浅析黔西南州民族舞蹈编创

摘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35个民族,是以布依族、苗族为主要代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近一时期,黔西南州舞蹈界表现的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舞蹈编创缺乏冲击力的新作品,艺术表现力也差强人意,还缺乏一些技术全面的人才。本文着重通过对黔西南州民族舞蹈的总结与分析,在编创方面探寻一种新的突破点,作为黔西南州舞蹈继续向前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黔西南州;舞蹈;编创;发展

前言(引言)

黔西南州民族众多,风情独特,各民族的音乐、舞蹈、节日、风俗、民居、服饰等独具魅力,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享誉海内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质朴、纯真、自然,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舞蹈,它随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其舞蹈形式也大不相同样。但它却是凝聚黔西南州各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团结友爱的情绪与纽带。

一、黔西南州舞蹈的发展历史

黔西南州民族舞蹈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在这数十年间,省内乃至全国的舞蹈工作者,都在努力地保护、整理、挖掘和发展黔西南州的民族舞蹈资源,为黔西南州民族舞蹈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早在1956年,黔西南州民族舞蹈《跳脚舞》在北京演出时,受到周总理接待,得到了极高的好评。这也是黔西南州民族舞蹈真正开始发展的初步阶段;此时,黔西南州民族舞蹈只是停留在对各民族民间原有舞蹈的整理、继承和再现过程,自己创作的舞蹈作品还比较少。

现今由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省文联共同主办,册亨县人民政府、省戏剧家协会共同承办的大型布依族现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布依语“幸福亨通”译音),在贵阳大剧院正式与观众见面,首场演出获得了阵阵掌声,取得了圆满成功。对黔西南州舞蹈的发展回顾,从中不难看出:黔西南州舞蹈创作历经六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步入了成熟期,完全具备了创作精品舞蹈的客观条件;另外,很多的民族舞蹈作品,还停留在对民族舞蹈、民族风情以及民族服饰的过度表现,着重于这些民族文化较浅层面的发展,却没有向如何表现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底蕴这样深层次方向发展,这也是黔西南州舞蹈工作者们应该积极进行探索的方向。

二、对两种编创倾向进行剖析

我们通过对黔西南州舞蹈发展历史及其编创手法的综合分析,在编创过程中有两大创作倾向。

1、原始素材倾向

许多编创人员,把黔西南州各民族舞蹈的原始素材进行了精致化处理,往往在艺术处理时流于一般或是雷同,又缺乏艺术表现的创意达不到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2、解构重组倾向

编创人员把特定的黔西南州民族舞蹈语汇为语言素材进行了不合理的结构重组,虽然表现形式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却将民族舞蹈固有的文化底蕴丢失,同时也失去了与原生文化形态内在关联的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因此,一些没有创新和创意内容陈旧的舞蹈作品就会被人们所冷落。

三、正确的编创思路

在人们对艺术水准要求日益提高的前提下,我们如何把黔西南州民族舞蹈编创的更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还不失去其独有的特色神韵,更加突出它浓郁的原始气息和生命活力呢?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两点:

1、在传承中谋求发展

做为民族舞蹈编创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将直接关乎到舞蹈编创的质量。首先,我们深入各民族的基层生活认真观察和学习;搜集、整理原生态舞蹈语汇,了解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民俗与民族精神等,做到第一手资料的全面,萃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引为己用。其次,我们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需求,不断地去进行探索与实践。

2、在借鉴中谋求创新

在编创时一定要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求在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上时行合理的、大胆的借鉴与创新。借鉴同时一定要基于黔西南州民族民间舞为基础、为主体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强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并達到行云流水之柔顺,少了那些揉造作之感。

四、编创上的突破

突破,也就是我们冲出并超越原有的定式与格局。我们通过对黔西南州舞蹈的回顾与剖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1、挖掘和表现黔西南州各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舞蹈艺术要以情动人,不断继承与挖掘,以便更好地、更深层次地把黔西南州各民族人民内心深处丰富的、强烈的、真实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才可以促使黔西南州民族舞蹈更快地迈上新台阶。

2、培养本土编创、表演人才,提高文化素质

本土的编创和表演人才在民族舞蹈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应着重加强对他们的文化、专业知识的培养工作。让他们更多地去接触各民族文化的知识及深邃的内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我们尤其要重视对他们的文化素质的培养,没有一个广博的人文知识,也不可能编创出内涵丰富的精品舞蹈,没有一个较高文化修养的演员,其表现能力也自然受到局限。

综上所述,黔西南州民族舞蹈,是在黔西南州民族历史文化变迁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沉淀的产物,这其中既有继承和发展,同时还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借鉴与创新。所以我们黔西南州民族舞蹈编创的发展,则不能完全因袭守旧的传承,也不能完全脱离本体的创新,只有将二者皆备,才可以更好地表现民族性、代表性以及时代气息,进而探寻一种新的突破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黔西南州舞蹈继续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大昆.从周培武的作品看贵州舞蹈创作的轨迹[J].民族艺术研究.2008(S1)

[2]邓辉,李岚.突破创新是舞蹈发展的新动力[J].民族艺术研究.2008(S1)

[3]刘晓莉.论民间舞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1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叶(1986-)女,布依族,籍贯:贵州兴义,学历:本科,职务:群文助理馆员,单位:兴义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舞蹈艺术。

第二作者:刘虎(1983-)男,汉族,籍贯:贵州兴仁,学历:大专,职称:群文馆员,单位:兴义市文化馆,研究方向:群文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