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2007年1月2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6年科技工作成绩和经验,部署了2007年科技工作任务。

徐部长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事业有了大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是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速形成。2005年我国已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35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位:全时R&D人员136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十五”期间,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总人数的近80%。在863计划的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家达到55%以上。在2005年国家科技奖的获奖者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占到60%。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是基础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我国科技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总数已居世界前列,特别是SCI收录的中国科学家论文数已与英、德、日相当,其中纳米领域论文引用数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一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被攻克。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歼十”飞机、超级计算机、核心软件、集成电路装备、大型燃气轮机、超级稻育种技术、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领域为例,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龙芯2号”64位高性能CPU通用芯片、“银河麒麟”计算机操作系统、0.1微米等离子体刻蚀机和大倾角离子注入机等高端技术的突破,为改变信息领域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在生物技术领域,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十五”期间,863计划共有15个品种获得一类新药证书,109个新药品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四是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加。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由世界第13位提高到第4位,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也从世界第8位上升到第4位。“十五”期间,仅国家863计划就申请专利2.2万项,其中发明专利1.7万项;获得专利授权6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700项,获得授权的专利数是“九五”期间总和的5倍。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是高技术产业化迅速发展。以国家253个高新区为例,据统计,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高新区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达到802亿元,占全国R&D经费的40%左右,高新区企业4万多种产品中自有技术的产品已超过70%。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在部署2007年科技部工作重点时,徐冠华部长指出:

第一,落实《规划纲要》重大专项方案论证工作,正式启动若干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的要求和目前进展的实际情况,今年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实施方案和组织论证工作,力争16个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年底前全部提交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审议,在年内正式启动实施若干项重大专项。

第二,实施以海洋资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重点专项,解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紧迫问题。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在确保国家重大专项实施的基础上,协调科技计划和部门、地方科技资源,组织实施若干重点专项,初步考虑在海洋资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清洁汽车、高效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重大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突破。

第三,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在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部署,组织实施纳米、干细胞、蛋白质、生殖与发育等科学研究计划。同时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筹建10个国家实验室和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对国家野外台站的支持力度;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积极探索国家实验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强能源、信息、材料、先进制造、交通、地球观测与导航等领域核心技术的开发与集成应用,开展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信息化、新一代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探索,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建设1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60个示范乡镇,大力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重点解决粮食丰产技术、生物质技术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二是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和加强一批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为主的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地方建设一批星火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农业科技基地,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三是提升农村基层科技工作活力和能力。积极推动和完善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强化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突出节能、降耗主题。重点开展建筑节能,推进工业领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依靠科技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示范工作;完成《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修订和发布,制定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技术政策;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工作,加强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社区医疗、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益性领域科技工作,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计划:继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测等社会发展科技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

第六,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以创新型企业试点和促进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协调和指导地方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组织科技改革专项调研,提出新形势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继续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调整国家奖励的标准和导向,减少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探索中过于频繁的量化评价活动,减少面向市场研究的奖励数量,制定促进鼓励科学家潜心研究机制和对“非共识”项目进行资助的办法;全面推行和规范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继续强化科技计划和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的评审评估工作,建立预算评审复议制度;通过科研诚信建设部际联席会议调机制,共同推动科研诚信建设。

第七,以重大项目、创新能力、环境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地方、行业科技工作。今后支撑计划由地方牵头组织的项目经费比例要达到1/3;安排由地方组织牵头的项目资金不少于10亿元。一些体现国家目标的重点任务可交给基础较好的地方牵头组织实施;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着眼点,加强行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密切科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的联系,密切科技计划项目与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联系;把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化发展作为“火炬”工作的重点。实施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修订并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管理办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备案制度,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第八,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开创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新局面。以“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为重点,在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医药、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结合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的开展,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机制。促进我国优秀科研机构、大学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大学的实质合作,建立一批国际联合研发基地和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