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出血风险对比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肺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出血风险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进行抗凝治疗,B组进行抗凝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量患者的出血风险。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对比差异显著,且A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9.6%;B组出血发生率为22.5%。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的出血风险较低。

【关键词】肺栓塞;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出血风险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原因,导致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进而引起肺动脉循环障碍。血栓是常见的肺栓子,其他还包括脂肪栓、空气栓、寄生虫,根据栓子的大小、数量,所导致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多数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先兆晕厥、胸痛以及咯血。肺栓塞患者应积极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本次研究在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分析肺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出血风险临床效果,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3~76岁,平均(56.5±6.5)岁,发病时间在1h~12.4d,平均(7.8±1.2)d;B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4~74岁,平均(55.9±6.8)岁,发病时间在1.2h~13.9d,平均(7.9±1.0)d。经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等检查,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A组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进行抗凝治疗,最佳治疗时间为患者发生肺栓塞5d之内进行,尿激酶首次剂量为4000~4400U/kg,30min连续滴注完,接着每小时给予 4000 U/kg,连续滴注 12~24 小时。抗凝治疗,肝素负荷量为80U/kg,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小板变化情况,血小板恢复后应用华法林,用法用量同B组。

B组进行抗凝治疗,肝素首次剂量为2000~5000U, 静脉内冲入。接着每小时滴入 1000U ,持续静脉滴注,每日总量约为 25000U。华法林在肝素治疗1~3d后加用,初始剂量为3~5 mg,维持量为2.5~5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效果。

1.3 判定标准

根据《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次治疗效果判定如下,显效:呼吸困难、先兆晕厥、胸痛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消失,胸部X线检查肺缺血征象肺纹理稀疏、肺动脉截断征消失;有效:呼吸困难、先兆晕厥、胸痛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部X线检查肺缺血征象肺纹理稀疏、肺动脉截断征明显改善;无效:呼吸困难、先兆晕厥、胸痛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无变化,胸部X线检查肺缺血征象肺纹理稀疏、肺动脉截断征无变化。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肤出血、咯血、血尿、消化道出血以及脑出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对比数据,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分析,版本为SPSS20.0。当P<0.05,说明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檢验计量资料“`x±s”,采用c2检验计数资料“[n(%)]”。

2 结果

2.1 本次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见表1,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对比

在治疗期间,A组患者出现皮肤出血1例、咯血1例、血尿1例,出血发生率为9.6%;B组出现皮肤出血2例、咯血2例、血尿2例、消化道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22.5%。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肺栓塞的治疗主要恢复肺灌注,改变肺血流动力,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在临床治疗均具有显著的效果,抗凝治疗主要预防肺动脉周围初选血栓延伸,抑制血栓生产的因素,组织血栓进展。溶栓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去除血栓,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增加肺毛细血管容积。

临床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在采用华法林治疗前应现给予患者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不仅会抑制凝血蛋白的γ羟化激活,也会降低蛋白C和蛋白S之间的酸化,导致蛋白C和蛋白S的半衰期缩短,进而引起暂时性的高凝状态。肝素治疗可以终止凝血酶的形成,并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对于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多用,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进而终止血栓的生长。华法林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防止血栓复发,但是容易受到多种药物和食物的影响。溶栓治疗能够使肺动脉中的血栓溶解,进而改善肺组织血流灌注,改善毛细血管血流量。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最终目的是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心功能,消除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心源性休克逆转)[1]。溶栓治疗可以预防慢性动脉高压,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能够迅速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以及气体交换。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若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媒原已经明显被消耗,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无效,应补充患者的纤维蛋白溶媒原再进行溶栓治疗[2]。若患者非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也不适用于一线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溶栓治疗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进行抗凝治疗,由其是对于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并且能够显著减低患者的出血率[3]。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对比差异显著,且A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9.6%;B组出血发生率为22.5%。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出血风险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吴之瑶, 邬玉辉, 吴畏,等. 溶栓与单纯抗凝初始性治疗术前合并中高危肺栓塞癌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 实用癌症杂志, 2017, 32(6):1041-1044.

王爱丽, 王金祥, 李晓辉,等. 中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的近期疗效比较[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 35(7):524-528.

刘东亮, 宋国华, 金焱,等.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0(12):1962-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