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通过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变、教学模式的主动转换及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13-02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专业课和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医学应用科学,其课程目标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它所讲授的内容是临床疾病诊断、监测和预后最常用、最基础的检验项目;它所涉及的操作是进行其他临床医学检验的必要基础,是每位从事检验医学事业的人员必须首先掌握的基本功。以往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多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方法,所做的实验多为基本实验,学生多处于被动操作的状态,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此外,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和矛盾,昆明医科大学临床检验教研室通过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变、教学模式的主动转换及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改革,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达到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工作态度严谨和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层次检验人才的目的。

一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现行使用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教材主要依据不同的标本类型划分为血液一般检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精液检验、前列腺液检验及阴道分泌物检验等,按照理论课进度进行编排共计60个实验。如按此实验进度实施可使教学系统、全面不遗漏,然而很多实验由于检测原理和方法存在重复,内容也有重复,势必造成课时浪费,为了高效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我校教研室把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相同及相似原理和检测方法的实验安排在一起,压缩相同点,突出比较不同点,删除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实验和临床趋于淘汰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加强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如将光学显微镜的应用与维护内容和微量吸管及技术板的使用进行合并,最终通过学生在显微镜下能找到计数板的计数区域来判断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大大节约了课时的同时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优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布见下表。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内容

二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变

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医学应用科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以往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多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方法,所做的实验多为基本实验,学生多处于被动操作的状态,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同时,实验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本教研室团队改革了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阶段性考核、设计问题、实验设计、小组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教学模式的主动转换

教研室团队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应用技能三个层次,旨在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严格操作规程,培养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应用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团队对原来单一由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转换,如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设计问题,将问题提前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并最终通过实验课内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如由一份临床上常见的低值血小板的报告是否可以发出而引出的如何保证血小板的计数准确?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并能灵活地运用。如将一份结果计算错误或者操作失误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分析讨论。注重实验考核,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血液一般检查内容结束后进行期中考核,内容为操作及形态学考核,可以阶段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有学习紧迫感,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从而熟练掌握技能。合理安排临床见习,使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联系,与时俱进。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角色互换教学,如实验十三尿液理学、干、湿化学检查的教学,由于项目较多,涉及的原理方法很多,以往的教学学生听起来觉得很枯燥,进行角色转换后,由学生讲,老师听并进行点评和补充。具体实施为,两名学生随机搭档为一组,合作负责其中一个检查项目,课外准备,课堂上登上讲台进行讲课。安排适当课时进行实验设计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检验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不能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同时实验准备如器材、试剂配制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为此,教师将实验教学内容以“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如轮流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试剂配制和器材准备的半开放式教学;对于较难掌握和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悉的实验如血液和体液形态学、细胞计数等采用全开放式教学,每月开放一次,由学生自己选择薄弱环节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 以检验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改革

质量控制是衡量检验科日常工作的重要指标。形成规范的检验操作流程不仅是确保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更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的前提。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纠正,以检验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步骤都以保证质量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反复培训、考核评估、再次强化,使这一目标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打好基础,学生在步入临床实习之后,将会极大地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发生,从而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延迟报告及不能预测的医疗差错。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分组竞赛、角色转变教学和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学会了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形成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PBL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中安排见习教学,解决了目前课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此外,在教学中期进行操作考试,可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总结评价,使下半学期的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学生操作熟练程度明显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期中考试出现的问题减少了,心理素质也有了明显改善。从成绩结果分析看,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成绩逐渐得到提高,以2009级昆明医科大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一组实验课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2.2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94.8分;实验二组实验课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0.8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95.0分。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医学应用科学,是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由于存在内容重复和更新较慢的缺点,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状,表现为传统手工项目的学而不用和自动化检验仪器的用而不学。因此,将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慧芳、林东红、刘庭波.血液检验实习带教PBL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93~95

[2]邵泽伟、陈廷.检验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42

[3]姚春艳、王丹妮、府伟灵.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2):195~197

[4]张继瑜、王前、裘宇容等.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5):759~762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