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军事后勤观探析

摘要:无产阶级革命家洪学智是我军后勤工作的杰出领导者。他在长期领导我军后勤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后勤观。他的军事后勤观紧密结合国家和军队发展实际,具有典型的求实性与创新性,对我军的现代化后勤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当前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洪学智;军事后勤;后勤观

洪学智(1913—2006),安徽省金寨县人,我军唯一一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两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的著名高级将领。这在我军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先后组织领导我军后勤工作长达近二十年,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军队后勤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洪学智在长期从事军队后勤领导工作中,勇于探索,勤于总结,形成了科学的军事后勤观,已经而且还将在我军后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军队后勤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

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是进行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毛泽东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1](P.1024)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军队后勤依赖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协调军队后勤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因此成为军队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我军建设长期面临的问题,洪学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根据建国初期的国情,洪学智指出:“军队建设是个大的消费部门,军队要用钱,国家建设也要用钱,军队用的钱过多,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这是有矛盾的。”[2](P.302)因此,军队后勤建设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出发,根据条件与可能考虑和解决问题,并使局部服从整体”[2](P.303)。在建军三十周年之际,洪学智又明确指出:“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军队后勤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坚持勤俭建军的方针,“千方百计节省一切可以节省出来的经费物资,堵塞一切浪费漏洞,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进行我军的重点建设”[2](P.361)。

“文革”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且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要求军队要“忍耐”,要“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3](P.99)对此,洪学智在全军后勤部长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从‘四化’建设的全局考虑,在国家分配的财力物力的范围内,把我们军队这个家管好,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4](P.28)在洪学智的组织领导下,我军的后勤建设在不影响和干扰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而且还大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5](P.40)这说明把军队后勤放在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中,使军队后勤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仍将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军队后勤要适应战争和军队建设需要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军事史证明,后勤就是从物质和技术方面为军队战备、作战和训练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特别是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后勤也越来越重要,已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发挥的基础。美军认为:“后勤保障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要素之一。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所产生的战斗力,始终是衡量后勤保障能否成功的唯一尺度。”[6](P.585)因此,适应战争和军队建设需要就成为军事后勤发展的最终目的。洪学智在领导我军后勤工作中,始终以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对军队后勤的要求和军队建设的需求为出发点,努力提高我军后勤的现代化保障能力。

朝鲜战争是我军第一次打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洪学智在战争中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的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消耗;战争的胜负,很大的成分将取决于有无大量的战争物资来满足诸兵种的需要。”[2](P.60)我军后勤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后,洪学智又指出:“未来的战争,是高度紧张、规模很大、破坏性也很大的现代战争。因此,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后勤(包括财务工作),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2](P.352)全军后勤系统“必须研究现代战争的需要和我军现有的情况,”“研究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战时后勤组织,也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后勤组织,以确定既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又能合乎我军特有情况的战时后勤编组形式和战时装备、生活方式、供应方法等。”[2](P.269)经过全军上下的艰苦奋斗,我军后勤在建国十周年之际已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平战结合的保障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入80 年代后,我军建设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后勤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根据新形势下我军后勤建设的实际,洪学智更加明确地提出: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两个适应”的指导思想,即“适应现代战争要求,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7](P.17)。并且进一步强调指出:“现代化后勤不简单是分分发发的问题。”[4](P.621)“如果我们的思想还是老一套,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看不到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对后勤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后勤建设就不能有所前进,军队打起仗来后勤供应就没有保证,就可能要付出大的代价。”[4](P.393)在“两个适应”的指导下,洪学智在对后勤工作进行整顿、调整的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了改革。

三、军队后勤要按照自身规律科学发展

军队后勤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军事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军事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但作为国防建设和军事经济建设中的特殊领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洪学智要求军队后勤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科学发展。

1.实现后勤现代化科研要先行军队后勤科学研究包括后勤学术、军事医学和后勤技术装备等三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后勤科学研究工作先后起步,其中军事医学科学研究起步最早。总的来说,军队后勤科学研究在五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文革”使后勤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后勤科研单位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后勤学术研究工作也基本停顿,没有多少成果。”[8](P.358)。洪学智重新主持后勤工作后,针对“文革”后的困难局面,强调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要特别重视在后勤领域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后勤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后勤建设,这一指导思想一定要十分明确。”[9](P.379)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洪学智领导总后勤部对后勤科研体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打开了后勤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七年,全军后

勤系统获国家发明奖63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7 项,获军队科技成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共814 项。这些科技成果,对促进后勤现代化建设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2.精打细算,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军队是个大的消费部分,军队后勤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国家投向军队建设的国防经费分配好、使用好。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防经费的投入十分有限(1950 年至1959 年,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由41.1%降到10.5%,1980 年至1987年,由16.0%降到8.6%),所以,后勤部门在分配、使用国防费时必须分清主次先后,使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1956 年在全军后勤部长扩大会议上洪学智就经费使用问题指出:“我们在处理一切问题时,都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可多可少的少用的原则,从而使需要与可能统一起来。”[2](P.263)改革开放后,洪学智仍然多次强调要“根据经费物资可能,分清轻重缓急,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10],“要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和必需,不能撒胡椒面,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9](P.104)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总后勤部重点保障了部队生活、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紧急战备工程、重点部队和重点作战方向的需要,出色完成了后勤的保障任务。

3.后勤工作要坚持团结协作现代化条件下的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性、技术性和集体性很强的工作,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任务。在领导志愿军后勤工作时,洪学智就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做好后勤工作,必须有足够的后勤力量,必须依靠前后方密切配合、各级首长的支持和全军动手。”[2](P.131)1981 年9月,洪学智在视察某军时再次指出:“要靠国家、人民的支援,靠全军动手,加上后勤的努力,才能把后勤工作搞好。”[4](P.191)不仅要在后勤系统的部门和单位内部坚持团结协作,还要在军事、政治和后勤部门之间、部队和部队之间、军队和地方之间形成团结协作的局面。不仅要在平时坚持团结协作,更要在战时和抢险救灾时坚持大协作。总之,“一定要主动配合,互相支持,为中心工作服务,不能各自为政,‘各人自扫门前雪’。”[4](P.30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洪学智后勤文选:上卷[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3]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洪学智后勤文选:中卷[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 [美]国防部.美军作战手册[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7]洪学智.洪学智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七十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9]洪学智后勤文选:下卷[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10]洪学智.搞好军队的经济工作[N].人民日报,1982-8-9(3).

[责任编辑:李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