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剖析及培养对策

摘 要: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通过剖析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特征、构成及其地位,就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和培养对策作了阐述。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作者简介:付菜花(1964-),女,江西高安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17-0070-0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增多,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全身心的关照,提供人性化和道德化的医疗服务,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医德信念、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剖析

(一)正确理解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内涵及特征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一些生理特点。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因此,可以说,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可理解为:素质首先是教化的结果;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比较相对稳定。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其重要性表现在:它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它可以改变人生;它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它是由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构成的整体。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它对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较低是“就业难”的根源,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以下主要共同特征[1]: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方面。尽管我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不同,有的选择了护理、有的选择了药学、有的选择了医学检验技术、有的选择了医学影像技术等。但学生毕业后都要走进医院或药厂,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工作,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职业素质高低。因此,及时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

(二)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及其地位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是文化基础知识与卫生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其培养的医药卫生人才要适合医药卫生特定的职业和职业群,要贴近临床一线的实际需要。高职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构成主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专业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审美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基础、是形成各方面素质的载体,它们在整个职业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是根本、是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密切医患关系,取得病人配合、信任;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是手段、是医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需要,不同交往能力的人,由于谈话的语言、方式、方法和表情等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素质,它是关键、是必要条件,高超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素质是杜绝医疗纠纷的核心,高职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三)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1.健康素质。健康素质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身体对于初入职场的医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身体在人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重要的,要时时保持健康的身体。部分学生面对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当前,高职医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高职医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就业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引导,是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培养和谐心态,医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际交往易使医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2.能力素质。一般能力即智力。智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四个方面。联合国的“21世纪全球开发计划”指出:“智力并非是一个单向度概念,除了基本智商(IQ),还包含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体能智商(PQ)……”。特殊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眼、手动作协调)、特殊从业能力等。

3.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等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职业道德感。

4.专业素质。作为当代医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扎实是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要着力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5.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人脉”是医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和依据。医学生应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这样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及人际交往艺术,这样自己才会进步,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这个道理。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培养应着眼于语言表达、社交、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

6.学习、创新方面的素质。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任务,创新意识和能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中。当今医疗科技日新月异,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就必须时刻的学习。此素质的提高必须着眼于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7.审美素质。多数医学生缺乏审美观,主要是缺少审美能力,因为从小就没树立好审美意识。现代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和谐作为社会的一种存在状态。当然,医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也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和谐眼光”-----审美。审美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其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五个方面。

总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及其影响因素也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如自信心的培养、政治素质的培养、就业观念的培养等都是职业素质培养新增的内容。

二、高职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

由于高职医学生毕业后将来要从事与人命相关的特殊职业,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年龄特点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入学后的管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对高职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重视医学生的健康教育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可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高职医学教育目的是要培养更多促进全体公民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通过在校教育须获得对自己、对他人、对群体的健康促进和疾病处理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应该是健康的。然而目前一些医学生的健康意识淡漠,健康知识贫乏,学生中存在诸多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及身心健康问题,社会适应性较差。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健康的医务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促进全体公民健康的重任。因此,迫切需要结合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观念、健康知识的传授及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学生的健康教育要纳入教学计划。大力推广健康教育是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高职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备条件,这样才能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成为具备有严谨工作作风和政治态度,有强烈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从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天开始,着眼于高职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塑造,指导学生制定个人成才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成教育、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促使医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获得步入社会所必备的各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在高职医学教育特别是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关爱患者、善待病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同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荣誉感。通过在校教育使学生具有“敬业、乐业、职业平等、责任心、进取心、团结力”等职业信条。

(三)注重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重要的环节是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大胆调整与改进传统实验、实训内容的同时,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训课程,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启迪智慧、运用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医学生积极开展专题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卫生状况,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和督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点滴中培养职业理想、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学生可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这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很好机会。只要使学生建立“职业神圣”的理念,就会在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学生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不断地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升华。

(四)举办职业素质拓展培训课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实践中,举办“提高与人交往能力,规划未来职业”的职业素质拓展培训课。首先,老师就职业素质的概念、拓展训练的目的、要求给同学们做明确的讲解,并进行分组培训。培训采取团队辅导形式,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医学职业中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等素养的基本要素和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10年、20年的职业规划,针对学生的规划,老师们指导大家进行分享和互动交流。学生通过接受这样的职业素质拓展培训后获益匪浅,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加强同学间、师生间、医患间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的学习,不断提高职场竞争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五)建立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与辅助指导系统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医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六)鼓励学生做好职业准备

1.德性的修养。好的德性修养有:忠实、诚信、敬谨、勤劳、谦卑、和悦。

2.知能的修养。青年在择定职业之后,进而就是为从事这一职业而做的充分的准备。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实现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要努力在以下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课内外结合、博览群书;慎交友,积极向上;抓住机会,多办事情,练习办事能力。学生知能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靠日常的勤学力行,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向社会学习,潜心修学,才能实现知能的丰裕,满足工作的需求。

3.身体的修养。青年学生要着重从7个方面引起注意:生活习惯、生活节奏、清洁、饮食、服饰、起居、运动。若身体状况欠佳,即便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也将变得无用。

参考文献:

[1]周沛江,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建议[J].现代企业文化,2009(6).

责任编辑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