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信产业政策对四大运营商的影响

3月19日,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公布了其2007年的全年业绩,实现净利润人民币871亿元。此后,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也将陆续公布全年业绩。

不过,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在业绩数字上,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到来的重组上,这对运营商的前景和地位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电信业严重失衡的竞争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被市场广泛接受而有可能落实的重组方案来看,该方案能保证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移动牌照得到解决,但是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并不大。

重组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为了解决垄断及一家独大问题吗?客观地讲,重组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移动一家独大问题,但重组方案讨论到今天,解决一家独大的目的已越来越模糊,这只能理解为决策者在几年的讨论中,已由主动重组变为被动重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至少表明一点,即:决策者迫于政治、舆论、部门等压力,随时可能会将不成熟的重组方案报送国务院。

在政府层面,至今没有人出面指责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已造成恶果,相反,不论发改委、国资委,还是信息产业部的有关领导,一致认为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不但不应打压,还应进一步鼓励其发展。这种态度事实上直接决定了重组的行为和方案。

对研究界和舆论界而言,大部分都认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已破坏了市场结构,因此要予以调整或拆分。但专家们同样认为解决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不能采取杀富济贫的方式,而是要基于增量市场的调整。

从自主地、自强的角度看,中国移动在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中国最具发展实力和潜质的公司,其它运营商尽管可以勾画出各种蓝图,制定各自的战略,但在短期内要超越中国移动都将是非常困难的。

是为了解决竞争无序或不充分问题吗?是目前急于重组的主要目的。电信价格体系的混乱,以及不同运营商对价格的敏感度及承受力,使现有的监管很难奏效。因此,希望通过重组,平衡各运营商的业务结构,形成新的比价关系。

对竞争问题,国资委更关心的是国有资本的增值问题,发改委则关注竞争性市场的建立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而信息产业部主要关注的是对运营商的协调。从效果看,国资委2008年将进一步强化对国有资本做大做强的投入,而由于国资委对市场的运作缺乏经验,因此,基本不会对市场秩序的整顿提出有效的建议。相比而言,发改委面对国务院的要求,压力很大,如果不能通过重组或全业务牌照的发放,缓解市场的无序竞争,发改委有关领导的位子就有可能动摇。

但是发改委目前面临着两难选择,其一,TD-SCDMA的重担压在发改委上,而解决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和重组问题,以及全业务牌照的发放也都压在身上,这使很难不顾此失彼,同时,涉及到的资费及由此引发的竞争无序问题,又由发改委处理,协调很难顺畅,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也不一致。其二,不论解决竞争问题,还是解决重组,都涉及2008—2010年的新一轮投资,但发改委关于2008—2010年的投资规划已经完成,再做修改难度很大,特别是在重组后,新组建公司的投资规划,均需发改委重新审批,而目前各运营商基本没有在这方面有所准备,使发改委面对市场竞争和重组问题,如踩在棉花地里,很难站稳。对信息产业部讲,解决无序竞争的工作主要有电信管理局和规划司来承担,但目前各地电信管理局、信息办的职权均小于地方政府的实施权,使信产部事实上行权很困难,因此,对市场秩序的建设基本丧失了话语权。

是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做大做强问题吗?目的是实现中国有3家主运营商,但此电信重组的主要目的尚不是做大做强,而是要完成强弱均衡发展。

具体看,发放全业务牌照,目的是希望促使固网运营商做大做强,其中,最有可能做大的是中国电信,但是,当年南北分拆留下的许多后遗症至今没有任何一方敢站出来总结和反思,使得中国电信在处理发展问题时,“等待”大于“主动出击”,在项目投资决策上一贯保持谨慎态度,决策层和有关部委以及几位颇具影响力的专家也因此对中国电信的这种“守株待兔”行为予以指责。

是为了解决国有资本的效率问题吗?这一点仅仅是目标,尚不是主要目的。在正在制定的重组方案和全业务方案中,基本没有涉及国有资本的效率,但是本报告认为,当方案送交总理办公会审议时,国有资本效率问题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为了建立全新的企业运营制度吗?这是此次重组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各公司的管理、文化、市场操作方式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重组后,公司制度的完善将存在许多障碍。其中:联通C网并入中国电信后,C网原班人马的调整将会延缓中国电信“快速振兴C网”的计划;联通G网与网通合并后,将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固网与移动业务的分离,这有可能使新联通所期望的FMC模式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鸡肋。

是为了给固网运营商发移动牌照吗?这是核心目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全业务牌照的发放如果与重组同时进行,工作效率会提高,但不论全业务牌照的发放还是重组的时间都将会被后移。同样,至今为止,不论联通还是中国电信的市场部,均未对移动业务的进入或转移付出实质性的工作。

近期政策层面的情况判断

从全球电信运营业发展的大趋势看,不论下一步是否要对电信业进行重组,也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及选择什么时间发放3G牌照,尽快地给固网运营商发放全业务经营牌照都是必需的,也是符合电信业发展与转型要求的。

运营模式调整为全业务运营

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给固网运营商发放移动业务牌照,目的是要在电信公司重组前率先完成业务重组。先业务重组后公司重组,改革的成本低,代价小,人员变动少,效果快。在3G牌照发放日期不明确和公司重组存在诸多障碍的情况下,优先进行业务重组,使主要运营商相继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对于依靠市场和新业务的力量调整失衡的电信结构,建立相对均衡的市场发展体系,提高中国电信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应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案。

当前,中国电信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发展的不平衡,未来的电信市场肯定是移动性通信方式和互联网海量内容提供的融合,也就是说移动业务对传统固话业务的替代已是大势所趋,而传统的固网基础业务将成为更具有普遍服务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其价值量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上。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使运营商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关系,就必须要在资源分配上实现公平。公平、科学地配置电信资源,将使现有的电信技术得以在固网和移动网上得到最优的组合与应用。

目前,移动运营商除了自建光纤骨干网外,还可以租用大量固网,使新业务的推出层出不穷,相对而言,固网因为无权从事基于移动网的业务,导致大量固网的延伸业务很难实现。发放移动牌照,将使固网运营商彻底摆脱业务短腿困境,充分释放各种网络资源的产出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固网运营商拥有的全业务牌照,可以是2G牌照,也可以是3G牌照,甚至可以仅仅是泛指的移动牌照,固网运营商具体发展什么样的移动业务,可以在向主管部门申报后由运营商自定规划、自定市场。

固网运营商发展移动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区域划定与全程服务问题。由于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南北分峙,很可能造成拥有移动牌照的固网运营商只能在一定区域内布网,而很难建全程全网。

管制政策的强化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正在试图通过中央高层的协调能力,使地方政府接受并落实监管条例,相关的条例重点包括:

对非对称管制,正在讨论的《电信法》已做多次修改,之所以不能最终定稿,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电信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缺少对应的条款。此外,在全业务实施以前,由于资源市场的分配失衡,使非对称管制难于持续,因此,制定者希望在全业务牌照发放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非对称管制条例。

在操作上,电信管理局因职权不明确,积极性不高。这有待于两会后,对信息产业部职权的重新定位后才可能落实。

关于非对称管制的具体办法,电信管理局已有多种考虑,如:在推出全业务后,在180-360天内,对移动从事固网业务有所限制,还有,限制中国移动进一步下调资费的行为,给新进入者(中国电信等)更宽松的价格浮动空间。

在广电一号文发布后,诸如IPTV等固网关心的业务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因为在操作层面广电与电信之间仍存在准入的具体门槛,这在《电信管理条例》中已有表述,即:一号文与《电信管理条例》的不统一,仍使三网融合难以完成。在《电信法》中,三网融合被专门研究,并制定专门的条款,如果两会或其后全国人大能审批《电信法》,2008年固网将会因三网融合得到许多新业务的发展空间。

目前《电信法》难以出台的障碍主要来自于部委之间的利益关系和操作层面的障碍。广电仍处于强势状态,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高度管制,使广电更具影响力。

根据经验,《电信法》如果审议通过,应被定在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也就是说,全业务、重组都很难搭到《电信法》的班车,而《电信法》的落实将有待于《公司法》、《电信管理条理》的调整和完善。此外,《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电信产业管理实施办法》也有待修改。因此,电信法的实施到落实,应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全业务经营许可对电信业市场运营的影响

实施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之所以要实施全业务经营,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电信市场结构失衡的问题,通过给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发放全业务许可,使固网运营商可以在同等的资源条件下,在增量市场上与中国移动展开公平竞争,从而彻底改变电信市场结构失衡的状况。

对现存市场结构的影响

2007年,在市场结构失衡的影响下,中国固网的基本运营已呈下降趋势,固网所拥有的网络资源,在没有全业务牌照的情况下,已很难再在增量业务上取得突破。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2007年资本市场对中国电信的评级一直不高,中国电信在证券市场的表现也令大多数投资人失望。

事实上,中国电信发展缓慢的核心问题是没有移动业务牌照,由此导致大量基于移动网络发展的业务不能实施。

可以肯定地讲,未来基于网络视频等占用带宽较大的数据传输业务,仍需建立在固网之上,而移动网与固网的融合,将使固网宽带长期不易解决的FTTH,可以借助移动网的补充,快速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使基于固网与移动网组合建立的宽带网,在大容量、高速、稳定、高清晰的数据业务领域,发挥出比目前移动网更大的优势,从而使中国电信等固网公司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和业务内容,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资本市场有所反应,快速使其股价真正反映出公司真正的潜质。

对电信市场的影响及预期

对固网运营商来讲,获得全业务后,最主要的增长点在于立体化的数据业务开发。

受单向收费影响,2007年上半年固网公司语音业务ARPU(每月每户平均收入)下跌近10%,但非语音ARPU的增长弥补话音收入的下跌,因此上半年综合ARPU维持在约66元水平,预期全年也可维持在该水平。

以上两表显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在固网运营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固网在非话音业务发展方面并不落后于移动网,如果剔除移动网短信和彩铃业务外,固网在宽带和数据业务上的优势则大于移动网。

正是基于现有的存量特征,可以认为,在固网拥有移动牌照后,所能组合及延伸的新业务前景非常广阔。

从全球电信业发展趋势看,数据业务将是电信公司未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基于移动通信的数据收入更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的主体战场。

可以初步判断,中国固网公司一但拥有移动业务牌照,一方面有可能从中国移动手中争取到大量彩铃、彩信和短信客户,而且可以借助已有的宽带优势,在固网与移动之间大规模地开展音视频的组合业务,并可通过对传统固话终端的改造,使大量数据业务在移动终端和固话终端上同时实现,并通过接入网与家庭多种视频的连接,使短信、彩铃、娱乐等进入家庭的多个空间。

仅仅按照上述设想,固网在获得移动牌照后,非话音业务收入的增量必将呈现高速的增长态势,并拉动固网公司整体收入水平的上升。如果全业务经营许可能在2008年中期实现,2008年底,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几年以后,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定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电信运营商重组对通信类股价的影响

对2008年各电信运营商的业绩和股市表现,最拉动业界的问题来自于国家对电信重组的实施方案,各公司的股价和中长期变动,均与重组的内容和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重组的方案,早在2006年就已存在多种版本,而至今为止政府没有对任何一个版本表过态,这足以看出政府在重组的决策上不但谨慎,而且确实存在一系列需要理顺的问题。

重组的方案基本不会发生新的变化,即:目前流传的电信收购联通C网,联通合并网通,中国移动合并铁通、中国卫通并入中国航天,这基本就是最终的重组事实方案。

整个重组的目的是要重建电信业市场结构,实现各运营商全业务经营。

但是,各种流传的重组消息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国家对电信运营商实施全业务发展战略,目的是为了整合存量资源,强化增量市场的发展。

因此,固网与移动网之间的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服务融合就成为电信重组的实质内容,而公司资本形态的分离与重组,以及人事的安排,仅仅是重组的结果。

重组对电信市场及其上市公司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电信重组前后,中国移动的总量价值不会下降,但绝对竞争优势肯定会被弱化,至2008年底,即便没有事实电信重组,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也会呈下降趋势。市场份额的变化虽然尚不会影响到中国移动的整体盈利能力,但其边际收益下降的速度会明显加快,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时代进入衰退期。而其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海外投资的实力以及综合竞争力,仍会是各运营商中最具实力的。

第二,电信重组中最大的赢家肯定属于中国电信,全业务牌照、C网收购使中国电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大量的新业务选择,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缺少盈利模式的情况下,中国电信基于移动固话融合的宽带网络,足以使中国移动改变运营商发展互联网不赚钱的局面,而多种新业务、新技术、新服务的引入均成为中国电信走强证券市场的基础,中国电信有充分的条件成为2008年中国电信市场增量业务发展最快的公司。

第三,联通与网通的合并不论是否实施,均使联通存在着诸多潜在的风险,诸多不确定因素使联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缺乏持续性。

第四,重组的实施,肯定可以改变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失衡的问题,对于建立有序竞争和有效监管,实际推动作用很大,也基本保证了中国电信产业能够在未来3-5年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投资回报。

全业务与重组

将使固网运营商获得实质性升级

中国电信获得联通C网后,可增加的运营能力及收入。C网目前的收入约在275亿元左右,用户数达4177万人,如果C网整体交给中国电信运营,中国电信当年从C网可获得的直接收入将达到275亿元以上,中国电信当年业务总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

根据国内外电信业运营的成功经验,移动运营成功的关键能力在于网络质量、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业务规划、品牌形象等五大能力。

由于中国电信为新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运营商,在经营CDMA移动业务的前3 年,网络覆盖面和网络质量因素将不占优势;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现有网络规模和网络基础上将占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客户化产品与服务和价值链建设与控制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具有成功的案例;而中国电信开展移动业务在企业形象与产品品牌方面与其他运营商相当;但是中国电信网点和人员数量多,营销能力强;全业务经营,捆绑能力强,在市场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总体来说,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初期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需要在运营过程中迅速培育核心能力。但是,从中长期看,我们看好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的综合竞争势力。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在2008年主要来自于联通原C网用户和部分小灵通高端用户,2009年新增用户大部分来自于新增CDMA2000,部分将来自于2G网络的迁移用户,一部分来自于现有小灵通网络的高端用户,另一部分来自于新入网的移动用户。

我们预计,中国电信收购CDMA网络后3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移动用户数量分别为8729万户、11712万户、15029万户。

基于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不清晰,近期在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出台“网络视频业务必须有国有公司控股”的方案,将在2008年上半年对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关系,产生颠覆式的影响,由此,电信运营商的收入结构将与2007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

在全业务和重组的推动下,中国电信由于在固有的宽带接入上的优势,以及凭借C网升级在移动宽带上的业务拓展,依靠固网与移动组合实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依靠移动网实现的短信、彩铃及其他移动数据业务,依赖于固网宽带与移动宽带对接实现的诸如飞信、黑莓的盈利模式,以及对固网终端多样性、多用途的开发,以及IPTV的增容,中国电信的收入将在2008年进入新的增长期,2009年进入快速增长期,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电信的业绩在2008年总量虽有增长,但业绩大幅提高需收购C网后2年。

(作者为国金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编辑:李成军lcj057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