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冰箱产业聚集态势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各地区20余年电冰箱产业发展大量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冰箱产业集聚发展趋势,从地理位置、产业政策、相关产业支撑等方面分析电冰箱产业集聚变动的原因,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促进我国电冰箱产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电冰箱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布局 发展趋势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特定产业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并形成区内企业之间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正式和非正式协作的产业体系。我国电冰箱产业经历20多年的发展后,现已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把握作为白色家电的冰箱产业的聚集状态和趋势,对于家电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国家和各省市区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政策的制定,促进电冰箱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我国电冰箱产业布局变动的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家用电器消费急剧膨胀,电冰箱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近20多年异常激烈的竞争,电冰箱总产量从1985年的144.81万台上升到2005年的2976.8万台,在21年内总产量增长了将近20倍。尤其在90年代初中期,我国家用电冰箱的产量得到迅速发展,年增长率最高达28.7%。但从各省的分布来看,各省份电冰箱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及排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在冰箱业发展初期所占比重较高的省份,在随后的年份所占全国的比重逐渐降低;一些发展冰箱产业较晚的省份,在前期产量较少,但是产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部分省份逐渐进入全国产量的前几位。广东、山东、河南、安徽、江苏、辽宁、贵州等七省电冰箱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处于明显上升趋势,电冰箱在这些地区形成集聚状态(如下图)。
  注:资料来源:根据中经网数据中心资料整理[2006年5月25日]
  图 产量比重上升地区的趋势
  二、电冰箱产业集聚变动的影响因素
  如上所述,电冰箱产业在广东、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形成了聚集区。总体来看,影响这些省份形成电冰箱产业聚集状态,实现产量上升,具有以下6方面的因素。
  1.走集团化道路,培育知名品牌。集团化的公司在成本结构、创新能力、规模、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成长为市场中的主导企业。山东省具有海尔、海信和澳柯玛等集团化公司的家电企业。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冰箱产量达500万台,全球营业额突破1039亿元,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
  2.区域内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山东省的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家电生产厂家分别建立了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信信息产业园、澳柯玛工业园,三大企业都在生产经营冰箱产品,并且在同一市场上展开竞争,不仅相互之间可以及时、充分地共享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款式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可以进行原材料采购、研究开发、制造技术和工艺、经营方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了发展。同样在安徽省冰箱家电企业已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以美菱、荣事达等为主体的省内企业、以康佳为主的省外企业和以西门子、华凌等为主构成的外资企业等三大家电生产军团。
  3.营造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的制度和人文环境。山东青岛三大家电品牌企业集团的诞生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重要关系。青岛市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以确保品牌的塑成和维护,并从制度安排上激励着企业家竭力扩张企业规模。广东省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大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贷款、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还建立了容桂、杏坛、大良等工业园区,鼓励有潜力的企业迅速扩张生产规模。辽宁省大连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大陆开放程序最高、政策最优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之一。海尔集团因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在此建立了大连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安徽省为外商在安徽省投资兴办企业制定享受免征3%地方所得税、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吸引了西门子、康佳投资。
  同时地方政府也有意识地推动企业强强联合。山东省青岛市与广东省顺德市抓住区域家电经济优势都在打造自己的家电会展产业,两地的博览会还设有专用网站设置网上参展和网上交易功能,通过不落幕的博览会来弥补展会的时效性不足,生态圈内会展产业成为品牌与生态圈面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器[3]。
  4.配套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相关产业支撑。具有优势明显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精深完整的产业链,节约了原材料的运输成本,这种供应链竞争能力得以吸引和承接国外家电巨头的产业转移。广东顺德每个镇都有为数众多的配套企业,配件品种齐全,整个顺德就如同家电零部件的大型超市,由此亦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冰箱产业。浙江省也具有较低的配套成本优势,吸引LG、松下、三星国外品牌投资建厂,已占全国家电业零配件生产60%以上的市场份额。
  5.实施企业战略联盟,盘活资产,产品与市场对接。辽宁省是传统的家电销售市场而非生产基地,接近消费者,及时运送产品,才能使新技术发挥作用,使供给厂商对需求做出更快反应。因此科龙电器股份公司认为,将家电生产基地建在销售市场更有竞争力。所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立了合资公司——辽宁营口科龙冰箱有限公司,目前产能已达50万台。1997年12月海尔集团在政府和厂家的共同努力下对贵州的风华电冰箱进行合资控股,建立了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使其走上集约化、集团化的道路,从而挽救了当地的冰箱产业。
  6.有序退让。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湖北、四川、陕西、江西等八省,由于产业结构转移;体制弊端和所有权模糊导致产品开发、市场渠道和管理的缺失;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等原因,使得这八省的产量处于下降趋势。
  三、结论及建议
  1.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升级,冰箱业产能会继续向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这四个优势省份转移。电冰箱产业链的利润空间在压缩,继续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小。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企业将把核心竞争力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此生产企业应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开发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2.随着产业集聚区的技术扩散,有基础的贵州、辽宁、陕西、湖南、湖北的电冰箱的产量会保持稳定小幅增长。这些地区冰箱的产能,除了陕西有本地的品牌长岭外,其他省份的冰箱的产量都由外来品牌进行生产。贵州由海尔生产,辽宁由海尔和科龙生产,湖北由小天鹅生产,湖南大部分由伊莱克斯生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区际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进一步发展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和战略联盟。
  3.冰箱的产量将会进一步向强势品牌集中。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将趋于活跃,企业间的合作明显加强,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几年将是家电行业的高速震荡期,这种高速震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目前家电品牌阵营中两极分化的趋势继续扩大。因此,电冰箱主产区企业在品牌经营上应以主要产品为标志,向相关多元化扩张为重要内容,着力点在于加强品牌的支撑度、厚度与强度,努力增加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4.体制和机制是影响电冰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基础较好的国有企业,主要是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使冰箱产业从兴盛走向衰落。通过资产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与此同时,国家应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的行政割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优势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扫清体制性障碍。
  5.电冰箱产业由东向西的转移,表现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电冰箱产业先是从上海向江苏转移,尔后又从江苏、浙江向中部地区转移。政府应鼓励企业向主导产业转移,同时降低体制性退出壁垒。使冰箱产业的生产要素向最需要、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流动。政府应对有驳于产业政策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性处置,避免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对企业通过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对亏损企业进行援助。
  
  参考文献:
  [1]赵玉林金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对策——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8):42~45
  [2]朱世强贾生华:中国三大家电产业群[J].营销与管理,2004(2-3):73~75
  [3]周春兵:中国3大家电产业群的演变、剖析与发展思考(上、下)[J].现代家电,2005(5~6)
  [4]余东华:中国家电行业的市场集中: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20~24.
  [5]孙永杰李黎:家电行业:信息化是发展的必要条件[J/OL].http:///article.php 2005~10~1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