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电产业“十二五”展望及政策创新


  编者按:制定“十二五”规划,是关系到中国今后五年乃至未来发展的大事。“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列为第九大方面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的广播影视业将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门类。本刊从本期起,将推出系列文章,反映广播影视理论界、实务界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对广电事业“十二五”规划所进行的理论探讨。
  
  从2009年底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到2010年初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国广播影视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广播影视产业的繁荣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将在建设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门类。
  
  促进经济方式转变
  我国广播影视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自身特征,做大做强广播影视产业,提高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广播影视的发展将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
  广播影视产业以内容产业为重点,以创意为核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回报高、带动效应强的优势和特点,以及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作用,必将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擎、带动功能将逐步显现,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着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突出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影视产业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开始了转型,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出口和内需的比例、第三产业的比重等显示经济健康程度的数字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侧重民生的政策取向,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打造,消费环境的改善,都将起到启动影视消费的作用;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升级,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大规模升级,对影视产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大规模商用,在3D带动下传媒汇流的大趋势和数字内容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在全国性高铁建设推动下的新一轮城市化运动等,在整体上助推影视产业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里需要着重提及的是城市化对内容产业的拉动。当前,我国兴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而且城市化的发展显然是以“文化主导”,否定了服务于传统工业化的、难看而没文化的“工业化城市”发展战略,由此带来了内容产业的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消费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新技术应用、城市化和出口结构升级可以看做是今后一段时间影视产业可以搭乘的“五驾马车”。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唯GDP”,软实力弱。广播影视产业属性精神文明建设,其发展将为经济建设提供思想和制度保障,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意义重大。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规范经济和社会行为的作用,担负着培养道德情操、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为经济发展建立统一的思想基础。同时,经济产业需要借助影视内容产业力量增强精神含量和科技水平及创意水平,插上文化创意的“翅膀”实现“华丽转身”,使我国经济发展不仅仅是获取经济利益,提高“硬实力”,而且同时具有品牌影响力、价值引导力、精神感染力等软实力,进而取得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中央领导多次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要求,我国“十二五”期间,要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因此,构建和完善现代传播体系,是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十二五”时期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是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体系,大力繁荣传媒主业,不断提高舆论吸引力和引导力。推进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应当着力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体系。在当今多媒体竞争时代,受众结构、受众需求和受众选择发生了显著变化。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体系,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引导力,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的公信力。
  二是创新广播影视艺术生产体系,大力繁荣内容创作,不断提高原创力和感染力。广播影视艺术创作应自觉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艺术创作规律和大众接受规律,紧紧贴近时代脉搏,深刻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反映社会本质和时代精神,从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结合点入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贯彻“三贴近”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内容原创生产;加大内容研发力度,培养创意人才,提高原创能力;完善艺术创作激励机制和内容评价机制,完善提高质量、促进繁荣的资助、评奖、推广、评论机制,为出精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创新广播影视科技发展体系,大力推广数字化新技术,不断提高传播覆盖力。广播电视是内容和载体的有效统一。广播电视台负责节目的采编、制作、播出,广播电视网负责节目的传输、覆盖和用户服务,是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家家户户的桥梁和纽带,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同时,我国已建成了针对城市、农村、山区等不同地区,针对电视机、收音机、手机、车载等不同终端的,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十二五”期间,将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各种传输手段的传播规律,统筹兼顾,明确定位,有序竞争,共赢发展,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基础上,着眼于高速、高清、互动、便携、移动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高度出发,以数字化为龙头,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将大力加强数字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加强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台内制播网络体系;将加快大中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开发网络业务,推动有线电视向双向交互、大容量、多功能发展,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三网融合”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将采用数字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的方式,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将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民族工业,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积极加强与电信等行业合作;将加强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电影放映体系和发行管理体系,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完善数字电影分发管理平台和电影数字节目库;将大力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