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惠民”造假骗补再调查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wdf/lwdf201036/lwdf20103613-01-l.jpg
  专项检查表明,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问题
  
  财政部经建司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对高效节能空调年度推广情况进行专项核查的通知》、《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情况专项检查实施指南》以及《关于对2010年第一批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情况专项核查的通知》,委托各级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监测信息中心或节能监察中心),核实各空调生产企业通过经销商提供的产品销售信息是否属实,是否存在虚假销售。
  核查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厂商的造假骗补行为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专项检查表明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的问题,核定属实的数量仅为上报数量的4.98%,高达95.02%的信息属虚假信息或无法核实,其中美的存在问题最为严重,抽查7928台仅能确认150台。”这是作为家电之都的佛山市,在其《高效节能空调推广情况专项检查报告》所下的结论。
  为刺激内需和促进节能社会的建立,国家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在空调行业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从2009年6月1日起,国家对定频空调能效比标准1、2级的空调实施的是每台300元~850元的财政补贴销售,而从2010年6月1日起,国家针对定频空调能效比新标准(简称能效新标)1、2级的国家高效节能空调财政补贴额度调整为每台150~250元。
  据财政部统计,截止到2010年4月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已发放财政补贴资金70多亿元。
  
  能效虚标说到底是个诚信问题
  
  对于把空调销售、能效与财政补贴挂钩的做法,一开始就有人呼吁,要警惕一些不良企业借此政策骗取国家补贴,把“节能惠民”异化为“虚能骗补”。
  在多次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后,本刊专门在市场上选取了11个市场主流品牌、随机购买了30个空调器样本,分别委托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器能效与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空调实际能效比检测。根据检测报告,本刊专门刊发了《2010空调能效检测报告》,揭露了一些空调厂家通过能效等级造假和虚标能效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事实,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针对本刊发布的检测报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若虹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能效标识自我申明模式是国际上惯用的实施模式,降低了企业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但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这样的实施模式后期监督管理更为必要,监管的难度更大,只有社会和行业内诚信度的提高,能效标识虚标现象才会越来越少。王若虹表示,目前,国际上对能效标识的监管并不是非常重视,这主要取决于一些发达国家良好的社会诚信度和已经较为完善的实施体系机制。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本刊发布的《2010空调能效检测报告》“敲到了(行业)痛处”,“我们现在虚标是普遍性了,空调还好一点”,“数码相机、投影仪虚标是最严重的”,像素800万的,它标1000万了”。陆刃波认为,能效虚标说到底是诚信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是很诚信的,有些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它很诚信,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很苛刻。”
  奥克斯空调市场推广部经理李柏强认为本刊的能效检测真实体现了行业状况,“奥克斯原来走的也是一种低价营销的策略,但2005年以后我们对整个品牌的定位上开始作战略转型,从价格战开始转向了价值战。应该说我们这两年的产品水平提升很快,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是优于‘美的’的。”
  李柏强告诉本刊记者,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要想有效地提高空调的能效比,必须付出相应的材料成本,“比如说新一级的能效(标准)提高了,首先你要增加一些原材料,铜啊、铁啊,要增加。那么(这些材料)一增加,你的挂机,特别是挂机尺寸你要更改,比如说你的长度啊,你的厚度啊,等等,都要更改。这都需要增加一些材料嘛,比如说,铝箔片要加,铜管的数量要增加,肯定是这样。”
  本刊记者了解到,高效压缩机一般比普通压缩机每台贵200~300元;而普通能效空调器一般使用一排或一排半冷凝器,高能效空调器则必须使用2~3排冷凝器,以1.5HP空调器为例,每增加一排冷凝器,则成本约增加60~70元。
  李柏强断言,国家对高效能财政补贴肯定会严格核查的,“《瞭望东方周刊》所做的就是第一个,产品(能效)合不合格,那么第二个可能就是国家更关注的,就是你这个企业是不是实实在在把空调卖了,存不存在虚报的现象,(国家)肯定会通过两个方面去监督。”
  
  “不靠谱”数据引来突击核查
  
  正如李柏强断言,国家确实开始了对高效能财政补贴的核查行动,而引发这次核查行动的是“节能惠民”数据库的异动:就在能效新标实施的前夜,今年4、5月份,各大空调厂商上报的数据突然增加很多,几乎把补贴额度都“突击”用完了。
  “数据明摆着不靠谱”,佛山市经贸局节能与循环经济科副科长周平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正是缘于此,主管部门怀疑一些空调厂商有虚报数字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
  7月前后,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陆续召集各大空调厂商座谈、询问:“你们的数字有没有报大?为什么突然增加这么多?如果你们报大了,你们现在可以纠正,纠正以后不计较、不追究,如果你们不纠正,追查出来,就是骗取国家的钱,后果就严重了……”
  这一招很灵,有厂家当场就“缴械”:承认自己谎报了数字,但也有厂商很“不识时务”:“你要查出来,可以杀我的头!”
  7月25日,佛山市即接到了上级要求核查通知:分两个批次,在8月10日和8月底之前,分别完成2.8万多台大宗用户记录和1.6万多台小宗用户数据的入户核查工作。
  周平康告诉本刊记者,因为时间紧、任务量大,而且在没有行政执法的前提下,入户调查被拒绝的概率很高。到8月5、6号,他们也仅完成了第一批次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工作。
  “而就在这个时候,却又突然接到广东省经信委的通知,说国家又要求中止这项核查。”周平康既感纳闷,又感到一身轻松。
  负责佛山市禅城区核查的是佛山市节能协会秘书长黄晓东,他则含蓄地用“勉勉强强”来描述核查的情况,“查的结果,有些是有,有些是没有,有的电话可能有问题,可能是留错了……”
  在周平康看来,这种调查方法本来也不是很科学,导致很多情况没有办法精确核实。根据他们掌握的资料,第一批次的大宗用户多为个人,很少有企业和单位,也有本身就是经销商的。一般愿意带工作组去入户核实安装情况的,都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果有问题,那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拒绝,比如以“在外面开会,实在回不来”等说辞推辞,一旦被拒绝,调查组很难去实地核实。
  “空调厂商很懂政策。”周康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