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导下的吉利变身与弹升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ppfw/ppfw201009/ppfw2010091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ppfw/ppfw201009/ppfw20100917-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ppfw/ppfw201009/ppfw20100917-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ppfw/ppfw201009/ppfw20100917-5-l.jpg
  从一个受人冷遇和歧视的小型企业发展到资产总额达249亿元的大型汽车制造集团,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手工作坊成长为驰骋国际金融市场的一支劲旅,以民营企业的草根身份全资吞并北欧汽车霸主沃尔沃,李书福驾驭着吉利集团在一个又一个极具艺术性的资本腾挪时空中不仅完成了企业的完美转身,而且缔造和书写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传奇。
  
  借壳——筑巢下蛋
  
  从造摩托车到造汽车,“吉利”先后两次借壳下蛋,既成功规避了无“照”生“子”的政策“地雷”,又找到了孵化自己和积力蓄势的商业平台。
  吉利集团的掌门人李书福出生于浙江台州农村,早年开过照相馆,也干过从废弃物中提取贵重金属的买卖,并从中赚取了“第一桶金”。1984年,李书福发现冰箱市场供不应求,于是创立了北极花冰箱制造厂。而也正是凭借着北极花牌冰箱的销售,李书福一年就净赚200多万元。到了1989年,北极花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正当李书福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国家出台电冰箱定点生产的产业约束政策,民营背景的北极花电冰箱自然没有被列入到定点生产企业名单中。无奈之下,李书福只得关掉电冰箱厂的大门。
  尝到了第一次创业痛苦的李书福在26岁那年选择了南下深圳大学学习。但是,大学的读书生活似乎并没有给李书福带来多少乐趣,半年后,李书福又回到了老家台州和兄弟们联合投资2000万元创立了吉利建筑装饰材料厂。李书福将建材厂取名吉利,是希望公司大吉大利,不再像冰箱厂那样遭遇腰斩。
  也许是经验的不足,也许是判断的失误。1992年,创业有成的李书福没有做出任何思考就一头扎进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海南房地产市场。结果伴随着海南地产泡沫的破裂,李书福亏得血本无归。从海南回到台州的第二年,李书福遇到了市政府组织民营企业出外考察大型国有企业的机会,并在参观考察中获得了摩托车产销两旺的第一手信息。因此,考察完毕一回到公司李书福就提出了要自己制造摩托车的设想。然而,李书福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没有摩托车生产许可证。
  电冰箱制造的失败让李书福想到了“绕道”而行借“腹”生子的大路。李书福找到了临海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与对方签署了名为“协作生产”的协议,其实就是李书福生产一台就给他们几百块钱,而仅这一项收购生产权,李书福就付出了数千万元的代价,并且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1998年,国家机械部才留意到他们,在让他们兼并台州一家负债6000万元的国企之后,李书福的吉利摩托车厂才获得了正式生产吉利摩托车的权利。
  获得了“准生证”的吉利如鱼得水。在接到国家生产许可证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吉利摩托车厂研制出了中国同行一直没有解决的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同时又研制成功了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并取名“吉利”。之后,吉利摩托车厂又与中国最大的摩托生产国有企业——重庆嘉陵强强合作,在台州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又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台湾的同类摩托车,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直到李书福决定转产的那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然而,在李书福的头脑中,一种市场观念始终处于非常活跃状态:造小车不如造大车。这里的小车就是摩托车,大车就是汽车。特别是在建材买卖和摩托车生产为自己积淀了巨大的资本后,这种观念开始猛烈发酵起来。不过,李书福造汽车首先碰到的最大麻烦还是“准生证”问题。1997年,李书福在浙江跟一些四川朋友吃饭聊天,得知四川德阳监狱下属汽车由于经营不善即将倒闭的消息,李书福连夜买了前往四川的机票,并在第二天赶到德阳找到了监狱长和司法局领导,商谈股份合作办厂。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合资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开发的“豪情”下线,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轿车。
  从第一辆吉利车下线至今,吉利集团如今成长为一个总资产249亿、年产30万辆整车和员工7000余名的大型现代汽车制造企业。如今的吉利不仅拥有6大整车制造基地和近10个汽车品种,而且在中国“3+6”的汽车版图中以民营企业的唯一标识找到了自己显著的位置。
  
  买壳——引凤归巢
  
  从成立合营公司到渐次收购控股股东股份,吉利不仅不动声色地从海外获取了12亿港元的资金,而且打开了海外融资的门户与通道。
  
  汽车行业是一种典型的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对于民营出身的吉利而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将自己做大做强,最为关键地问题就是解决不断扩张中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然而,在国内资本市场门槛过高和商业银行普遍对民营企业存在着风险防范心理的政策生态中,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对于吉利来说都是无解的难题。也正是如此,像许多民营企业一样,吉利将猎取资金的眼光投放在了香港。
  让吉利值得纪念的日子的是2003年3月30日。这一天,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国润控股公告与吉利成立合营公司,合营公司名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总投资和注册资本分别为2亿元和1.08亿元,合营期限为30年。国润控股透过子公司Centurion以5055万元现金出资占有46.8%的股权,掌握53.2%股权的吉利以部分资产作价1.49亿元注入合营公司。合营公司的业务范围是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轿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位于宁波市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
  6个月后,国润控股再发公告称合营公司浙江吉利的注册资本和总投资分别由1.08亿元和2亿元增至6.84亿元和11.4亿元。上市公司再次透过子公司注入2.7亿元现金,吉利方面投入的仍是资产。至此,吉利已将名下6.58亿元的汽车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国润控股还宣布与吉利方面成立一家业务范围与浙江吉利相同的并报合营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国润控股透过另一间全资子公司Value Century投资2亿元现金,占有上海华普46.8%的股权,吉利方面则将华普7130和7150两款轿车生产设施、知识产权及相关土地作价3.25亿元注入上市公司。
  这样,在9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吉利通过与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共同设立合营公司的形式,将旗下总值近10亿元的两块重要资产置入,包括变速箱及年产12万台全系列发动机生产设施;年产5万辆轿车生产设施;吉利、美人豹两大品牌专利、技术和模具,同时赢得上市公司注入逾5.2亿元现金拓展轿车生产和销售。值得注意地是,第二次配售是在浙江吉利合营公司设立之后以汽车生产概念融资,募集规模放大近10倍且配售价格上升了27%。吉利虽然没有获得国润控股任何股权,但实质上已经以这家上市公司为桥梁打开了通向海外资本市场的路径。
  不过,通过与上市公司组建合营公司,虽然让吉利间接获得了从香港资本市场融资的初步战绩,但吉利最终需要的还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壳”。于是,在次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李书福通过个人的全资控股公司渐次收购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ProperGlory的部分股份,并最终使自己间接拥有上市公司41.3%股权,以第一大股东身份实现了相对控股。2004年3月1日,国润控股正式更名为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2个月后,吉利汽车公告透过浙江吉利和华普国润出价7.23亿元 收购浙江豪情、美日、汽车研究院等三宗资产。至此,吉利已经从海外获得12.4亿港元并顺利完成借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