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方法 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 c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 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颅脑手术;昏迷;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5-120-03

颅脑手术患者病情多较重,术中需放置深静脉置管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术中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多行股静脉置管穿刺,具有风险小,操作简便,易掌握的优点,但不可避免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1]。如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高危人群的小腿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可高达40%~80%,下肢近侧深静脉栓塞可达10%~20%,同时静脉血栓脱落,可造成静脉栓塞症,可危及生命安全[2-3]。血管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因素,因而针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住院部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7例(71.05%),女11例(28.95%),年龄为18~64(38.6±6.6)岁,右股静脉置管26例(68.42%),置管时间7~10(8.8±0.6)d,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25例(65.79%),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8例(21.05%),脑深部肿瘤切除术5例(13.16%),对照组中男25例(65.79%),女13例(34.21%),年龄为18~66(39.4±6.5)岁,右股静脉置管28例(73.68%),置管时间7~10 (8.5±0.5) d,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25例(65.79%),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7例(18.42%),脑深部肿瘤切除术6例(15.7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针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分析,采取以下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1)深静脉置管护理:使用过黏稠度较大药物后应使用20mL左右的生理盐水先行冲管,防止管壁药物沉积,然后再行封管;对于因剧烈咳嗽、烦躁等可能引起血液回流导管内的患者,应注意观察,一经发现可使用注射器抽出微血栓,防止管腔堵塞,然后再继续输液;输液前应检查深静脉置管是否通畅,先抽回血,感觉无阻力,方可静脉滴注,防止导管内栓子注入血管内,一旦管道被堵,应及时及时拔除导管,勿强行推注;(2)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皮下注射0.4mL/次,qd;(3)严密观察病情:值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下肢血运状况,观察是否存在肿胀,每天用卷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观察下肢皮肤温度及色泽是否异常,及时反馈患者主诉并做好记录,异常者通报医生可通过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进行进一步确诊,一经确诊立即拔除股静脉置管。(4)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股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使患者、家属提高重视,做好相关预防措施,术后保持肢体抬高20°~30°,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多食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尽早活动,并指导如何进行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常见症状,嘱咐患者及家属一旦下肢感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馈,给予弹力袜(梯度压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泵的康复护理,术后2~3d开始给患者24h持续使用弹力袜,术后72 h持续使用或持续使用问歇充气加压泵,直到患者能够自己走动,对于手术需要置入股静脉置管的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病情平稳的情况下尽早拔除深脉置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评判标准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第2版)”[4],每日定时定部位用皮尺测量患侧肿胀处和健侧同水平处的周径,观察下肢肿胀发生情况,统计下肢肿胀发生率,统计肺栓塞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5],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临床治疗成本,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术后痛苦,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因而,颅脑手术昏迷患者加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是非常必要。

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与深静脉血液回流无力及血液黏滞度增高所致。颅脑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再加上术前的全身麻醉,可引起组织因子的大量释放,激活外源性的凝血系统,且术后患者多需使用脱水药物降颅内压,诸多因素共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6],血管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发生的三大因素,此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但以血液高凝状态是主要发病因素[7]。晕迷是颅脑手术术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往往会忽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下肢静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DVT 的标准方法, 但存在一定创伤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准确率[8-9]。

本文结果显示,针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制定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与时会云等[3]研究相符。采取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深静脉置管护理、预防性抗凝、病情密切观察、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其中由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静脉血流回流无力,又不能自主活

动或肢体活动减少,通过被动活动、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泵能够有效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促进滞缓的血流加速运动,防止血液过多地淤滞在腿部。争取术后尽早拔除深静脉置管,尽量减少频繁穿刺损伤血管和药物对血管局部刺激,导致血栓形成,最好避免行股静脉留置[10]。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任金梅.股静脉置管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1):6.

[2] 黄山.神经外科深静脉置管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4):83.

[3] 时会云.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48-51.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第2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5] 贾玉龙,汪岩,李娜,等.颅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武警医学,2007,18(2):110-112.

[6] 时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中国医刊,2011,46(10):88-91.

[7] 岳力强,郝晓,宋玉文.脑膜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诊治体会[J].山东医药,2009,49(41):99-100.

[8] 王世萍,周慧.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体会[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4):324-325.

[9] 陈桂花,王赫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梗阻性疾病的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83.

[10] 焕镁.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1):85-87.

(收稿日期: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