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湾兰屿的日子


  在台湾众多离岛中,兰屿相对于澎湖、金门和绿岛,也许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个,但或许又是开发程度最低、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一个。作为全台湾唯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游人无论何时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来自西太平洋怡人的暖湿空气。除了原汁原味的海天之景,生活在岛上的达悟族原住民,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亦是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借着在台湾交换学习的机会,我开始了兰屿探寻之旅。
  心中的“太平洋珍珠”
  旅行第一天的午后,我从台中坐高铁一路南下,不到三小时就抵达高雄,在火车站外换乘大巴,在日落前赶到了垦丁。这片拥有南台湾最美海岸线的土地,在台风过后的周末人满为患。天边还看得到云彩,大街的夜市已是蠢蠢欲动,戏水归来的游人络绎不绝,没有人会注意一个背着大背包的少年,在逆光的马路上苦苦寻找旅店。这个苦逼的少年就是我,当夜我被迫在距离垦丁十公里以外的恒春镇落脚,蜂拥而至的游人让临近海边的民宿一床难求。
  次日中午,我来到了离垦丁不远的后壁湖码头,这是品尝渔民刚刚捕获的海鲜的绝佳去处。没过多久,“兰屿之星”拖着长长的汽笛声靠岸了,这是一艘带甲板的双层游轮,偌大的船舱对仅有的二三十名乘而言显得绰绰有余。垦丁到兰屿的航程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期间我基本都待在甲板上,牢牢按住头上的鸭舌帽,尽情享受海风吹拂的同时,兴趣盎然地欣赏海水从近海到深海的颜色变化,那一抹钻石般纯净的亮蓝透彻心扉。
  乘客中有两位来自俄罗斯的动物学家,他们是特地去兰屿考察珠光裳凤蝶。珠光裳凤蝶是澳洲东洋生态区的一种蝴蝶,分布于台湾。该蝶飞翔的时候姿态优美,前翅黑色,后翅金黄色和黑色交融的斑纹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显得华贵美丽。整个航行过程中,两位动物学家都拿着莱卡望远镜,在海面上一刻不停地搜寻任何可能出没的鱼类与海鸟,让人误以为整条船的游客似乎都为了科考目的而前行。但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心中那颗“太平洋珍珠”——兰屿,它是台湾东部的一个小岛,屹立于西太平洋上,远远望去,犹如大洋里的一颗璀璨珍珠,岛上风景优美,椰风蕉雨,一派热带风光,有世外桃源之称。据介绍,北兰屿乡由兰屿岛与小兰屿组成,其中,兰屿岛面积为45平方公里,是台湾本岛最大的属岛,小兰屿面积为1.5平方公里,至今无人居住。
  罕见的原始渔捞工具
  游轮在下午四点半抵达兰屿开元港,虽说是一个港口,实际上只是人工围起来的狭窄港湾。乘客从靠岸的船中鱼贯而出,上了各自的交通工具,一眨眼的功夫便走得干干净净,留下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放眼望去,港口的四周被群山环绕,只有一条从海边延伸而来的小路,没有出租车,没有大巴,总不能靠步行去游玩吧,还好及时发现了附近的摩托车租赁点。但让我失望的是,兰屿依然严格执行台湾本岛“没有驾照不允许租车”的规定,起因是不久前一位来自大陆的游客因为在兰屿无证驾驶摩托车,摔断了腿,被飞机紧急送往台东救治。要知道在占地48平方公里的兰屿,没有摩托车几乎是寸步难行,在我的苦苦哀求下,一家同时经营民宿的老板终于同意将摩托车出租,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我决定在他经营的民宿住下。老板名为黄熙宇,我叫他黄哥,三十出头的样子,黝黑的皮肤透着光泽,显得十分健康。
  然后,黄哥在前面开车带路,我在身后以摩托车紧跟。此时我才知道这条自己眼中的小路,竟然是整个兰屿唯一的一条环岛公路,在这条近30公里的公路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四村六部落分别是椰油村的椰油部落,朗岛村的朗岛部落,东清村的东清、野银部落以及红头村的红头和渔人部落,这六个不相邻的部落相当于兰屿最密集的居民区,除此以外的地区便都是人烟稀少的山坡和森林。在部落里居住的大部分是兰屿的原住民达悟族人,据考证他们是一千多年前从菲律宾北方的巴丹群岛迁徙过来,至今双方部分语言仍能互通。同时,达悟族作为台湾原住民中唯一的航海民族,至今仍有部分人靠捕捉飞鱼维持生计。
  在黄哥的民宿安顿下以后,兴致正浓的我开始伺机而动,趁着天色还亮,准备骑摩托车在岛上溜达。暂时无事的黄哥主动提出带我看一样有趣的东西,跟着他的摩托车,我们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兰屿乡公所,只见一艘尚未完工的木舟罩在塑料棚里,经黄哥介绍,我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达悟族拼板舟,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原始渔捞工具,它形如弯刀,造型独特,更融合了精美的雕刻技艺和绘画图案,一艘较大的拼板舟大概由27片木板组成,可供6-10人乘坐。早期在没有先进测量工具以及繁复制作工法的条件下,达悟族人凭着口传和记忆,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造出利于航海的拼板舟,真的非常难得。尽管看到的只是半成品,但已足够令人震撼。值得一提的是,达悟族人通常十余年才会建造一艘新的拼板舟,因为每造一艘拼板舟都会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黄哥直呼我很幸运,能看到如此难得的一幕。
  野银部落一探究竟
  下山之后,我开始一个人在岛上闲逛,早就听说达悟族人的传统民居颇有特色,便驱车来到东清村的野银部落一探究竟。下了车一阵张望,发现带有黑色屋顶的民居统统排列于背山面海的小山坡上,而且各家住宅紧密相连。我顺着小路靠近,观察到这些民居多是依山坡的高低挖成梯田状的地面,并将挖出的土壤整齐着放置于房屋周围,宛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因此通过由上往下的角度看,只能看到一个屋顶。除了主屋以外,还有凉台和修在地下的工作房。上了年纪的达悟族老人喜欢光着脚,在乘凉台面海而坐,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非常惬意。后来,我环岛一周,才知道这样的乘凉台随处可见,通常由木材建造,有四方立柱支撑,需要通过楼梯来到第二层。捕捞飞鱼归来的达悟族男子,乐于三五成群地盘腿坐在上面,一面嚼着槟榔,一面享受新鲜的飞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