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于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应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脊髓型减压病;神经源性膀胱

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造成患者体内本身发生溶解的气体含量远远超过饱和的界限,在内外血管壁以及组织造中形成大量气泡的一系列全省性疾病。该病好发于脊髓减压及中枢神经系统减压病,是潜水作业工作者的职业性疾病,对其本身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其中神经源性膀胱脊髓型减压是最为常见且多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膀胱由于脊髓型减压病至脊髓损伤后失去神经支配而造成排尿功能障碍[1],从而容易引发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等相关病症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死亡等恶性后果。因此,我院为有效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意义,显著提高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对 30例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脊髓减压病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年龄1 6~4 9岁,平均(2 8.1±5.4)岁,潜水时间1月~2 O年,平均(4.7±2.5)年。潜水装置为自携式轻潜水装置及管供式重潜水装置,潜入深度2 5~5 0 m,单次操作业时间0.5~2.5 h,多数反复操作3~1 2次,中度以上的劳动强度,大多数违反减压规则,多凭借凭经验进行设定或时不经停留后直接上升出水,均出现典型症状[2],且均确诊。主要症状和体征:皮肤瘀斑、关节疼痛、双下肢活动不灵或不能,排尿不能。有的患者同时有多种临床表现,出现1种临床表现的5例、2种的28例、3种的5例、4种的4例,入院后给予空气再加压治疗采用原苏表IV方案,治疗压力0.8 MPa,治疗总时间31.7 h,治疗后均留有排尿困难、双下肢活动不灵或不能的症状,应进行后期恢复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导尿,同时开放引流,定期对尿管进行开放,对膀胱进行冲洗,同时在拔除尿管时应尽量进行基牙排尿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开放尿管: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排尿,若患者出现烦躁、额面部出汗或是阴茎勃起等,及时对膀胱区进行叩诊,若在耻骨和与脐间,则给予放尿。根据患者的补液的进出量判断利尿剂的使用及夹管的时间。②间歇性导尿的护理:将患者的尿管拔除后,应对患者进行膀胱挤压按摩指导,若患者排尿困难则给予导尿,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导尿时的注意事项及操作,利于日后可自行间歇性导尿。③膀胱康复锻炼:综合使用按压、屏气或是诱导的方法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刺激,另外还能对患者的腹部下方或是双下肢找寻扳机点进行庞光反射的建立,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4]。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其功能评价均在患者恢复后行B超检查拔管后的残余尿量进行评定:Ⅰ级:残余尿量<80ml;Ⅱ级:残余尿量80~150ml;Ⅲ级:残余尿量>150ml。

观察指标:尿路是否出现感染、肾功能是否出现损害、自主排尿的时间、泌尿系统造影结果是否出现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各自护理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均出现好转。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为Ⅰ级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膀胱功能明显好转的同时,其临床指标显著改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发生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异常的人数均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3结论

近年来,随着捕鱼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市场对海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受到利益的驱使,潜水渔民不断增加下潜深度,将水下作业的时间延长,同时对水下作业时的须知了解甚少,

致使减压病的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临床统计,减压病中因水下作业造成的原因高达40%,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造成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的打击既往也有报道。对于脊髓型减压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加压治疗,目的在于有效的将气泡完全溶解,充分的脱出多余的氮气,但临床发现,及时经过加压治疗,其疗效也并不显著,原因在于脊髓神经细胞对于缺氧和缺血的耐受性较差,加压治疗虽可将气泡排出体外,但气泡造成的一系列继发性病变却不是在短期内可以恢复的。在后续的治疗中要各种康复、护理、治疗的手段来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5]。神经源性膀胱则是一类由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损害而导致的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脊髓型减压病患者并发神经源性膀胱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更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从而严重干扰了患者疾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应制定并施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帮组患者对其膀胱功能进行及时的改善以及排尿困难的症状,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发展成为脊髓型减压病的患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6]。

康复学科是一门建立在患者功能重建或弥补上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同时改善其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作为康复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患者的适应能力及目前医疗服务提供了需求,是一门在护理领域中发展的新型护理技术,并随着临床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与充实[7]。在脊髓型减压病的康复护理中,对患者的膀胱功能护理有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显著的缓解。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经各自护理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均出现好转。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为Ⅰ级的效果更为显著,Ⅲ级比例下降显著;患者行自主排尿的时间显著降低,出现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异常、肾功能损害的几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对于脊髓型减压病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应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8]。

参考文献:

[1]张锦程,傅敏,张陆弟等.乙醇治疗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实验研究[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1,18(5):261-264.

[2]张荣佳.静脉注射全氟化碳乳剂对大鼠减压病的治疗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DOI:10.7666/d.d151439.

[3]张锦程.乙醇治疗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实验研究[D].苏学,2011.

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