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之“二战遗孤”

战争的形式永远是千变万化,因此武器设计师们也只能起早贪黑地进行科研与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战争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专门为二战战场设计的坦克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些设计了一半的坦克该怎么办?本期,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生不逢时的“二战遗孤”们。

德国“鼠”式重型坦克

一听名字,“鼠”式,那得多小啊?不,你理解错了,这辆几乎一辈子都只存在于图纸上和生产车间中的坦克战斗全重188吨,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正好是德军现役主战坦克“豹”2的3.4倍。这只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大老鼠”,无论装甲还是火力,在那个年代都稳坐世界头把交椅。

“鼠”式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将希特勒“陆地战列舰”的狂想变成现实,符合要求的坦克必须在重量、装甲、火力等各方面压制盟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研发初期,曾有无数的设计提议和图纸被否决。最终,“鼠”式诞生了,然而最初它的代号叫作“猛犸”,为了能掩人耳目地将这一计划进行下去,这只高大威猛的史前巨兽只能委屈一下自己改名成“鼠”,一个与自己体型不相称的名字。

“鼠”式重型坦克

乘员:6人

重量:188吨

规格:长12.14米宽3.67米高3.70米

武器:128毫米主炮

速度:28千米/时

苏联IS-7重型坦克

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怎样让这三要素在一辆坦克上达到和谐统一,这个问题让各国设计师很纠结。原因很简单,一般来说,要想防御力强,装甲就得厚,机动性必然受影响。但是,在苏联,有着“天才坦克设计师”之称的尼克拉·沙什穆林却做到了,他研发出了IS-7。

IS-7拥有大角度的倾斜装甲和扁平的炮塔,这不仅可以减小各方向的投影面积,同时变相提高了等效装甲厚度,在保持防御力的前提下减少车体重量以保证机动性,再搭载一门130毫米口径加农炮,非常完美。但是这样一件艺术品却成了苏联重坦的绝唱。由于成本过高,工艺复杂,加之人员培训水平不足,IS-7计划最终流产。苏联的红色钢铁军团也开始跟随世界主流,一道进入了主战坦克时代。

IS-7重型坦克

乘员:5人

重量:68吨

规格:长7.38米宽3.40米高2.48米

武器:130毫米加农炮

速度:59千米/时

小编妮可吐槽

IS-7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武器界的铁律:如果你各方面都很完美,那你应该很难量产。而在武器界,不能量产,就约等于失败。

法国查狄伦25t中型坦克

在20世纪50年代,时速65千米,会让人们联想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车?轮船?还是蒸汽火车?忘掉这些民用设备吧,我们来见识一下时速达到65千米的坦克——來自法国的查狄伦25t。

想象这样的一个场景:在一场巷战中,你驾驶坦克正向敌军目标进攻,突然,后面有一团黑影如鬼魅般出现,在十几秒内向你倾泻6发炮弹之后扬长而去,深藏功与名。你挨了打追也追不上,被盯上跑又跑不掉,简直是有苦说不出。

这就是法国人设计查狄伦25t的目的:战斗全重被压缩在25吨,最高公路速度能飙到65千米/时,再加上摇摆式炮塔和自动装弹机,一辆完全用进攻代替防守的坦克呼之欲出。然而这只敌人窝里的“小跳蚤”只生产了两辆样车就输给了后来的AMX30主战坦克。

查狄伦25t中型坦克

乘员:3人

重量:25吨

规格:长5.67米宽3.16米高2.35米

武器:90毫米主炮

速度:65千米/时

小编妮可吐槽

二战后,各国坦克炮都升级了,查狄伦25t还心存侥幸地用着“薄铁皮”装甲,实在有点对不起冲锋陷阵的法国坦克兵。

英国FV4005坦克歼击车

装甲和主炮,一方防御,一方进攻,关于锋利之矛和坚韧之盾二者孰强孰弱的话题一直不曾停歇。二战结束后,为了对抗苏联的红色装甲洪流,英国人将希望寄予在“利刃”之上。想象一下,给坦克装备一门舰炮是一种怎样的感受?FV4005就这样顽强地在冷战的夹缝中出生了。

它就像一名手持宝剑却赤身裸体的勇士,在“百夫长”主战坦克轻薄的底盘上装上一根183毫米口径的巨无霸炮管,想想就热血沸腾了吧?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停留在图纸阶段了,“小车扛大炮”的一幕最终还是没有出现。随着炮弹技术的飞速提高,炮管粗细已经不是坦克主炮威力的决定性因素。和“鼠”式一样,我们无缘领略它在战场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风了。

FV4005坦克歼击车

乘员:4人

重量:50吨

规格:长约10米宽约3.4米高约3米

武器:183毫米主炮

速度:35千米/时

至此,那些为二战战场而生的重、中、轻型坦克们纷纷走下历史舞台。它们有的永远地躺在了二战功勋簿中;有的则改头换面,投身到新时代的“钢铁洪流”中。20世纪60年代起,一种全新形式的坦克逐渐占据世界坦克的主流,它们就是主战坦克。这其中有哪些传奇,让我们下期《钢铁洪流》继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