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为适应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对货代物流从业人员工作需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港航物流管理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并制定出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案,期望能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关键词:港航物流;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港口成为国内外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重要场所,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手段,港口业已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嘉兴东临海,内地河网密布,利用这些先天条件服务本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设专业必修课了《港航物流管理》这门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鉴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正式港航专业的不同,在此本人对报关与货运专业《港航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的个人见解。

1优化港航物流管理课程的内容,突显职业教育特色

1.1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与港航专业不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是报关、货代方面的工作,航运企业较少。因此,本课程的知识点侧重于从货代企业角度出发,以学生毕业后进入货代企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培养合格的货代从业人员为主要目的,重点讲解货代工作会涉及的港航方面的外贸物流知识,如外贸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

1.2课程内容教学顺序的安排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极容易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课程各个知识点都能掌握,但就是无法将整个知识按照业务流程进行顺序梳理,导致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本课程拟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前后顺序的安排。课程的所有内容通过一个具体产品(如嘉兴的服装产品)的进出口运输任务贯穿,结合产品特性,按外贸货物的国际物流流程(出口:包装—国内运输—仓储、加工—报关—装船—国外运输—配送,进口:装箱—国外运输—仓储—报关—提货—加工、配送)前后顺序进行安排。

1.3地方特色内容的添加

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结合地方特色授课、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一个方法。嘉兴内河航运条件非常良好,今后开展海河联运、将嘉兴港区的产品通过内河进行集散是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因此可增加嘉兴内河航运内容,让学生了解嘉兴航运。又由于本院的学生来自浙江各地及其他部分省区,可以在实验课中让学生自主嘉兴之外的各个地区进行航运情况分析。

此外,各港口腹地经济的特色分析也非常必要。通过腹地特色经济分析,找出主要进出口产品,并分析其特色,讲解相关产品的运输要求,以求让学生能针对地方产品的特性模拟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

2适应职业教育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由于《港航物流管理》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讲解对象如港口、集装箱、港航企业等缺乏实体,抽象枯燥,加上学生对港航物流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快速直观的理解有关内容。具体的方法可以有:

2.1实地参观。

鉴于港航物流与日常生活脱节较大,学生多数对海港和空港的了解几乎为零,教授授课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课程开始时,可以争取机会组织一次港区和货代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进行工作现场考察,让学生对港区及货代工作内容有一个立体真实的印象,让教师的授课做到事半功倍。本校学生的港区参观条件极佳,本市喂给港有嘉兴乍浦港,周边地区有国际港口上海港、宁波港,货运代理企业遍布本市及上海、宁波地区,组织参观容易、可行。在参观过程中,最好是配备港区及货代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讲解,弥补教师可能存在的实践经验的不足。

2.2借助沙盘模型、图表、影像作品等教学工具。

实地参观只能偶尔为之,无法持续进行,因此平时教学可借助多沙盘模型、图表、影像作品等教学工具。

由于实地参观时学生身在港区中,无法窥视港区全貌,借助港区建设沙盘模型,可以让学生对港区布局的了解得到提升,从只见一角到见整个港区。目前学院已经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企业进行港区沙盘模型的制作。

但沙盘模型中的物体是缩小的,有些小型港口机械设备无法显示,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底盘车等,还需要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影像材料来展示。有些流程的介绍也可以借助图表来进行。但这些图片、影像资料的查找会花费教师很多的时间。

2.3注重技能的训练,多设计实验操作内容。

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将活生生的工作场景引进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实验方法可以有案例分析、软件操作模拟、替代模拟、计算分析模拟等。

软件操作:是教学效果最好的实验方法,如集装箱装箱软件、货代软件等,通过软件模拟操作,可让学生掌握集装箱装箱方法及流转过程。但该方法对学校软件、硬件设施要求较高,并且建设周期相对较长。

替代模拟:用缩小化的物体替代被实际工作物体,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如集装箱装箱,可用纸箱替代集装箱,用更小的纸盒替代货物,让学生进行装箱模拟,分析不同装箱法的区别,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计算:这是课堂教学采用最多的实验方法,授课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符合工作场景的实验材料,相对软件模拟、替代模拟要简单。如对国际货运纠纷案例的模拟分析、对港口腹地货运量的模拟统计分析等。

2.4主题讨论。

本课程的课堂组织应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且与本科院校相比,职校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为欠缺。教师在授课中应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意采取各种方法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其由教学活动的客体转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其能积极、自主地学习,具有继续学习能力,今后能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能力、学习意识的培养及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方法建议通过主题讨论来进行。在讲授课堂知识后,定期留出适当的时间,以分组形式,让学生进行各种主题的分析讨论,如各自家乡航运发展情况分析、国内各港口腹地经济特色分析等。此操作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团队合作进行文献资料查找、实地考察、讨论分析,做好汇报的充分准备,既锻炼资料查找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此外,该方法还可“众脑补一脑”,弥补教师精力有限、能力不足及知识不够广泛等缺陷。

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不足,会出现学生敷衍了事、课堂不活跃的现象,效果会大打折扣。加之许多学生有自卑心理,可能不易主动参与。因此授课教师要注意经常启发学生,给予落后者鼓励和帮助、给予优秀者表扬与激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3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港航物流管理课程的考核办法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之适应,成绩评定也要求充分体现对技能的侧重。此外,教书还要育人,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表现能力对学生工作后的表现影响非常大。因此本课程的成绩应是对学习态度、自我能力展示、劳动技能掌握程度、理论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考核方法的设计要综合反映这些要素。

根据上述宗旨,本课程可以通过对学生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复习情况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15%),通过课堂发言、讨论积极性及独特性来考核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10%),通过实验操作完成过程的独立性、顺利性及成果的完整性、科学性来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通过平时实验、实训课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及技能考试来判断,25%),通过笔试来考核学生对有关重要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5%)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分析、单据填制、费收计算等形式,25%),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点的考核比重,提高实践技能的考核比重。

归纳起来为:

课程总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实践考核成绩(25%)+平时考勤、纪律、自我表现成绩(25%)。

港航物流管理课程要根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改革,本文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的教学模式转换的初步探索,希望能促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港航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俊.高职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物流科技,2009,4.

[2]陈红彬.港口企业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水运,2007,10.

[3]付丽茹.商品学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