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在美丽的珠江河畔,矗立着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这里曾留下孙中山先生学医的足迹,这里也曾挽救了无数患者的健康性命,这里还为祖国西医学的发展培养了无数的医学人才。她从清朝时期的一所小小的眼科医局,发展成为这所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教学医院,她见证了中国西医的整个发展史,同时也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谱写着崭新的篇章。

屡开先河创第一

1835年,美国传教士伯驾为在广州新豆栏街丰泰行第七号(即今十八甫一带)租了一间房子,开创了一所眼科医局。这,就是中山二院的前身。医院声明“免费医治”,第二天,一位饱受眼疾折磨的中年妇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医局,从此揭开了西医在中国治病的第一幕。随着西医技术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百姓来到眼科医局求诊。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眼科医局迁到了谷埠(今仁济路)并更名为“博济医院”,逐渐发展成为晚清时期最著名的西医院。在博济医院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创下了祖国西医史上无数个第一——第一例眼疾手术、第一例卵巢切除术、第一例膀胱取石术、第一例乙醚麻醉术、第一例氯仿麻醉术、第一例病理解剖术……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都是祖国西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见证的同时也推动了祖国西医学的向前发展。

医学上的人才摇篮

作为最古老的西医院,中山二院同时见证着中国西医学教育的肇始,堪称是祖国西医学的人才摇篮。早在1837年,当时的院长伯驾便招收了3名青年传授医术,从而开启了中国西医学教育的篇章。1865年,医院正式开办医学班,1866年设立了博济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学府,迄今已有140年历史。在博济医学堂学医的不乏名人志士,比如1886年以“逸仙”之名在这里学医及从事革命运动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又如我国第一个华人留学生黄宽,还有中国第一个“南丁格尔”张竹君等。步入解放后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博济医学堂更是“星光熠熠”,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周寿恺、毛文书、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陈国桢等一批全国声名卓著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不约而同地投身到博济医院,在他们的言传身授下,大批医学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继往开来谱新章

步入新世纪,中山二院这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了广东省有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也多年来被评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现有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133人。医院普通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参加单位;内分泌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骨外科、皮肤性病科为医院重点学科。

近几年来,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涌现了一批特色医疗项目,如微创外科技术、乳腺外科、全国首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地中海贫血、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微创搭桥手术、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大肝癌的综合性治疗、全国最小年龄亲体供肝移植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等。连续2年,医院各类科研基金总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标志性的科研工作包括:2004年获3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千百十”人才基金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各1项。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论文。

如今,医院的“十一五”总体规划得到了卫生部的审批,医院又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机遇,全院干部职工正以豪迈的热情,传承前人的光辉事业,铭记“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院训,为创建国内一流,为百年老院焕发青春而团结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