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

中国电信业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贝尔欲在3G时代重拾昔日辉煌,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名字。

2008年年底,整个国家纪念向外国投资者开放30周年的庆祝活动达到高潮之际,一家合资公司却“叛逆”地决定将外国投资者的名字从公司名称中抹去。这样的举动在中国众多正常运营的合资公司中并不多见,通常外方投资者也绝不会同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上海贝尔),这家合资公司甚至还在今年1月8日办了盛大的活动宣布这一决定。现场没有指责声,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外方投资者、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阿尔卡特一朗讯看起来对此毫不在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恰好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3G牌照的第二天。尽管上海贝尔表示这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并非刻意安排、伹此举仍可被视为中国3G市场启动后,这家电信设备合资公司决心全力一搏的宣言。

往昔不再来

1984年,上海贝尔以电话设备制造公司的角色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这同时也宣告了中国通信业开始对外开放。进口交换机并非那个时代的唯一选择,上海贝尔生产的S1240程控交换机在通信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如此,6年之后,上海贝尔成功向苏联出口交换机,在国内通信企业中第一个完成成套设备的出口项目。毫无疑问,上海贝尔更像是上个世纪中国电信业的启蒙者,中国电信业在上海贝尔互为依托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曲线。

此后,上海贝尔进入了相对成熟的运作时期。与创业之初相比,上海贝尔的收入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从S1240程控交换机到GSM、CDMA移动网络的建设,上海贝尔迅速积累了通信网络在中国的最初经验,2002年,上海贝尔转股改制完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成为公司的新名称。但时隔6年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再次以“上海贝尔”名义出发,原因在于经历了蜜月期后,其在中国的事业开始遭遇种种挫折。

首当其冲的,这家最早的合资公司似乎并未完全解决股东的融合问题。“阿尔卡特的文化是什么都不管你,朗讯又是一点点小事都要管,两个公司合并后就混乱了一阵子。”上海贝尔总裁邱戎红向《环球企业家》承认,2006年阿尔卡特与朗讯的合并给上海贝尔带来了困扰。不同国家的管理风格以及不同企业的文化导致阿尔卡特与朗讯的磨合耗时偏长,其前任CEO陆思博(Patricia Russo)和非执行董事长瑟奇·谢瑞克(Serge Tchuruk)正是因此辞职。直到现在,阿尔卡特朗讯在文化以及业务上的整合之痛也尚未完全消失。

但这还不是这家电信制造巨头的最大问题。阿尔卡特朗讯2008年第三季度营收为40.65亿欧元,同比下降6.6%,净亏损为4100万欧元。其萎靡的业绩已经持续了至少六个季度,尽管新任CEO韦华恩(BenVerwaayen)已经出台一系列措施试图扭亏为盈,但全球经济衰退令这家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前景黯淡。

因此不难理解,随着1月7日中国电信业3张3G牌照的发放,阿尔卡特朗讯来获得了扭转局面的难得良机。中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将会投入巨额资金修建全新的无线通信网络以应对新的竞争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去年12月份曾公开表示,电信运营商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发展3C通讯网络而星展银行分析师StevenLiu更为乐观,他设计未来3年国内运营商每年在尤线网络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500亿元至3000亿元人民币。面对如此巨大的馅饼,深陷整合之痛和业绩下滑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却似乎还未做好充足的准备。

3G密码

作为老牌的外资电信设备商,预借3G之力崛起的上海贝尔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空前的竞争局面——在前一阶段中国移动3G网络设备招标中,中国本土的设备供应商成为最大的赢家。据媒体报道,在中移动TD-SCDMA二期招标结束后,中兴通讯成为单独企业的最大赢家,获得超过25%的订单份额。而爱立信仅获得了5%的订单份额,爱立信中国总裁马志鸿之前曾预测这家北欧公司将会得到10%的份额,最终结果令他十分失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在这次3G采购争夺战中一败涂地。代表阿尔卡特朗讯的上海贝尔则用事实证明,只有本土化程度足够深的跨国电信设备供应商,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通过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竞标的方式,上海贝尔赢得了中国移动第二期3G网络铺设计划包括的28座城市中的11座,成为第二期筹建招标中最大的供应商之一。这得益于早在2004年上海贝尔就通过投资等方式与大唐移动合作,研发和生产TD-SCDMA相关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上海贝尔还与中国电信签署了价值约16亿人民币的CDMA移动电话网络升级合同。电信咨询机构BDA还预计阿尔卡特一朗讯未来将会通过这家合资公司得到中国电信高达20%的订单份额,并且在中国联通的3G采购计划中,也有可能获得大单。

尽管爱立信等跨国公司已经耐心筹备3G市场数年,并且也与中国本上电信设备供应商展开了合作,但上海贝尔似乎拥有天生的优越性、拥有约1.5万名员工的上海贝尔是中国电信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阿尔卡特朗讯持有50%+1股)。2008年,阿尔卡特朗讯中国区的收入占全球的10%到15%。拥有6000多人的中国研发团队作出的贡献占全球研发成果的30%。

而此次3G设备采购争夺中,上海贝尔本地化的优势为它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此次更改公司名称正是体现了这家合资公司希望进一步本地化的热情和决心。“本土企业要有本土的名字,上海贝尔其实是我们的起点,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也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如果需要一个顺理成章的本土名称。上海贝尔是最合适的。”邱戎红解释道。作为这家公司的共同拥有者,阿尔卡特朗讯也认同了从改变公司名称开始的更深入的本土化进程。抓住百年一遇的中国电信市场机会远比保留一个原汁原味的洋名称重要得多。

新角色

作为阿尔卡特朗讯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上海贝尔的任何一点改变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阿尔卡特朗讯的新任CEO韦华恩2008年底提出的拯救公司新战略,其重点是成本控制与投资方向的战略选择。当上海贝尔董事长袁欣和邱戎红出现在更名仪式时,站在他们身后的已经是调整后的全新领导团队,这意味着一个崭新战略已经夯实:值得一提的是,由18人组成的管理团队中只有2人不会讲中文。上海贝尔对总部提出的调整做出了最快的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样的调整:公司在产品、销售、供应链和中央部门这四个部分中可以与客户发生直接关系的部分几乎全部前提,以更迅速的反应客户的需求。

上海贝尔主张打造全面的贴近运营商的队伍,这是一条公司内部由上至下一而贯之的主动生态链。甚至有些上海贝尔的工作人员会拿着客户的员工卡到客户的员工食堂去吃饭,更像是客户的员工:

但更重要的是,在3G牌照发放之后,面对华为、中兴这些在国内外均有良好成绩的设备商,上海贝尔与之竞争的底气在哪?

“与他们竞争,一点问题都没有。”邱戎红对《环球企业家》说。对于在新兴市场中对于同样拥有先进技术的上海贝尔来说,他们并不畏惧其它设备商的价格战。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使得他们知道自己的成本底线,在不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尽可能的压低自己的价格。而其缩减成本的方法则在人员管理、材料成本中下功夫,甚至会细致到计算每块板子要安装的电子部件的容量。

2009年,阿尔卡特朗讯总部将有更多业务或者研究转移到中国来而上海贝尔的“野心”也毫不掩饰,他们希望在自己所涉及的所有领域都能够进入到该细分市场的前两名。

当然,上海贝尔最重要的下一步是,实现通信网络与互联网战略并举。这是与3G投资热潮并行,并必然代表电信运营商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上海贝尔正在与全球处于领导地位的运营商探时如何实现设备商的互联网战略。勾连通讯网络与互联网成为上海贝尔必须学会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