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新举措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挑战下,以院校特色为基点,创想新思路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创建更加良性、互动的学习机制,做好“就业与创业”阶梯式教育尤显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教学结构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已经深入人心,在探索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从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审视,我们的创业教育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和初级阶段,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总结、研究和妥善解决。本文主要从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想新思路,找新突破口

1.1 院校政策引导 宣传窗口是实行好创业教育工作的直接呈现载体,党委宣传部应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深入宣传,从源头上贯穿创业教育的思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业教育片,做好宣传,利用校园宣传板块,电子公告栏等设施,动员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创业的潜在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但这种政策的引导与宣传不能过于盲目,更不要只做宣传,不把实际的创业教育工作务实好。

1.2 学院领导狠抓落实 学院主要领导狠抓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能够为顺利开展此工作做最好的宣传工作,也只有这样,由各部门领导统一安排,分工负责,协调配和,分配相关工作,才能贯穿“就业与创业”阶梯式教育的思路,形成领导负责,层层落实,为学校就业、创业配制完善的系统服务的长效机制。

1.3 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 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教育工作者是直接与学生架起良性互动平台的扮演着,是否能够把新观念落实好,最基础的还是得看教育工作者。在给学生授课以及交流问题时,他们能否用新的创业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能否把就业与创业的很好的衔接,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的思维方式,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打破习惯思维,想出新点子,在学习中找出新方法。鉴于此点,我们可以紧扣系部特色专业,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日志情况下,开设“小企业”创业班,把一种新思路传授给学生,并可以定期邀请自主创业成功的典范青年讲述创业过程,把理论知识真正与创业鲜活实例结合,这样一来,教育工作者作为企业与学校的搭建者,便很好的使得学校与企业、社会形成一体化的新格局。

商学院自身确实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怎么样利用好自身学院的优势,把学院的各项教育资源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在不占用教学土地的情况下,在学校剩余的土地上建设一些创业实训基地,让有新点子、新思路的学生大胆尝试,开店经营,只要管理得当,防止一些不良的操作规则,学校可以抽出一部分额外资金参与经营与管理,这样,真正做到政策切实贯彻、领导重视、全体教育工作者引导的良性体制。

2 完善教育模式、潜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1 增强校企合作信心,迎合市场需求,开设特色专业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尝试走校企合作订单道路,但仍然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这是高职院校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努力找出瓶颈的突破口,把握自身院校的特色,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再者,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但是首先应该明确高职高专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本质区别,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漏洞,高职高专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这样一来,学生在就业后不能适应就更不能进行创业,所以只有培养技能型人才,才能有利于以后在就业同时进行创业,才能很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2.2 营造校园创业环境,使学校的各种活动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对学生素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经常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校园活动,引导包括学生会、社团组织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学生活动。我院作为高职商院,在这方面,确实已走在前列,经常举行市场营销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积极指导和支持学生营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了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同时,结合社团刊物、校园电台和宣传窗口,加强对创业的宣传。这样一来,把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活动”这一新载体,更加有效、直接的传输到学生的理论构架中,为今后实践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2.3 借鉴国外先进创业教育模式,以它山之石,铸自身之墙 我们借鉴吸纳先进的教育模式,是为了更好带动自身院校的特色发展,没有交流,就不可能有更好、更新的研究成果出现,在这一点上,很多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定期安排部分高校教师到国外学习,并热诚邀请国外高校工作者回访做进一步交流,西方国家,创业教育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有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中心及竞争优势。它们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个性化教育,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新型创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他们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建立若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近年来,我院也在不断探索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并颇有成效,在学院领导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经过省教育厅的审核,“180创业街”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一平台将会给我院在创业教育工作上提供一个很好的模板,但同时,在建成运行后,我们更应该将这一平台制度化,规范化,公开、透明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性的创业平台,真正把有能力能创业的学生引进创业平台,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模式。为今后学生就业、自主创业做好服务。

3 坚持创业教育管理科学化与艺术性的统一

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应该有其灵活与可动的一面,但其基本面与传统教育管理体系是不矛盾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着手探讨。学分制、建立评价体系、激励体制、保障体制

3.1 弹性学制: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日志情况下,各系部紧扣社会需求专业,开设一系列有特色的流动创业班级,在不与三年学制相矛盾的前提下,利用学生空余时间,占用一些优秀教师休息时间,把这种弹性时间充分利用,让学生学到创业理论知识,这种管理的弹性化将会更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散他们的创新思维。

3.2 灵活变动学分制:在开设这样的班级时,可以将实践考核与学分挂钩,在三年饱和学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将创业技能考核的学分算进总学分中,并且给予优秀实践者增加学分,这样不仅能够促发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够全方位了解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的情况。但切忌将利益过于浓墨化,增加学分的比例一定要合理,否则会造成部分学生只看到学分,而没有看到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3.3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种评价体系方法可以与传统评价学生的的方法略有不同,以往的评价客体是教师与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配之以现场模拟实测试,让学生自主解决企业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难题,再由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很好的将学校原有的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衔接,现今,在企业里有一种面试方法:“无头讨论”,这种“无头”讨论也就是将平时受创业教育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置相应的题目,给予一定的时间,在现场进行讨论,最终由企业人力资源人员给学生打分,这种评价的结构方式能够很好的看出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当然,在构建新颖的教育体系中,这种企业所采用的面试方法,更多方式方法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与运用。

3.4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途径可以在原有的方法上加以改进以外,实际上还有很多关于教育管理体系的内容值的我们去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创业教育中怎样采用更为合理的奖励机制,既能奖励部分优秀“小班”学生,又能调动全体学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得最终的评奖效用发挥得最大;又比如我们能否把学生将来以后的就业与创业教育结合,走“就业与创业”阶梯式教学,这在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像我们这种经贸类院校更应该下大力气。

在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中有着很大的填充范围,这里的思考空间很大,也很灵活,所以用科学性与艺术性来诠释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一点都不造作,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以及自己未有实践管理操作之经验,所以也只能纸上谈兵,希望更多有志者行之与实践中,敢于打破习惯思维,大胆实践。

4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有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也有完备的教学方案,但课程设置不到位,课程框架结构不合理,这也是一个问题。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结构设置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和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这样一来就很难把创业教育做好,走好创业路的灵魂所在是创新,只有把服务于学生的“客体”设置好,不断调整课程框架设置,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才能增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4.1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可以尝试将学校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结构调整;也可以单独将创业教育知识单列,并有针对性做出一些调整,将企业鲜活案例作为编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模板,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性要明显,当然公共基础知识要学好,但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教育要有具体特色课程设置,要有可操作性。

4.2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有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沦知识。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生产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在这方面,可以定期与企业合作,定期选拔学生到企业去锻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创办企业、经营企业所走过的一步步艰辛路,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创办企业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区别。

4.3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个体为本:怎样才能自然的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好?只有以学生个体的特征为基础,加强他们的个体发展,促进学生智能优势发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

5 优化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制度

作为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的教师,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质量高不高,教师队伍能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能否灵活调动作为教育主体学生的积极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或重或轻的影响整个创业教育的好坏。

5.1 积极支持和配合创业教育工作:在谈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上,笔者不得不谈一谈这一点,其实目前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想、行为还是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一些高校辅导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专业知识,因而不支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鉴于此,有必要提高辅导员对创业教育的全新认识,使他们与专业教师统一战线,做好创业教育工作。

5.2 培养高校教师创新思维,以便做好创业教育工作:高校教师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学术、知识框架有一定的见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都拥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教育先行者,提高他们的教育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在节假日组织教师出国学习或参加半脱产培训,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创新知识,令他们很好的把这种知识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我们相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能强化创新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新颖的思维模式。

5.3 打造专业创业教育队伍,做到以点带面:选出一批学生喜欢,教学方法新颖的教授和教师,由教授带头,辅之以专业教师,组成专业队伍,配合所学专业,将创业教育的模式付出行动,这样一来,既可以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又可以调动教师队伍的教学的积极性,尽最大可能调动双主体,经过时间的过程,将会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往能力,并避免了目前高校教师与学生渐行渐远的弊端教学方法。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却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我院作为唯一一家高职高专学校获得认可,并成为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这既是对我院在商贸流通领域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院创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加强创业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依赖经济发展的同时更离不开教育体制改革和观念的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寻找更多更好更合理的方式去使就业方式多样化,潜在培养敢创业、能创业的年轻人,这既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家已经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口号,加之就业行势如此严峻,唯有先人一步,才能品尝到他人未品尝到的苦与喜,我们深知在创业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愿与时代同伐,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争取把教育工作做好,为培养一批批创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敏.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学校发展[J].教育导刊,2002,(21).

[2]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30).

[3]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05).

[4]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1).

[5]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9,(04).

[6]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