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促高校发展

摘要: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响应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体现教育规律和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校园里的四大要素:人、文化、制度和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作用。和谐的校园,也就是适合校园里各要素和谐共处的最好环境。

关键词:和谐 人际关系 文化 制度 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响应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体现教育规律和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1.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教师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是知识和智慧的引渡者,是学生成才的领路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对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体作用。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首先要改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情感和谐、积极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和沟通、相互启发和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只有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考虑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立面。

其次,教师要以真爱之心和包容之心去感染、教育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定团结、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变重学轻德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在增长专业文化素质的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

2.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学校的校风、教育成效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就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氛围,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有心胸宽阔的气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诚待人,以心换心,直率的人让人感觉有安全感,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要引导学生诚信为本,说谎的后果是失去信任,这是最大的损失。要说到做到,言出必行;要引导学生正视自我,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适度的检讨自己,从多方面客观的看待失误或错误,推脱和不负责任只会使别人轻视你;要引导学生正视优点,做到不骄傲、不炫耀自己的优点,否则会令别人疏远,恶化人际关系。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寝室的氛围是关键,班委和寝室长等学生干部要发挥作用,一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多组织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是照顾和关心性格孤僻和有困难的同学,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3.构建教师与领导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保证。

“家和万事兴”,在学校这样一个大家庭中,领导充当着大家长的角色,而广大教师则是一股新兴的力量,在传统意义上,领导和教师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分派与执行”的关系,但是在新的和谐校园的人际关系下,应该适应彼此新的角色,确立“民主与合作”的关系。首先,领导和教师互相尊重,互相体谅。领导要能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尽量为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也要理解领导,相信领导,有些事情我们只看到的是表面相信,我们先不去看结果怎样,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领导,相信他们的公正性,要能做到经常换位思考。其次,教师应发挥主人公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是独善其身的,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发展,要把学校的荣辱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不要抵触的认为这些不是自己的职权范围,跟自己没有关系,而是要积极地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最后,要努力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在能完成的情况下,不讲条件,这是身为这个校园的一员,应该做到的,如果条件不允许,需要领导的帮助支持,一定当面讲清楚,避免事后抱怨、责难,不利于和谐的话不说。对于教师的付出,领导要予以鼓励和表扬,要能看到大家的付出,肯定大家的付出。

4.构建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同事关系,更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大学中,教师也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怎样在校园中和谐共处。高知识分子阶层有自己的习惯和生存法则,就是埋头苦干,不与人过多接触,但是这样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竞争机制的引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深化改革,教师之间似乎也出现了各种矛盾关系和利益关系,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和谐校园文化。要消除这一点,就要:一、从自身出发,不排斥,不轻视,不抵触任何人。高校教师的文化层次差距较大,从专科、本科,到博士、博士后,从助教到教授,从土博士到洋博士,但是大家的身份都是教师,都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要从根本上有对人的尊重。二、同学科的老师不要觉得“同行是冤家”,只有健康的竞争,才有飞速的发展,固步自封,只会让自己落后。三、大家要经常参加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是在为大家互相熟悉而创造的条件,要好好利用,以此增进大家的了解,建立友谊。

5.构建自身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经常说“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诸如此类的话,从这些话不难看出,人想要了解自己,但是却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生存了20年、30年、50年,但是有时候依然不够了解自己,甚至和自己较劲,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了,这都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我们要爱自己,爱自己本来的样子。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更美好的人。其次要能正视自己的不足,爱自己的不足。人,都会犯错,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在于人犯了错,会内疚,会痛苦,会改正,所以不要怕犯错。再次,要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学无止境。最后,还要加强锻炼身体,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谈一切的保证,而且多参加体育活动也有助于身心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

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现在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社会文化也是绚烂多彩、雅俗并存,其中不乏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媚俗文化。虽说社会各阶层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也不现实。学校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地,也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应当重视保持校园文化的纯洁和抵御负面文化的冲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文化舆论的正确引导。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系会、周五政治学习、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感恩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校荣我荣、回报社会”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的光辉历史,让学生参与校旗、校徽和校歌的设计,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以后回报母校的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精神。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学习始终是学生的第一任务,所以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严肃的考试风气是保障和速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学校形成一股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第四,举办丰富多彩、积极的文体活动。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教育学生、锻炼学生的有效载体。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如九月份举行感恩教师的活动,十月份举行爱国主题活动,十一月举行“一二·九”主题活动等。

三、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校园环境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动提供重要的保障,让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和硬件设施,合理建筑的布局、干净的校园、安静的图书馆、优美独特的园林花圃等,能使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人性化的校园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规范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师生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只有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一是要有原则性,即规章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错必罚、有绩必奖。二是要有和谐性,能通过制度使人、物、校园能够和谐发展。三是要具有人性化。和谐校园就是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和发展为着眼点来设计制度。四是要具有全面性,做到处处有章可循、处处有据可查。只有建立起了这样的制度体系,才能使教职工安心工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欲望,学校才能稳定和谐的发展。

总之,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必须要重视汲取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精华,注重人的和谐发展,注重人与人的和谐,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合适的发展空间,给学生们一片自由飞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杨 [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

[2] 韩香英:《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资治文摘,2009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