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新视角


打开文本图片集

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和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需要,同时它的好坏还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决定着大学的前途和命运。由于本人来自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了解更为真实贴切,所以本文将从列举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问题到分析产生这些原因,最后重点探讨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和途径。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看,多种原因造成的高考失利使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信心动摇。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一些不愿交际或自命不凡的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进人高职院校后,学习内容、深度、难度的变化和学习方法上的新要求,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不能及时调整自我状态,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导致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毕业班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也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紧张不安。

从教师方面看,由于受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政治经济生活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为评职称而写文章、报课题的现象随处可见。许多教师把论文写作、科研工作作为主业,而教学却成为点缀,甚至部分教师把教学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上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敬业精神不足,业务钻研不够,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点:

·师生之间缺乏尊重和关爱

学生对老师缺乏基本的礼仪和敬重,当面说好话、背后极尽粗俗诋毁,课堂内缺乏基本礼节、课后相逢形同陌路,每逢节假日很少有学生向老师表示问候,毕业后常与老师联系的学生也越来越少,等等。而老师对学生传道不足、授业不精、解惑不够,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敷衍了事或麻木不仁,对学生身心特点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日常言语中多流露出对学生的偏见和不屑,等等。由于相互之间缺少关爱和尊重,不仅使老师威信下降,感召力和影响力不强,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师生关系呈现功利化色彩

一些师生是非、善恶、美丑不分,道德价值标准发生扭曲,一切以个人现实利益为杠杆。部分学生每到开学、节日或考试期间,就向个别教师送礼、送红包或请客吃饭等,以求得老师在关键时刻“开绿灯”或感谢老师的特别“关照”。个别教师也利欲熏心,为讨好学生选课,“上课不点名”、“平时无作业”、“考前有范围”、“考后有高分”、“绝无不及格”等等;更有甚者,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打“擦边球”给学生办事。由于这种师生关系充满个人利益色彩,以至学生的“利益”一旦实现后,师生联系就自然中断。

·师生交往日趋疏远和淡漠

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沉闷压抑,缺乏活力,几乎是一种由老师主导的单向教学;课后师生之间很少交流沟通,各忙自己的“副业”;学生对老师充满不信任感,遇到问题或困难很少向老师求助;师生之间缺少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学生课余群体活动很少见到老师的身影;网络虚拟交往取代现实生动交往,缺乏真情和友谊;师生之间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教学质量和学风上互相推诿责任;教师道德尊严缺失,与学生存在价值和利益冲突;等等。由于师生关系日趋疏远、淡漠和紧张,以至出现重庆某高校老师在期终考试题中用教师面孔作考题的现象;更有甚者,学生弑师案也屡被报道。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1、网络信息技术的负面效应,拉大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距离和现实距离。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大学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面对疑难问题只需在互联网上检索一下就能得到答案,不用去麻烦老师,使师生间传统距离拉大。同时,由于在网络信息技术这种虚拟空间上的交往十分生硬、僵化、呆板,与传统意义上师生间面对面探讨问题,通过语言、声调、手势、面部表情及其他肢体语言生动活泼且融洽和谐的交流相比,实际上拉大了师生间的现实距离。

2、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师生关系影响较大。一方面,部分学生把师生关系看做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或者是基于教育的买卖关系,师生关系定位发生偏差和异化。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是基于功利目的来学,急功近利,只重视专业课和过级课,以便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和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某些老师基于功利目的来教,成天忙于“挣工分”,授课一完即各奔东西,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和沟通。

3、高校过度的扩招和高校岗位竞争压力的增大,造成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目前很多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衡,由于学生过多,很多学校实行大班制上课,不仅使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得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再加之高校教师社会兼职现象普遍,造成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彼此间互不认识,更缺乏理解和互信。同时,随着高校改革发展事业的深入推进,教师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增多,竞争压力增大,不得不利用各种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深造,以求站稳脚跟或进步发展,哪里还有热情和精力与学生交往,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淡化和疏远。

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探寻

·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当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学生化和学生的教师化,从而达到各自的完善。

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而存在的,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的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付出的劳动。作为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对于一个人来说,尊师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起点。人来到世上,除了父母养育之恩,就是老师的传授之德。其次,多想想教师的困难和苦衷。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发怒、批评、教训学生,老师无非是期望自己的大学生们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学生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不应直接当面顶撞和背后议论老师。

·教书育人是建立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根本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德国哲学家、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尼采曾说过“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正说明了这一点。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必然导致中国教育走上歧途,背离党的教育方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便会从内心感激自己全面健康成长的老师。这样,也就必然会逐步形成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大对师资的投入,改善师资条件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但由于我国高校在校人数的急剧增长,国家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远不能与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幅度相提并论,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西部,师资不足导致“大班”授课增多,师生课堂互动少,交流机会少,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淡薄。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一所高校要想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当作育人的核心,把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从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势头来看,扩充师资数量,弥补师资缺口,减少“大班”授课,为师生交流创造机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总之,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唯有通过转变理念,完善制度,才能促进和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理解与互信,最终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关系融洽。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