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视域下的群众工作创新

摘 要:群众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结合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本文从认识理念、主体对象、方式方法及体制机制入手,探讨了如何推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管理 群众工作 创新

建党90周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群众工作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不断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而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过程,实质是为群众谋福利、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深入研究形势任务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加强及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并将之贯穿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始终,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1.创新认识理念,准确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特点

群众工作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认识并深刻体会这些特点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我们:

1.1清醒认识群众工作对象的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嬗变,出现了各种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企业不再“办社会”,职工从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大批的农民走出传统耕作的田间地头,在全国范围内跨域流动,构成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力量。跨境资本投资造就了一大批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各种中小微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民间组织纷纷挂牌成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催生出各类失地农民、拆迁群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社会劳动力成为无业游民、下岗工人。青少年犯罪呈短期上升趋势。各类困难和特殊人群期待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正在不断发酵、显现,深刻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群众工作的对象和类型随之呈现日趋多元化的趋势和特征。

1.2准确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

广大人民群众已从过去单纯的生存、物质需要转向对更高标准的生活、精神文化及民主权利需求。食品安全、诚信危机、道德失范、劣质工程、拆迁安置、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频发,在新闻媒体的透明、快速传播下,不时刺激着社会的不安神经。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部分呈现出与过去迥异的特点,为社会管理者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部分诉求表达不畅通,导致矛盾未及时解决,甚至酿成了严重的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诉求还会时常发生冲突,如何统筹兼顾地解决问题已成为社会管理者不可回避的工作内容。

1.3妥善应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复杂化

随着互联网接入的普及和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透明前所未有。部分公共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常常会通过BBS、微博、QQ、MSN、电邮等迅速传播和共享。在网络化时代,新闻事件的影响无疑会成倍放大。部分负面事件的报道经网民大量转载、跟帖放大后,甚至会使群众对政府和社会产生了极深的不信任感!此外,虚拟网络也为境外反动势力灌输西方文化价值观、激化群众对公共事件的反应等提供了便捷渠道,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面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复杂和多变,政府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为有效地引导网民参与社会监督及加强对虚拟社区的管理。

2.创新主体对象,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从政府、社会、公众主体的视角看当前的群众工作,我们需做好以下方面:

2.1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职能转换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重点是实现政府由“全能型”到“有限型”和“法治型”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要以计划指令和行政管制的方式实现国家治理 - 权力“全能”。政府无所不管、无所不能,对社会和市场的介入无孔不入 - 职能“全能”。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保持“有限”的权力和职能范围。政府还权于社会、市场及公民,变身“有限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即保障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以及建立和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除确保权力和职能的“有限”外,服务型政府还应完成到“法治政府”的转型。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其权力由人民所赋,树立牢固的“民本位、社会本位”思想,同时确保公权依法定程序在阳光下健康、有序运行。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及监督权。

2.2发展社会组织,完善协同治理

社会组织包括各类社会团体、协会、基金会等,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依靠社会组织进行社会管理,可有效解决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可将政府过去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妥善转移解决。社会组织植根于基层群众之中,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根除苗头;同时,作为沟通政府与各社会基层的中介桥梁,社会组织还在化解各类矛盾过程中充当着 “润滑剂”和“稀释剂”的角色。在社会管理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组织将发挥出积极的协同治理作用,有效促进“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形成。

2.3鼓励社会公众,促进参与自治

鼓励社会公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 具体做法是,以社区建设为依托,积极促进公民自治。社区就是小社会。社区人应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建和谐家园。通过整合社区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形式,“以学为乐、以学促为”,不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通过完善基层社区组织和治理结构,着眼社区突发事件,及时制定应对预案和开展“应急演练”,努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为社区群众真着想、办实事,切实解决好大家的“忧”和“难”,不断提高自我服务水平。

3.创新方式方法,重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工具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截至2011年4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突破4.77亿。这意味着互联网已进入“移动”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导致社会舆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为社会管理视域下的群众工作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网络互联使每一终端用户成为一个强力的舆论“喇叭”,严重削弱了传统政府的舆论控制能力。但另一方面,网络等新媒体工具也为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政府与群众的网络互动,尤其是微博互动,已成为当今民众与政府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有力推动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政务和党务公开,保障了群众对政府、党委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党顺应时代潮流的高度自觉。此外,网络还使政府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使政府从过去的“等事情”转向主动“找事情、解决事情”,提高了行政效率。时下,当个人电脑、手机上网逐渐成为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群众与政府的交流也正在迈向各种层次的无缝链接 - 官员放下身段深入网络民间,民情、舆情快速上达各种“衙门”。网络为群众工作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还存在着“弊”的一面。在创新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等网络工具密切与群众联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甄别网络“水军”制造的虚假民意,警惕各种网络谣言、诬陷及恶意攻击,打击各种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和舆情引导。

4.创新体制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化解矛盾纠纷

随着公民权利和民主意识的增强,群众对诉求表达和解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民意表达渠道不通畅,合法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实际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容易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在长期的群众工作实践中,各地结合地域特点、群众需要,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构建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综合来看,主要是让基层群众的诉求有处说,表达的诉求有人听,群众诉求能解决,处理结果可评议。

搭建诉求表达平台,让基层群众的诉求有处说、有人听。可通过网络搭建民意表达平台或在基层设立民意工作组。确保基层群众的诉求及时获取、及时处理。以最大的真诚和善意与群众认真沟通,让群众心里的话说话出来,心里的苦倒出来。认真登记和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民意沟通和代理,让群众心里不着急、有期待。

完善诉求调处和评议机制,让基层群众的诉求能解决、可反馈。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否解决、群众对问题的处理结果和效率满不满意。因此,各级政府群众工作部应通过网格化联动,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和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不堆、不压、不回避,层层落实,督促检查,虚心接受群众的对处理结果的评议和反馈。

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下,应以创新群众工作的认识理念、主体对象、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立足实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康民.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八个关系[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5):61-64.

[2]万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