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混的以羽毛

[摘要]本文试图对《快乐的大脚》进行文本分析,批评了其叙事的老套与取悦观众的商业化的暧昧态度,分析了影片的成功因素:先进的CG动画技术带来的视觉奇观加上明星策略带采的听觉奇观等一系列拼贴手法。

[关键词]叙事 视听奇观 拼贴

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执导的动画长片《Happy Feet新中文译名为(《快乐的大脚》)不久前荣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该片2006年11月以来在北美取得了突出的票房成绩,今年1月以来在中国的票房也很可观。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动画长片,影片随处可见对各年龄观众八面玲珑的讨好,随处可见对包括好莱坞电影在内的一些流行文化元素的模仿与应用,随处可见CG技术对动画影片所应具有的卓越的想象力的某种桎梏。

从影片的叙事角度来看,它采取了较为常见的“成长(励志)”与“寻找(历险)”的结构模式。作为皇帝企鹅群体的一个异端分子,影片主角马伯(Mumble)是一个只会踢踏舞不会唱歌的被群体疏离的如“丑小鸭”一样的小企鹅,后来,他背上导致整个企鹅群食物减少的罪魁祸首的恶名,他执著勇敢、排除万难,最后终于以他与生俱来的坚韧和眩目的踢踏舞步,找出人类的过度捕捞是企鹅群食物减少的原因,进而,他在企鹅群体里重新建立起一个另类的、高大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过一波三折的苦难:海鸟和海豹的攻击带来的生命威胁、旅途的遥远、鲸鱼的袭击、与人类超越种群的对话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母亲和女友之外几乎整个皇帝企鹅群体(社会)的排斥与驱逐。在完成“寻找”(成长)的过程当中,一些功能性角色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5个乐天派的、能歌善舞的、在身材上比皇帝企鹅矮小得多的拉丁企鹅(Latin penguin),当然,他的母亲和女友(Gloria)应该是内心中支持他通过努力寻找自己在企鹅群体中的自己应有地位的强大动力。影片的结尾,马波成了又一个好莱坞影片里常见的“美国式英雄偶像”。

这种叙事结构,让我们马上会想起一些类似的“寻找”影片,比如《魔戒》(The Lord of theRings),《海底总动员》(《Nemo》,只不过),还比如《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等等。明显可以看得出来,如此之多的类似影片诞生之后的《Happy Feet》所具有的、明显的模仿痕迹。这种模仿还可以从影片开始部分对《帝企鹅日记》(March of the Penguins)直接搬用看得出来,至于影片的主题,则是把《帝企鹅日记》里面跋涉(march)的企鹅集体换成了一个类似“阿甘”的有缺陷的企鹅个体的命运波折。结尾部分让我们想起了《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环保主题。由此可见,在表面的创造性之下,该片的编剧工作所体现出的“粘贴意识”,或者说“嫁接意识”。因为这些简单的嫁接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在影片结尾突然出现的、突出环保主题的、为结尾而结尾的结尾。所以,我们就可以不再要求制作者们有什么深度或者影片本身有什么深度可以供我们挖掘了。

同时,影片给又一个可供分析的“视听奇观”性的动画长片。

在影片的众多卖点之中,“听觉性”(声音,包括自然声音、流行样式的歌曲和大牌明星的配音)是很突出的一个要素。但是,所有这些歌曲,更让这个影片相较于《狮子王》更加妥贴、更加突出主题的歌曲而言,都显得有些让这个片子有那么一点不伦不类。时而是Rap,时而是R&B,时而是Rock,时尚音乐元素在影片中此起彼伏,而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歌曲主要目的还是在用似曾相识的声响来吸引眼球。即使是获得影片中的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Prince的《心之歌》(Song of the Heart),除了具有一些煽情的功能之外,其他别的优点,也好像乏善可陈了:即使是帝企鹅中歌喉最美丽的格洛丽亚,她费力的喉音也实在让专业音乐人侧目。倒是罗宾·威廉姆斯的音质还能够满足大众的喜好。谈到众位明星的配音,则是中规中矩,这也是影片最大的卖点之一。其实,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不管这些人配音配得好不好,只要他们的名气足够大就可以了。

相对于“听觉性”而言,“视觉性”是影片比较成功的地方。“视觉性”首先体现在CG技术带来的企鹅“身体奇观”。有着悠久动画制作传统的华纳兄弟影业公司2006年出手不凡,两部动画大片《别惹蚂蚁》和《快乐的大脚》都体现出该公司的雄厚实力。看过《帝企鹅日记》的观众应该对南极的皇帝企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快乐的大脚》之中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企鹅更是令一些观众为之倾倒。无论从身体的比例、羽毛毛色的层理、眼神的变化、嘴巴的开合,所有这些都体现出CG动画技术在当今的充分发展,简直可以说,CG技术实现了当代“逼真的写实主义”动画特质。但是,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较为遗憾的地方。企鹅的体型特点也决定了动画造型上具有得难以克服的困难,难就是企鹅群中非常难以分别企鹅个体之间的细微差别。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制作者塑造的主人公马波在电影的后半部分里的形态就显得怪诞,他和包括西蒙和格洛丽亚在内的别的同年企鹅在体型上差别巨大,他居然还保持着少年时的眼部周围的白眼圈和胸部灰色的绒毛。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必须要谅解制作者的难处。在所有的企鹅形象里,马波的妈妈和皇帝企鹅的首领这两个形象区别度是最大的,因为妈妈的左胸上有一块胎记一样的东西,而企鹅首领在一群胖企鹅中间瘦长的身躯、刚硬的喙和凌厉而又阴沉的眼神可以让我们一下子就把他们识别出来。当然,几个拉丁企鹅(Latin pengum)的形象也很有趣。除了企鹅之外,仗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的海豹。上下翻飞的愚蠢鲸鱼等等,也是华纳兄弟在3D动画领域的较为领先地位的充分体现。

“视觉性”另外还要体现在雄奇、瑰丽的大海与冰山为背景的壮观“场面奇观”。或许,这满足了没有到过南极的人对南极的所有想象。

再有,由马伯个人的街舞舞蹈,转变为到后来皇帝企鹅的集体舞蹈,是影片之中“动作奇观”因素的重要构成。除此之外,出身于动作片导演的米勒,还不忘在影片设置吸引无数观众眼球的惊心动魄的动作场景:皇帝企鹅所居住的冰山峡谷的宏伟:马勃和拉丁企鹅们的南极冰原的悬崖峭壁上做的高山速降滑雪和最后一秒钟从海底逃离;还包括片子开始从外太空逐渐推向南极冰川雪谷的镜头,以及马伯被囚禁在公园水世界时的慑入心魄的快拉镜头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影片眩目而令人窒息的动作奇观。

最后,“喜剧”因素也是值得一提的。考虑到影片里的一些拉丁企鹅的幽默台词与人类在跳舞时摔倒的滑稽动作,其实其喜剧性还只能打上一个及格分。只能说勉强使得影片不是很沉闷而已。

以上所有的元素加在一起,不难发现该片讨好观众、赚取票房的浓重商业性特色。其实。比起同期的迪斯尼和皮克斯的《赛车总动员》(Cars)来,这部影片只是在影片的包罗万有的含混性上更胜一筹。你可以说它是一部“家庭”、“喜剧”、“歌舞”的动画长片,也可以说是“成长”、“励志”、“历险”甚至“环保”的主题。它给人的印象是含混的,因为其创作动机起点就是商业化的“嗳昧”。《快乐的大脚》让人想起《阿甘正传》里飘飞在风中的那片羽毛,虽然看起来鲜明亮丽,其实是一个单薄的、摇摆不定的、含混的能指。所以,它获得小金人,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即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也不意味着它就是一部令我们满意的恒久经典,因为公正的时间会打磨掉一切粗砾,最后留下点点真金让我们仔细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