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背景的测控专业课程优化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调整,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办学实际,本文对面向行业背景的测控专业课程设置及内容优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行业背景 知识体系 课程优化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NO: 133034],重庆科技学院教改项目[NO:20142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37-01
  一、高校转型背景与测控专业发展特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正当全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培养更加实用的新型人才展开激烈讨论之时,中国教育发展高层论坛于2014年3月22日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2]。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无论是学生规模或者学校发展都将步入快车道[3]。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精英教育”之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4],因此,高等学校除了要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型人才之外,更多地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下简称“测控专业”)涉及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精密机械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以及系统控制等测控过程各环节的相关理论及技术[5]。目前, 国内设有仪器仪表专业的高校数量已达200 余所。有的高校测控专业培养方案侧重于精密机械, 有的高校测控专业侧重于光学仪器, 有的高校测控专业侧重于电子信息[6]。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地方本科院校,如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制定测控专业培养方案时, 强调传统仪器仪表学科基础知识与行业背景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构建面向行业应用的课程体系。
  二、我校测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重庆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积极探索新型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培养面向行业背景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2013年6月,我校当选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单位;2014年4月,我校当选为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我校测控专业于2007年成功申报,至今已有4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我校测控专业全职教师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石油、冶金、化工等行业工程实践背景15人。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以及石化行业流程在线分析技术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维护、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三、测控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内容
  (1)设置宽学科背景的通识基础类课程
  针对现有理工科学生普遍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较为薄弱的现象,我校测控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重点引导学生选修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国学经典导读、应用文写作、现代礼仪、演讲与口才、职场英语、法律与生活等课程,同时也积极引导专业学生选修自然经管类学科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环境与人类、地球科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课程。
  (2)调整学科专业类基础课程
  针对电类学科基础课程内容量大的特点,我校对测控专业的基础课程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确定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 调整专业基础课, 加强信息类的课程。如“电路原理”由以前4学分调整为3学分,重点强化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弱化原理知识剖析;删除机械原理课程,开设一门光类课程——工程光学;计算机C语言课程由原来的2学分调整为4学分,强化学生的专业编程动手能力。
  (3)重组某些专业课程
  将信息获取类的“传感器原理”、“自动检测”、“计量技术”等课程进行知识重组,设置为一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将信息处理类的基础课程进行内容扩展,设置门数增加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误差分析理论”以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将工具类课程整合到应用类课程中,如将以前单独设置的“MATLAB程序设计”整合到“图像处理”课程里面,以知识应用带动工具运用。
  (4)强化专业实践课程
  增加实践课程门数以及实践学分比例,如电类基础实践学分由原来的2学分增加为6学分。在扩大模电、数电实践比例的同时还增设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践课程;增加智能仪器仪表综合设计的比分,增设面向工业现场的计算机测控系统以及仪器仪表综合设计训练。同时,我校测控专业毕业设计也更加注重有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选题。
  (5)增设面向行业的特色课程
  几年来,我系老师不断参与行业企业的工程实践,提升了教师专业知识转化工程应用的能力。在原有传统行业技术课程的基础之上,增设了适应行业新需求的技术类课程,如“油井检测技术”、“在线分析仪器技术”、“在线分析仪器故障诊断与调试”以及“测控系统与虚拟仪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课程。
  四、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我校冶金、石油、化工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与行业背景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及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线上的时间达到一年,强化测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适应市场的测控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
  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改革人才培养考核体系,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测控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校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价为突破口,以“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思想为指导,坚持过程学习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的课程考核原则。
  在新的人才方案指导下,目前已经进行了二年的实践探索,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在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以及石化行业流程在线分析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我校测控专业学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维护、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1]田先芝,焦志勇,王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23),10-11.
  [2]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人民日报/2014 年/5 月/8 日/第018 版.
  [3]吴桥慧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
  [4]瞿翠玲,潘家安,陈利芝.“加强实践教育,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194-195.
  [5]徐宏飞等.测控专业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6]张文娜,熊飞丽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33-35.
  作者简介:
  李作进,副教授,测控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