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行动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新理念的出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师培训的新方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特征、意义、过程以及运用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等做了简要论述,以期能使人们对案例教学法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领会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教学法 案例 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王玉芬(1964- ),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内蒙古赤峰024000)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18-02
  
  案例教学法最早运用于法律教育领域,后来在商业教育领域产生影响。几乎是在商业教育领域开始接受案例教学法的同时,教师教育领域也开始接受了案例教学法的洗礼。但在教师教育领域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像法律教育和商业教育领域那样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发展出现了一种似有似无、轻重无倚的局面,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局面才出现改观。
  案例教学法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行动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新理念的出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师培训的新方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教育界也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欲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的途径,就需要对案例教学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有效的教师培养和培训。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案例教学的概念,有着各种不同角度的定义,但从总体上看,包含一些共同主张:在教学材料和内容上要对真实情景加以描述或典型化处理,在教学方式上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教学目的上侧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运作能力的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案例组织的目的性。案例教学包含案例的编写或选择工作。无论是对一门课程众多案例的组织,还是对某一案例教学的具体设计,都应当紧扣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都要通过一个个独特而又组织严密的案例或案例体系,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案例陈述的真实性。案例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如实陈述,所描述的事件是完全真实的,完全依照事件发生的实际状况进行陈述,对所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过程都应如实记录。
  3.案例内容的仿实践性。案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案例的展示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群体在干什么,而是通过再现或模拟方式把学生带到一个真实、典型、具体的“现场”,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作,增进“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案例都要选择较为新近的实践活动或事例作为素材,这样才会更加突出案例教学与现实实践活动的相关联性。
  4.案例设计的问题性。案例一般都蕴含着可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看上去是较为明显的,容易判明;有些可能较为隐蔽,需要学生通过对案例情景的仔细思考才有可能辨明;有些甚至在表面看上去较为明白的问题,背后实际上还隐含着更为深层的问题。案例设计带有问题性就是要使学生在接触到案例后,产生疑惑,由此引发思考。当然案例设计所关涉的问题,既可以是给人以正面启迪的,也可以是提供反面教训的。
  5.案例性质的典型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精心地筛选。筛选案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考虑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叙述,都会反映或折射出一定的主题。成功的教学案例必须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使每一个案例的学习都尽可能地能够代表与学科的内在逻辑相关的那一部分学习内容,并通过这些典型的案例将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及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进行了反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专业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从实践中学习获得的,要求教师及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更多地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审视传统的教师教育,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师范生主要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法等教育理论课程来学习如何教学。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制度虽然已经进行了较大的变革,但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却没有明显的改变,理论严重脱离实践,抽象空洞,学生不愿意学,觉得抽象的理论和流于形式的教学实践对今后的工作帮助不大甚至没有作用。
  案例教学则以上述鲜明的特点,通过营造一个逼真的教育教学情境,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促进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技能以及形成教学专业的思想方法方面都有着独到的作用。同时,案例教学还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案例教学的过程
  
  案例教学不仅包含了学生对案例的学习过程,而且也包含了在学习案例前教师对案例进行编写或选择的过程,由此可以将案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案例的形成阶段。案例的编写或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案例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在案例的选题确定之后,首要的工作就是任课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编写或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这是对案例原始材料的收集过程。所编或所选的案例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兼顾目的性、真实性、仿实践性、问题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如果是在在职教师培训过程中,案例的编写和选择也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经验,可让他们自己写案例,经任课教师的筛选再将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案例更加贴近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2.案例的实施阶段。案例的实施阶段又可分为阅读分析阶段和讨论阶段两个过程。案例的阅读分析是学生接触和了解案例的阶段,接触和了解的方式包括阅读、观看、倾听等。通常阅读是一种最主要的方式。缺少这一阶段,学生就不可能获得有关案例背景和过程的具体信息,整个案例教学将会流于形式。在案例阅读分析阶段,学生将得到教师下发或指定的案例材料,并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这些材料,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将自己置于案例中教师角色的地位,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
  在每一个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材料,形成自己有关案例所提出或隐含的见解后,案例教学便进入了讨论阶段。讨论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发言者表明自己的观点,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可以是开放式的,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较为明显的结论,这些结论既是对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又是学生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的参考策略和依据。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全班讨论通常都是由教师主持,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的过程。
  3.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阶段。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和反思。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做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教师最后也要做全面总结。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