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螺旋CT在不明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明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螺旋CT胸痛三联扫描检查。选择MPR(多平面重组)、MIP(最大密度影)、CPR(曲面重组)、VR(容积再现)等重组技术观察冠状动脉、肺动脉、胸及腹主动脉,再由2名影像学专业医生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果 80例不明急性胸痛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清楚显示肺动脉、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和3级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及其组织结构等,均能明确诊断胸痛病因。25例患者胸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正常,26例螺旋CT确诊为动脉夹层,18例确诊为肺栓塞,13例确诊为冠脉狭窄。结论 螺旋CT扫描胸部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为临床疾病诊断做出准确指导,还能清楚显示病变情况,是不明急性胸痛诊断的常用手段之一。
关键词:螺旋CT;不明急性胸痛;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急性胸痛是常见的一种急诊症状,约占急诊总数5%左右,疾病临床危险系数与胸痛病因直接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发病原因是降低临床死亡率的关键[1]。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是急性胸痛中死亡率极高的病症,一般依赖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很难确诊真正病因[2]。现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螺旋CT技术广泛普及使用,并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螺旋CT胸痛三联扫描检查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情况,为胸痛病因诊断提供可靠证据[3]。现将我院急诊收治的不明急性胸痛患者的螺旋CT检查情况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明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25~78岁,平均(46.8±1.2)岁;临床表现:突发性胸痛症状,伴有放射痛。入选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心电图检查不能准确提示急性胸痛的发病原因。排除标准:无法屏气患者;肾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患者;对造影剂过敏类患者。80例患者CT扫描时心率在50~95次/min,平均(68.5±3.7)次/min。
1.2扫描方法 ①检查前准备:进行屏气训练,屏气15~20s。若心率太快则舌下含服50mg倍他乐克或10mg倍他乐克静脉推注,降低心率至95次/min以下。对于频发房颤、房早、室早等患者不宜进行CT扫描。②扫描方法:选择Philips 64层螺旋CT设备,取患者仰卧位,胸前心电门控。选择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00ml 欧乃派克(浓度为350mg/ml),流速控制在4ml/s,在选取主动脉平主肺动脉层面监测,触发域值150Hu、平均延时25s曝光。设置扫描参数为:层厚1mm、层间距1mm、螺距0.725、球管电压为120kv、球管电流为800mA/s。③图像处理:所有扫描获取的图像传输至EBW数据工作站,利用VR、MPR、CPR、MIP等进行血管重组,再由2位影像学专业医生根据图像结果进行诊断。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使用层厚为2.5mm、1.25mm的横断面图像,观察重建图像,分类记录主动脉和肺动脉病变情况。在40%~80%R-R间期、间隔5%重组原始数据,再选择质量最好的图像重建冠状动脉图像 ,进行VR、CPR、MIP,分析评价冠状动脉左主干、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右冠等节段的病变情况。
2结果
2.1螺旋CT扫描诊断胸痛病因结果 80例不明急性胸痛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一次成功,清楚显示肺动脉、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和3级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及其组织结构等,均能明确诊断胸痛病因。80例急性胸痛患者中15例冠状动脉显示不佳。6例肺动脉造影剂浓度偏低,但胸主动脉显示良好。23例患者胸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正常,26例螺旋CT确诊为动脉夹层,18例确诊为肺栓塞,13例确诊为冠脉狭窄。
2.2血管成像 ①冠脉成像: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其中9例患者存在一支及以上冠脉狭窄>50%,共26支冠脉狭窄,10例患者进一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发现24支冠脉狭窄>50%,其中16支与冠脉CTA相吻合。②肺动脉与主动脉成像:18例肺动脉栓塞者中10例发生于段以上,8例发生于段以下,同时累及段和亚段者5例。26例主动脉夹层者中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15例。
3讨论
3.1螺旋CT胸痛三联扫描检查的应用价值 胸痛三联扫描检查指的是通过一次注射造影剂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在扫描速度不高的情况下16层以下螺旋CT不能同时显示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等[4]。64层螺旋CT在12~15s内即可完成胸部扫描,可以确保图像各向同性,再通过图像重建技术显示冠脉、主动脉、肺动脉,很方便的从多方位观察血管病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5]。临床统计发现急性胸痛患者中27%~45%为心源性冠脉综合征,心率直接影响冠脉成像质量,对于心律不齐者需要应用心电门控编辑软件调整心动周期,该操作不会影响图像处理质量。螺旋CT诊断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符合率达到88%以上[6]。
3.2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比较 图像的不同重建方式在不同血管显示中具有一定差异,对于冠脉而言,薄层MIP重组图像处理能更加立体、直观的显示冠脉各个分支,还能清晰显示管壁钙化、管腔软化斑、管腔狭窄程度等。VR重组图像处理虽然也能立体、直观的显示冠脉主干和分支,但不能清晰显示冠脉壁斑及狭窄程度。智能血管分析软件不仅能立体、直观的显示动脉,还能将意思狭窄段冠脉拉直而准确的评价管腔狭窄程度[7]。对于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而言,一般常规轴位图像即可确定其位置。MPR、MIP重建图像处理在栓子、剥离内膜与血管关系的显示方面优于轴位图像[8]。
3.3螺旋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优势 急性胸痛者常用心电图、超声、血清标志物、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影、螺旋CT等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些往往都需要进行逐步检查,且其操作过程复杂,往往延误最佳诊断治疗时机。DSA虽然被认为是血管性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但其同样为有创检查,而且只能对注射对比剂的血管做出疾病诊断,而对一些非血管性疾病难以做出准确判断[9]。螺旋CT心电门控胸部血管成像"三合一"联合扫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胸痛中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无创、准确率高、扫描快速、分辨率高的优势。本组80例急性胸痛患者螺旋CT诊断中26例螺旋CT确诊为动脉夹层,18例确诊为肺栓塞,13例确诊为冠脉狭窄。但螺旋CT诊断急性胸痛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对患者心率要求高,冠脉壁钙化严重时会因伪影而导致高估狭窄程度,也就是说对冠脉狭窄程度判读准确性相对较低[10]。除此之外,螺旋CT在肺动脉亚段和远端小分支栓塞诊断中有出现假阳性的可能。
综上所述,螺旋CT在不明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中无疑具有极高应该价值,但也不可忽视其局限性。临床要综合多方面检查结果进行最终判断。
参考文献:
[1]郭铁刚,康治臣,田新华,等.64排与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老年肺栓塞的对比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6-777.
[2]崔虎永,李波,刘建华,等.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 : 1787-1789.
[3]Sohns C,Kruse S,Vollmann D,et al. Accuracy of 64-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prior to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J].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2,13(3) : 263-270.
[4]齐晨晖,范红燕,史琼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0):1534-1537.
[5]Shah RG,Novaro GM,Blandon RJ,et al. Mitral valve prolapse: evaluation with ECG-gated cardiac CT angiography[J].Am J Roentgenol,2010,194(3):579-584.
[6]赵 骐,程晓燕,郭丽,等.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照影的对比研究[J].使用放射学杂志,2010,26(6):824-826.
[7]龙哲.64-MDCT在急性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163-1164.
[8]Gibler LR,Michael J G,William W O,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using 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J].JAm Coll Cardiol,2005,46(4):552-557.
[9]袁庆海,崔虎永,刘建华,等.256层螺旋CT前门控及后门控冠脉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 :2122-2124.
[10]韩翠萍,张军,于淑靖.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13-414.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