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埃及:穿越千年古国之旅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往往来自其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前者丰富了精神,后者开阔了视野。恰如高晓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及宋人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言。可见,古今文人的雅兴不尽相同。美丽的皮囊庸俗浅薄,广博的灵魂凤毛麟角。大学士苏轼曾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啊,如果不读书,无论走多远也仅仅是个邮差。于读书的间歇不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解异国他乡的历史,解读不同民族的文化,欣赏异域秀美的自然风光,从书中所闻的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这一次的目的地:埃及。

埃及位于北非东部,领土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现在的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其间夹杂着黎凡特文化,即法国、希腊、土耳其和叙利亚文化的混合体。通常认为,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埃及博物馆历史浓郁,吉萨金字塔建筑神奇

埃及首都开罗(Cairo),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抵达开罗后,第一站前往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六世纪的历史文物30多万件,陈列展出的只有6.3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1/5,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该馆中的许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象、纯金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棺椁,其做工之精细令人赞叹不已。镇馆之宝应是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珍宝,其中包括人形金棺、金樽室、金御座、王后金冠等。图坦卡蒙金棺用204公斤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年轻的图坦卡蒙法老18岁去世,死后王室用7层棺椁装殓起尸体,博物馆将7层棺椁尽收其中。金棺外涂有彩漆,雕刻细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来到埃及,金字塔是必去之地。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久负盛名的金字塔不少,其中吉萨大金字塔、哈夫拉国王的陵墓最为有名。

吉萨大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缜密。

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夫拉国王,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象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象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历经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象风化严重。狮身人面像的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

古都卢克索:埃及的“长安”

到埃及除了要看金字塔,还有一个必去之地,那就是古都卢克索。其中,帝王谷和卡尔纳克神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如同来到北京,一定要登万里长城,才能更加亲身感悟文明古国的当之无愧和无尚荣光。

据说“卢克索”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宫殿”的意思,以这个名字命名该地域,显然是指这里宫殿多的缘故。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杰作之一,是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碑高度不等,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令人遗憾的是,古埃及的方尖碑被大量的搬运到西方国家。

卢克索的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距岸边7公里,可以从底比斯衛城北端陡峭的环山公路到达。帝王谷就坐落于离底比斯遗址不远处的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

帝王谷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无人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帝王谷始于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45—1515年)。图特摩斯有感于先人的陵寝大都不免遭受盗墓人的侵害,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这在埃及法老中是没有先例的。他的墓地距礼堂将近1.6公里。他命依南尼在底比斯山西麓隐蔽的石灰岩壁断崖下,开凿了一条坡陡峭的隧道作为墓穴,并将遗体放置其中。从此以后的500年间,法老们就不断在这个山谷里,沿用这种方式构筑自己的岩穴陵墓。后来希腊人看到那通往墓室的长长的隧道,觉得很像牧童吹的长笛,就把这种岩穴陵墓叫做“笛穴”。我倒觉得,卢克索的法老陵墓与西安的皇家陵墓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几个世纪以来,法老们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他们显贵的遗体,同时还建有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这里曾经是雄伟的墓葬群,共有64座帝王陵墓,基本属于第十八、十九和二十王朝的法老。每位法老自登基伊始,便开始建造和装饰其陵墓。1922年被发现的图坦卡蒙墓是帝王谷中最后被发现的一座法老墓,也是唯一一座未遭破坏的墓。

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墓穴入口通常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往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卢克索的另一著名景观为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建于3900多年前,是古埃及帝国遗留下的最壮观、保护最好的神庙,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被称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如今亲临卡尔纳克神庙,真真切切走近它,即被它那巨大的规模、宏伟的气魄、辉煌的建筑、精美绝伦的艺术、历史文化的厚重所倾倒。虽然神庙年代久远,宏伟建筑也已面目全非,然透过残存的部分,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恢弘的气势。

卡尔纳克神庙中最奇特最壮观的是位于第二塔门的多柱大厅,去往石柱大厅必须先经过著名的“公羊大道”,这与中国十三陵神道旁的石人、石象颇为相似。大厅里的134根巨型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2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人在上面站立,堪为神迹。柱壁和墙垣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难以想象这些巨型石柱历经了3000多年的风霜侵蚀至今仍屹立在人们的面前。

卡尔纳克神庙是人类史上最霸气的神殿,也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新王朝的每一代法老在祭祀时都要为这个神庙添砖加瓦,以示虔诚和积累功德。神庙里外供奉着历代法老,布局严谨,规模庞大,华丽无比。似乎埃及那些古国王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不惜重金建神庙、造金字塔、竖方尖碑,死后塑像。立于神庙群前的拉莫西斯二世当数其中的杰出代表。流连于这些石柱之间,触摸着历史的痕迹,令人浮想联翩,久久不愿离去。这里还是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拍摄地,看过电影的人会记忆犹新。

随后前往埃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和她的父亲图特摩斯一世亲自建造的神庙。它坐落在危崖环伺的谷地中,两道长阔的斜坡将三座平广的柱廊建筑串联起来,整体造型简洁明快,却显露出不可一世的气势。

由陆入海,畅“游”起来

尼罗河哺育了埃及人民,也为古埃及的文明提供了不尽的艺术源泉。公元前三千年,上下埃及统一,权力与财富集中,国王大兴土木,制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并利用浅浮雕来装饰他们的陵墓、石碑和庙宇的墙壁,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埃及旅游主要的吸引点在于那神秘金字塔,不过近年来有不少游客是冲着埃及美妙的海洋资源而来。埃及拥有800多公里长的红海海岸线,而红海也正是全球最大的生態系统之一,不仅拥有全世界最美丽的珊瑚礁和暗礁区域,而且能看到极为丰富的超过1000多种海洋物种,简直就是海底生物观赏天堂。最负盛名的赫尔格达便是旅游设施最完备的度假潜水胜地,也是我们下一站的目的地。

赫尔格达在全球顶级潜水胜地排名中位于前三甲。温暖的红海全年都适合浮潜,由于这里降水比较少,并且没有河流注入红海,因此海水透明度绝佳,使人们能够尽情观赏美轮美奂的海底自然美景。

红海的海水清澈湛蓝,水下有多样的生物。独特的气候使得这里生长着多种色彩缤纷的珊瑚和鱼类,海底总动员中被大家熟知的小丑鱼“尼莫”就是这片水域的常驻代表,还有“红海毕加索”和魔鬼鱼,甚至在沙滩上就能看到海水浅处他们游动的倩影。

红海的又一独特之处在于海水与沙漠的结合,大海与沙漠相连。可谓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游人在海中徜徉嬉戏,感受着自然带给我们的欢愉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