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医患沟通教育的差异

【摘要】医疗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的转变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沟通成为医生必不可少的技能。医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了医疗的理论实践知识,关于医患沟通方面的培训,国外相关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国内各大医学院校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现阶段如何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方面的培训,是未来医学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现状 建议

一、目前医疗模式对医生提出的新要求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目前的医疗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治病救命,还要具有人文关怀的能力。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上“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这句话自问世以來,就是医疗界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完美的阐述了医生的职责,即不仅要关注疾病的诊疗,还要关注患者的感受、体恤患者的痛苦,当医学无能为力时,“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生命的温度。而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我们耳熟能详的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等疾病都是不可治愈的,能够被医生治愈的疾病实在寥寥无几。尤其很多类似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慢性疾病都是迁延不愈,药物治疗仅能延缓病情进展,多年的病程让患者们饱受病苦折磨,需要医生的帮助与安慰,这种帮助不只是身体上的减轻疼痛,还有心灵上的慰藉。所以目前新的医疗模式对医生们提出了除了治疗身体外的心里层面上的安慰要求。那么如何在学生时代就培养医学生养成做医生需要的良好的沟通能力的品质呢?医学因其救死扶伤的特性,各大医科院校都非常注重学生理论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的培养和考核。但是关于沟通能力的培养,远没有那么重视,有调查显示国内40%的医学院校已开设沟通类课程,但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等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框架。

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与学校教育关于沟通方面的不完善相比较。临床中大量的医患之间冲突、纠纷与沟通不当有关,沟通不当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种:其一,对话不足;其二,言语的语义差异;其三,道听途说;其四,表述不当。其五,话语和附带情绪不当。有研究表明,现代医学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当导致的医患纠纷主要占80%。早在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明确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上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在技能目标上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而在国外,在1987 年,英国医学会就将医生的沟通能力作为医师资格考试评估的一部分;1989 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师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应该视为与技术水平不高一样,是无能的表现”。1999 年成立的国际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将“沟通技能”作为本科医学教育“全面最低基本要求”( Global Minimum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的七大领域之一。

三、国外医患沟通教育现状

而纵观国外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明显比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种类多、比重大。美国、德国在各类课程中所占比重多达20%~25%,英国、日本稍差约为10%~15%。这些课程充分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开设了《与患者沟通》、《沟通学》、《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包括:(1)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了解患者的喜好如何影响医疗诊断;(3)有效的沟通策略;(4)评估医患关系处理方式对医疗结果的影响;(5)了解医患关系有关法律方面的事宜。

这些课程的讲授,让医生们在学生时代即掌握了医患沟通的技巧,并学会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因沟通不畅而造成的医疗纠纷。

四、我国医患沟通课程现状与建议

我国的医患沟通教育大部分都是在带教实习中,各位教师口头阐述以及举例演说,或者是在课堂上教师偶尔的举例,教授方式非常的单一,学生们的认识也是非常片面、刻板。其实我们的临床医生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都没能系统的学习沟通学等人文课程,所教授的也不过是口口相传的或是自己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而且,由于医疗情况不同,国外的医生每天可能仅处理少量的患者,从而有大量的时间对患者的喜好等进行了解,与患者对话以拉近距离。但是中国的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分配给每个患者的时间也是非常稀少,基本不可能和患者有深入细致的沟通,对患者的了解非常片面,医患之间距离感明显。所以中国医生在医患交流沟通方面大部分认识与经验都是个人的、不完善的。有少数医生可能在人际沟通方面天赋异禀,能够跟患者良好沟通,妥善处理医患关系,但是这毕竟是个例,大部分医生自己都没有一套理论知识做基础又如何能够培养出擅长沟通、安慰的学生呢?而且医学生对于医患沟通具体内容的认识其实并不充分,他们普遍认为,所谓医患沟通就是做好谈话环节,把患者想知道的都传达给他和家属,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从小丰衣足食,他们很多人不知人间疾苦,缺乏沟通技巧以及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而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有时心理非常脆弱,如果沟通不畅,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所以,在年轻医生的培养方面,如何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学习国外教学经验,引入标准化病人,一部分学生模拟病人与家属,另一部分学生充当医生,双方相互问答,甚至可以模拟一些纠纷场面和疑难问题处理办法。比如如何进行病危通知、如何,进行恶性疾病的告知和手术失败如何与家属沟通等。学生们再进行角色互换,可以更好地理解病人和家属的需求,更好地理解必然带来更有效的沟通,学生们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了病人真正的需求,也知道哪种沟通方式更容易被病人和家属接受。

目前医疗纠纷频发,医生岗位流失严重,医患沟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开通势在必行,国外相关教育模型非常多,笔者只列举出了其中一小部分,随着我们对医患沟通问题越来越重视,必然有更多教育研究人士投入心血,悉心研究,积极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彭丽,冉素娟.医学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与反思[J].重庆医学,2011,(25):2594.

[2]邱鸿钟.医学与语言:关于医学的历史、主体、文本和临床的语言观.2010.

[3]张磊,隋汝波.内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经历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7B) :87.

[4]肖传实, 李荣山.实用医患沟通技巧.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8.

[5]Cockle S M,Dean R T.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J].Biochemical Journal,1983,(03) :795.

[6]英梅,岩磊.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07):414.

[7]王劲,戴肖黎.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5,(03) :166.

[8]Hauer K E,Fernandez A,Teherani A,et al. Assess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shared decision-making in standardized patient encounters[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11,(04)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