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医学生人格、培养医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医学院校必须准确把脉当前校园文化的现实状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医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准确把脉当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现实状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校育人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被广大师生共同认可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校园行为、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种精神、制度、行为、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其核心是大学精神。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医学生人格、培养医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首先,医学院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直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先进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医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人文活动来丰富医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修养。再次,校园文化有利于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枯燥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普遍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

(二)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靠养成,既需要规范化的教育来内化学生的思想,也需要环境的熏陶,发挥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医学院校要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富有品位的校园文化,寓人文素质教育于学校的环境建设之中,使学校校园环境处处体现出强烈的医学文化意味,让人一进到校园里面就感受到强烈的医学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学文化的感染。

(三)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人人受尊重的人文文化氛围。这种人文氛围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生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的进步都能得到赞赏,每个成员作出的贡献都能得到褒奖,由此激励广大学生为使自己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

(四)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原本就具有全体校园人认同的集体意识特点,因而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校园人具有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为每一个校园人在评定各自的道德品质、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并用这种内在的尺度规范每一个校园人的言行举止。如医学院校的校训、校风以及各项校规校纪等制度文化和道德文化对全体校园人都具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功能,每个校园人都必须遵守,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1]。

二、目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医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要求校园文化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载体。从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文化价值观、人才培养、教育过程等来看,存着以下问题:

(一) 专业课程至上,人文素质教育弱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化的思想,从各个方面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形成强烈冲击。医学院校把办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上,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倾向。学生也同样存在着重医学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人文课程学习的问题,认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助于自己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人文知识的多少、人文素养的高低似乎并不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因此,放松了对人文素质的追求。

(二)技能至上,思想道德素质弱化

医学教育的本质不是把人塑造成知识的载体和工具,而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品质。只懂专业技术而缺乏哲学思维和艺术气质的人,只能成为“工匠”而难以成为“大师”。 当今社会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需求日益广泛,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医学生必须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理解医学,认识医学的本质,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医学服务。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而唯技能的人才观扭曲了对医学人才的全面认识,以技能取代一切,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至多是一种功能不健全的“智能机器人”,而人的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品质日趋下降。

(三)效益至上,大学精神弱化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简单适应与单维趋从,表现出校园文化责任心及功能的缺失,并且高等医学教育的功利性受到不适当的夸大,而学术性和精神性受到人们的漠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已经在一定程度向社会文化趋同。由于校园文化的主体性缺失,造成了校园文化的自我肯定意识的淡薄及自我功能意识的模糊,缺乏对大学自身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的追求,难于创造出对社会文化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大学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日趋衰弱[2]。

三、建设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对校报、广播、橱窗、校园网等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师生员工中形成具有强烈凝聚力和明确指导性的舆论环境。要从“育人”的高度进行战略思考,引导医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拼搏创新的精神,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等等,从而培养一批信仰坚定、遵纪守法、勤学苦练、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切实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容校貌等物质文化能够通过感知觉影响个体的内在反应和外在行为,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加大对于校容校貌建设的规划和投入,将大学精神、培养目标和校园文化融汇到绿化、美化以及文化景观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一种“草木无情道有情,山水无声胜有声”的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达到怡养性情、陶冶心灵的目的。同时,通过宣传图画、名言警句、楹联诗词、网络文章等多种图文传播渠道,使学生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进而在这种感化中形成乐观进取的人文精神和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医学院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建造一批高雅的人文景观,如医学生誓言碑、历代医学家雕塑等,以激发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医学的热情。对校园内的人文景观如道路、广场、亭台楼阁等进行规划、命名,请名家撰、刻匾额楹联,设立校史展览馆、医学史展览馆、医学标本陈列馆、名医事迹展,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

(三)努力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提升精神文化内涵,就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人文历史积淀,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例如,我校在长期办校育人的实践中,着力培塑具有我校行业特点、驻地区域特色、富于时代特征的红色军医文化,形成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为精神支柱,以培养“打得赢、不变质”的又红又专军事医学人才为目标,具有鲜明军事医学特色的红色军医文化。红色军医对党忠诚、姓军为民、品德高尚、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使全校师生灵魂受到激励而兴奋,精神受到感化而升华,思想得到解放而活跃,从而产生了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迸发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革命激情。

(四)建立完善文化载体与平台

一所大学的文化建设,需要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和五光十色的文化活动的交相辉映,才能结出精神的硕果。譬如,名家讲学、艺术鉴赏、热点研讨、名著导读、读书分享、文化沙龙、社团交流等众多大学盛行的文化艺术活动,都不失为培养人文素养的良好载体和平台。因此,要加强对这些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和总结,形成相对固定和常态化的机制与平台,更好地发挥其在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多年来,我校以人文讲坛、名师讲坛为载体,邀请人文社科界知名专家以及医学界德艺双馨的老前辈给学生开办精品人文讲座,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生拓展人文知识,开阔人文视野,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五)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学以致用。为此,要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思索与人生价值、意义相关的生命课题,在实践探索中培育人文精神。同时,站在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社会实践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大学生扮演着文化传播者的角色,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展示了校园文化的风采;反过来,大学生在实践中又可将优秀的社会文化带入校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开展以居民小区、社会福利院等为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如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到学校驻地的沙坪坝区社会福利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们进行健康指导和义诊,帮助他们学会预防疾病和健身养生;给老人们拉家常、讲故事、演节目,排解他们心灵的孤单;给老人们梳头发、剪指甲、整理卫生,让他们享受亲人关爱的温暖。我们还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开展创新理论宣传、道德宣传、文艺宣传、普法宣传、环保宣传;利用寒暑假,采取分散和集中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校园文化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体卫,李济民,周晓瑜.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关系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8).

[2]丛喜权.刍议高等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医学研究杂志,2008,(4).

[责任编辑:姜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