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者:(美)埃里克·托普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译者:张南/魏薇/何雨师

“医疗”与其他任何行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研究的对象是“人”本身。作为一名传统医学院校的学生,他们首先需要经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培养,还要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成为真正医生后,一生都要接受继续医学教育。随着人类在分子、基因、蛋白质等各组学上基础研究的突破,通过系统生物学、转化医学的衔接,从“微观”到“宏观”的贯通正在影响整个医学范式,医学知识也呈现爆照式的增长。1998年底前,一名全科医生收到的各种指南合计重达22公斤。如今,一个内科医生如果想跟踪更新知识,每天需要读19篇文章。以前,一个医学大师,可以掌握80%以上的医学知识,医生具有绝对权威;如今,医学知识分散在不同专家头脑中,尤其一些生物学数据库(如基因组库)已经放在云端遵循开放原则供全球调阅。因此,作为现代病人,他面对的是一个网络化的信息库和知识库,而不仅仅面对单个医生。

现代医学越来越依赖于具体数据的采集和判断。随着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对“人”的信息感知,已经打破了空间(从宏观影像到分子基因,从医院到家庭到随身)和时间(从离散监测到连续监测)的限制。医学诊断正在演化为全人全程的信息跟踪、预测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病人的“参与性”和“选择权”的重要性会愈加显现。

互联网运动的本质是“开放”和“分享”,基础是“信息”的标准化传递。如今,各个行业都因为互联网获得了“颠覆性”的发展。而医疗领域的改变是最慢也是最艰难的。这里有体制、固有观念、医学知识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但作者坚信,随着医疗信息技术不断演进,以及网络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创新,开放、开源与分享的精神终将推动医疗往深层次变革,其最终的价值在于让个人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聪明的病人”所面对的行业及其背后的技术背景。包括医疗体系结构、医药关系、药品从审批到临床的过程、现代医疗传感器技术、基因检测的来龙去脉以及与治疗用药的关系、个人健康档案PHR与医疗信息技术HIT等多个视角。最终,如作者所说,疾病的分类都将被改写,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也将在医疗领域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