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目的:了解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相关行为调查与分析。结果:危害健康行为在医学生中普遍存在。多种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三个专业间比较差异显著性。结论: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的专业、性别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医者,不但要医治病人,更要医治自己,因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但关乎其学业表现、情绪调节,而且还会影响其未来作为医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医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为日后促进其自身健康及他人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统计学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问卷108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2份,回收率96.96%,其中男生345人(32.79%),女生707人(67.21%)。

(二)调查方法

结合查阅的国内相关文献,自编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1软件建库,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 2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其中专业归为三大类:临床医学、非临床医学和非医学专业。

二、结果与分析

(一)危害健康行为的现状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针对去肯德基或麦当劳等洋快餐店吃饭的调查发现,7.1%的医学生经常光顾洋快餐,71.9%的医学生偶尔去尝尝,21.0%的医学生从未去过,男生女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4.139,P>0.05)。每周至少运动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的同学仅占38.8%,其中男生和女生比例分别为59.7%和28.8%,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活动的学生占18.9%,继续看书的学生占14.2%,坐着休息、聊天的学生占66.9%。

结果显示,31.9%的医学生寝室并不是经常保持干净与清洁,18.4%的学生在横穿马路时仍交谈、打手机或吃东西,41.4%的学生习惯晚上睡觉手机放到枕边且不关机,27.6%的学生在雷雨天气依然打手机或发信息,37.7%的学生坐车时会借机打盹或睡觉,61.7%的学生做不到遵守交通规则而闯红灯。每天睡眠时间少于4个小时的占1.8%,4-6个小时的占22.4%,7-9个小时的占73.9%,9个小时的占1.9%。调查还发现16.0%的医学生习惯于在周末或假期9点以后起床,有92.1%的医学生于周末或假期22点以后睡觉,多数学生违背了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男女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各专业间比较发现,仅周末或假期9点以后起床差异无显著性,其他睡眠休息行为均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发现,81.8%的医学生认为吸烟会损害身体健康,5.9%的医学生认为吸烟无所谓好或不好,6.2%的医学生认为吸烟神气、很酷。结果表明,有部分学生对吸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行为调查结果来看,21.1%的医学生吸烟(男生占46.7%,女生占8.7%),75.0%的医学生饮酒(男生占92.2%,女生占66.6%),无论吸烟还是饮酒,男生比例都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专业之间比较发现,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专业的学生,这可能与其学习压力较大有关,三个专业的学生在饮酒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86,P>0.05)。

(二)危害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学生健康行为得分的中位数为界,将得分转化为二分类因变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健康行为得分的影响,对影响健康行为得分的诸多因素做逻辑回归分析(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意义的有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11个变量。

经非条件Logistic使用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表2):按照P=0.05的标准,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家庭所在地、科类、年级、健康教育与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对健康行为得分有影响。女生得高分的概率相比男生为1.413倍,意味着女生的健康行为明显要好于男生。结果提示:来自农村医学生的健康行为得分要高于城市医学生;理科生健康行为好于文科生;高年级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要好于低年级医学生;受过健康教育的医学生健康行为得分也要高于没有受过健康教育的医学生;经济状况越好,健康行为得分越高。

(三)健康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健康知识与行为之间相关性r=-0.13909,p=<.0001,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相关性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就可以解释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健康知识得分很高,但是相对应的健康行为得分却比较低。健康知识的拥有并没有转化成生活中有意义的指导,这是与健康教育的宗旨有悖而行的。

三、讨论与建议

(一)危害健康的行为普遍存在

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医学生睡眠不足,有近2%的医学生睡眠过多。而研究证实睡眠时间不足和过多是造成心血管病和全死因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61.7%的医学生过马路闯红灯,37.7%的医学生坐车借机打盹或睡觉,18.4%的医学生过马路吃东西、打手机、交谈。很多悲剧的发生都源于一瞬间,有些事后发现明明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减少发生事故的有效手段。

(二)知与行之间存在矛盾

结果显示,健康知识得分与健康行为得分之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即使有些健康知识知晓率很高,甚至高达90%,但并不等同于此医学生必然会有良好的健康行为。知与行之间出现了脱节。不知而为之是无知,知而为之是慢性自杀。而健康教育能够缓解知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问题,它是构架起二者之间良好循环的一座桥梁,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引导其知与行之间的同步性和统一性,有助于实现健康教育“治未病”的根本宗旨。

(三)学校重视不足,健康教育模式单一

研究表明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单独授课对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分散式授课。而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发生明显改变需要至少50小时的课程教学,很多学校的健康教育仅为24学时,约为18小时的健康教育课程,这并不能满足健康教育的根本目,也无法实现其深远意义。同时,单一的教育方式也无法满足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适当的结合电视、广播以及卫生宣传资料等方式,并且学校也要对此加强重视,并积极探索更好的教育模式与培养途径。

(四)缺乏授课教师有效的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自身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及态度。不能仅依靠《健康教育》这个平台,还应建立起其他有效的平台,比如在专业教学中,应时刻渗透并灌输给学生健康教育的思想。现在,各所高校不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加强了融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并把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教师授课质量考核表中,同时也提高了考核比例。但是,这个并不是单纯的响应国家号召的一种形式,我们要做到实处,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的宗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复合型人才。

(五)健康道德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仅有67.6%的医学生把健康视为最重要,还有32.4%的医学生并没有认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可是如果连健康都没了,何谈事业、金钱、权利呢!拥有健康是每个人期盼的美好愿望,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身健康尽心维护。尤其是医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而能否实现人人健康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是人们是否能掌握卫生法规和健康知识的能力,医学生理应首当其冲做撒播健康知识这颗种子的园丁。学校即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为早日实现健康型社会,学校和政府都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规划重大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的分项课题(课题编号:GJ20170061);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DQRW2016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