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

◆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发达国家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施的主要国际贸易政策之一,而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战略性产业和目标的选择。本文在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国际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 产业选择

目前,我国在进一步开放市场,不断推行贸易自由化,但这不等于完全的自由贸易。在经济实力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绝对的自由贸易是不可能存在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走向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为促进产业发展,可以运用世贸组织的例外情形,在既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又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某些行业给予适当保护与支持,特别是对战略性产业来说,这种保护与支持显得更加重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概述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涵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交易国之间的差异,以及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的差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或是要素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并由此决定贸易格局。这对于解释南北贸易较为有效。然而,当今世界贸易的将近一半是在要素禀赋比较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而且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占整个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超过2/3,传统贸易理论对此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创立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格罗斯曼、斯本瑟、布兰德、狄克西特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借助研发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增长,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可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即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较多集中于针对发达国家的产业,对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针对的一些产业现在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已经充分具备国际竞争力,而这些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属于新兴产业,具有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保护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关于战略性产业的界定

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两种不同的贸易政策理论,一种是主要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另一种是主要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而能够实现“利润转移”和“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则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目标产业。

“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寡头竞争市场上,寡头厂商可以凭借其垄断力量获得超额利润,在与这类国际寡头竞争时,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夺取更大市场份额,或以关税迫使外国厂商降低价格,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从而实现由外国利润向本国的转移,增加本国的福利。“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产业外部经济因素对产业自身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对具有显著外部经济因素的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扶植,使之能够在外部经济作用下形成国际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国际经验

本文以美国和印度为例,分析其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取得成功的经验。

美国在农业和国防工业中采取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措施。美国一直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支持,主要措施包括:政府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在大型农业项目(如灌溉设施)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对农业采取各种补贴。在国防工业方面,美国在军事研究和开发方面大力支持,并将其转化为民用产品。如美国的波音707飞机,是美国最成功的民用产品之一,但是波音707的生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以前开发的军用飞机(B-52轰炸机)。美国政府就是利用巨额的防务订货合同来支持波音公司的。

印度的软件业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成功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20世纪80年代前期,印度国内信息技术市场规模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环境不利于引进外资,印度信息技术软件产业的起点非常低。1984年,印度国大党及时抓住机遇和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产业,促进软件的出口。1986年,印度政府出台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成为印度发展软件业出口的转折点。1992年,印度电子部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中央政府为每个园区投资5000万卢比,主要用于中央计算机系统、卫星高速数据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印度通过了“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政策纲要,涉及国家技术政策、信息技术标准等许多方面。伴随该计划的实施,印度软件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选择标准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有赖于相配套的产业政策,于是,战略产业的确定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考察该理论的适用性问题,但对于战略性产业选择的研究和关注比较少。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选择战略性产业的标准:

(一)市场容量标准

市场容量标准包括国际市场容量标准和国内市场规模标准。

1.国际市场容量标准,即优先选择国际市场容量与增长潜力较大的产业。现实中,最典型的是高科技电子产品业。以下一代光盘为例(以前流行的DVD光盘采用的是红色激光,其单层盘片容量为4.7GB。而下一代光盘采用的是蓝色激光,其单层盘片最高容量可达27GB,超过DVD的5倍),据专家分析,下一代光盘将在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电影、高清晰度数码相机、网络下载、海量数据备份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预计到2008年之后国际市场将达到每年400亿美元,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2.国内市场规模标准,即优先选择国内市场需求大的产业。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进口替代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国内市场相对有保障,如果这个相对有保障的市场规模庞大,那么国内企业更容易取得规模效益,并更有可能将我国对该产业的国家标准推广为外国厂商也需要遵循的国际标准,增强国际竞争力。以电信业为例,电信业第三代移动技术(3G)以其大容量的信息传输为优势,在我国具有极广阔的市场。据中国电子报报道预测:我国自行研究的3G新标准TD-SCDMA标准如果投入运营,投入运营六年左右的时间后,用户将达到2.3亿,占总用户数的40%左右;六年内运营收入累计预计将达到3530.6亿元;TD-SCDMA终端销售额前期的增长速度比后期的增长速度要快一些,平均增长速度为40%。我们推测牌照发放六年内GDP累计达到160万亿,那么TD-SCDMA产业未来对GDP的直接贡献比例将达到0.41%。由于信息技术属于必更新技术,如果拓展到全世界,市场容量将更为可观。

(二)就业标准

就业标准,即所选择的重点出口产业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需要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如计算机软件和船舶制造。之所以提出该项标准,是因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完整工业体系而且人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发展符合该标准的产业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另外,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重。从“十一五”这5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把离退休等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考虑进来,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而在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万到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面对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我国在制定政策及选择战略性贸易行业时,可以对个别“夕阳产业” 采用双重政策,即一方面加大产业内重组改革力度,建立本产业的大型集团企业,争取规模收益并减少产业内部竞争损耗;另一方面在政策上继续扶植此类行业以保证就业水平和社会安定。

(三)战略意义标准

战略意义标准,即优先选择具有国际政治、军事战略意义的产业,如航空业、航天业、信息通讯业等。以航天业为例,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航天业尚不能像航空业那样被广泛利用,但是航天活动在解决人类稳定发展方面已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且作用还在不断扩大。世界航天的历史充满了这一类实例,其中有一些成果顷刻间便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例如:航天活动不断地把众多重要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发明带到其他领域;航天器日益广泛地被用于遥测地球、通信、航海等方面。航天实力同自然资源和动力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实力和经济水平的典型标志。全球定位、卫星传输等技术更会关系到一国的安全问题,战略意义重大。

(四)外部性标准

外部性标准,即通过对该产业的支持帮助,会使其他相关产业受益。仍以电信业的TD-SCDMA产业为例,TD-SCDMA产业将间接促进物流、教育、房地产、娱乐业等产业的发展。我们假设TD-SCDMA产业的直接贡献将能带动三倍的间接贡献。综合TD-SCDMA产业对GDP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TD-SCDMA产业经济贡献值”在牌照发放之后六年将累计达到26789.54亿元。预测牌照发放后六年内GDP累计达到160万亿元,那么TD-SCDMA产业未来对GDP的综合贡献比例将达到1.67%。由于TD-SCDMA产业主要成员都是国内企业,TD-SCDMA的建设和商用,在未来六年内将使1500-1800亿元的价值留在国内企业,如果加上终端以及其他相关产品,TD-SCDMA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增收将超过5000亿元。

(五)经济发展要求标准

经济发展要求标准,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且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行业。最典型的是银行业,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现代商业银行合规、快捷、便利的支持,合理的存贷款有利于盘活资本流动性,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之一—资金。我国从2003年中央对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开始的银行改革,使得3家国有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财务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同时已经初步完成改制的银行也开始推出适合国际标准的内控机制。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限定外资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时限等措施都是在进行战略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5

3.阿兰姆.新贸易理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的适用性.经济译文,1996(5)

4.冯德连.对外贸易政策扶持目标产业的理论与策略.中国经济问题,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