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和再住院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61-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迁延性疾病。该病的患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 %~5 % ,50 %~80 %的病人因复发而再住院。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疗效逐步提高。但精神病的复发和再住院问题仍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干预在减少复发、减轻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

1、社会支持不良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前或复发病例发作前往往有不良生活事件。精神科医生应该在选择药物治疗的同时,协助患者处理好家庭、社会、学校、单位中的各种问题,对疾病的预后大有好处,可以减少复发、再住院的次数。

2、疾病的临床因素 慢性起病、病程较长、既往有精神病史、起病年龄小、病前性格异常、工作不良、社会关系差、离异或独居的患者,预后不良,复发率高,再住院的次数多。

3、药物因素 药物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诸多不适,可致中断服药。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或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物可以大大减少复发率,延长复发的间隔时间。复发的次数与药物依从性成反比,依从性差主要包括不定时到门诊复查或干脆拒绝治疗。

4、缺乏自知力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特殊问题。自知力缺乏常导致患者不愿住院。自知力缺乏的患者比自知力存在的患者更可能频繁住院,且住院时间更长,更可能不遵守医嘱。自知力存在的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依从性好,治愈率高,维持治疗的效果好,复发和再住院次数就减少。

二、防止复发和再住院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初诊时患者对医生印象的好坏,可直接影响预后。患者初次与医生接触,如果认为这位医生值得信任,对他的心情很理解,则以后治疗经过就非常好,治疗的连续性就好。同时,还要注意心理治疗,尽量让患者说明他本人遇到的问题,并对他的情况以理解的态度对待。除医生外,其他医护人员也要努力与其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和治疗关系。服药后一旦出现药物副作用,如过度肥胖、性功能障碍、静坐不能等,要给予相应的解释和处理。要让家属了解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一些早期表现,如失眠、情绪易激惹、片段的幻觉和妄想等,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治疗的连续性 在治疗开始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药物的特点,不能自行停药。治疗中途患者或家属如提出停药减药的要求时,要说明虽然客观上已没有明显的症状,为了预防复发要连续服药,有的患者甚至应终生服药。出院后3年间能够连续治疗的患者,其复发、再住院的概率就小。实践表明,多数在服药中断后3~ 6个月内复发。

3、家庭干预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从而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减轻精神疾病残留症状、预防疾病复发起到关键性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4、减少住院和改善生活质量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上。许多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药物的效应、副反应、认知功能障碍、复发和住院等。新型抗精神病药,如维思通对住院患者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对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加强宣教 加强对农村地区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及个案管理,减少农村精神分裂症病人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从而避免再住院。

6、综合治疗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理学和非药理学的治疗。支持心理治疗、社会及家庭干预等可减少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效应。

总之,要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首先,要保证合理的药物治疗,再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家庭干预等综合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