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目标定位,打造音乐高效课堂

因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手法,且风格迥异,所以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正确解读音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深刻明白音乐的韵律美。然而,结合我国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其实行的教学方法还有待商榷,它阻碍了小学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找准教学重点目标定位、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正确解读音乐教材,找准个体旋律音准

音乐课堂并不是一味地热闹或者花哨,而是要关注课堂的音乐性,尤其是在班级合唱中,更应注重音乐的律动感。声音作为一个音乐作品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须以听和唱为主,而学生对乐感的把握也是提升合唱效果的重要手段,其中,又以学生展现出来的律动最为关键。如何来帮助小学学生培养韵律感呢?首先,教师须要求学生认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促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倾听各类音乐作品。初期可以以轻声唱法为主,并适当调整音高;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利用“柯尔文手势”来训练音阶,通过把手放在不同高度表示一个特定的唱名,展示各个音阶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多种多样的游戏加深对音高的理解,进而掌握各音阶间的距离。

以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我的祖国是歌乡》为课例来讲解。教师结合音乐教材,正确把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以领悟整首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感。首先,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倾听《天呜呜》《阿里山的姑娘》等著名的民族歌曲,要求学生一一说出歌曲名称,进而引出对台湾地区的唱腔及音乐性的认识;其次,教师组织了一场“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活动,旨在让全班学生开动脑筋,回想已听过的其他台湾歌曲,并说出台湾地区的服饰、节日等;最后,教师着重讲解四分音符,譬如3561,并用节奏型举例:2/4××|××|××|××|××|××‖×,此四分音符的时值为1,让学生以肢体语言(边唱边拍手)表示四分音符的时值,使其在切身体验中获得成就感。

二、建立和声音准,实现音准平衡

首先,和声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根据特定的规律完美结合,使合唱更加动听和谐。而音准作为和声的灵魂,对和声韵律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从双声部节奏训练开始,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声部感觉,可采用个人体态打击、分声部打击及边打击边朗诵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双声部节奏感。例如,教师可由双声部发声练习为切入点,促使高、低声部融合统一,还可提供一些教师自己编撰的两声部练习曲,帮助学生掌握合唱的秘诀。除此之外,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同等数量的高、低声部为模唱,进一步实现音准的互相平衡,灵活运用“1对1/2对2……”的模唱方法反复练习。简单来说,教师应选择同等数量的高声部学生与低声部学生,按照一定的旋律或音程进行模唱,以实现各音准的平衡。

最后,对于一首全新的两声部合唱曲目,教师须先教会学生演唱两个声部的音准,然后分别演唱各声部中某一部分音准,进而形成合唱,让学生在顺利完成后获得自信,且教师应先平衡低声部的音准,在学生准确掌握高声部与低声部音准后,提升小学学生的音乐造诣。

三、合理运用教学法,体验和声音准

传统音乐教学将所有的调式均以do,re,mi,fa,sol,la,si来读谱,且讲究循序渐进。合唱教学也一样,应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杜绝机械式死记硬背的现象及始终无法领悟合唱精髓的问题。换另外一首新歌,学生又无法把握音准,久而久之,诱发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和声音准的把握。

以《碧野金山》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合唱《小黄鹂鸟》前,先认真欣赏《在那东山顶上》,并切身感受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及演唱顺序;教师亲自弹奏全曲,要求学生以“lu”跟着哼唱,强调二拍与四拍的强弱规律,让学生切身感受在高处大声高歌的畅快淋漓。在这一过程中,该教师一句一句示唱,旨在教会学生七拍长音的属性及用法,并通过“大家都唱的特别好,如果在唱长音的时候更加流畅就更好了。”等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殷切期望;此后,教师再次播放伴奏,旨在让学生跟唱,更加深入地感受歌曲中的深刻涵义,并指导学生学习藏族舞蹈,讲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再开展踢踏舞基础动作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在一旁巡回指导,关注全班学生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须拟定详细的教学目标,狠抓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乐曲其中的奥妙,真正了解音乐,而不是一知半解,进而增强小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以达成共鸣。同时,声乐教学肩负着有效发掘小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责任,应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律辨识能力为主,最终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五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