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及意义

【摘 要】实验教学是局部解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适应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功能开发,构建了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第二课堂;局部解剖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12-02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性[1,2],因此实验教学是局部解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局部解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医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标的要求。为适应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功能开发,通过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局部解剖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成为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3]。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第一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和延伸,而逐步发展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

1 构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第二课堂”的形式设想

1.1 举办知识竞赛, 服务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引入知识竞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兴趣性、连贯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5] , 因而专业知识竞赛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穿刺应用解剖、插管应用解剖、常用急救技术应用解剖、医学影像新进展、磁共振的成像原理等,既服务了本学科, 又适当向其他学科延伸;既重视了巩固基础,又要紧扣学科前沿;另外,除了传统的赛题外,我们还增加了猜词题。针对学生们难于理解、容易混淆的专业名词,我们鼓励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因题目灵活, 重点突出, 面广意深,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1.2 参与科学研究, 培养创新能力

不断加强医学生从本科学习阶段开始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6,7] 。近几年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设创新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校教务部在校园网上公布近期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详细介绍科研团队的组成、主要的研究方向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供学生们浏览选择,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申请获得参与这些研究项目的机会。另外学生可以自己的兴趣申报课题,指导老师积极帮助学生从查阅资料、选题入手,进而作出科研设计,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完成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指导教师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对参与研究的学生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以此增强学生参与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本科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不仅夯实理论基础而且还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增进团队协作精神。

1.3 模拟手术操作,活跃临床思维

利用临床教学医院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局部解剖学内容, 聘请相应专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模拟手术操作,真正使局部解剖学的内容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兴趣。模拟手术操作是以某个外科手术为切入点,学生按照手术步骤和过程进行。手术切口的大小和方向,解剖层次,涉及的肌肉或肌腱、血管和神经,周围结构的位置和毗邻必须暴露清楚,一目了然。最后由指导老师总结该手术切口的选择,从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层次和毗邻关系。同时对于在手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变异、注意事项、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做了讲解,很多问题是课本中没有提及而手术中会遇到的特殊情况,把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转化成现实生动的问题,让学生对局解知识有了更深刻更生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4 典型病例讨论, 巩固理论知识

典型病例讨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局部解剖学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的课程, 学生已学过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 同时正在学药理学、诊断学、中医学和外科学总论等课程, 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选择典型临床病例:脑出血、脑梗塞、面神经瘫痪、内囊损伤等,病例中问题紧密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形成一个有序递进的学习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制成课件进行发言,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点评和指导。在这一过程只要注意引导, 他们能参阅相关的文献对指定的专题进行有效的思考, 随着对信息占有的扩大和思考的深入,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 学生能更深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 从中发现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相结合的能力、应变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高。

1.5 设计制作标本, 调动参与热情

局部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针对学科的特点,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的标本制作比赛。让学生提出设想, 针对材料的不同质量, 因材制作, 引导学生把创新思维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注重标本设计的创新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同时带着临床手术的问题进行解剖操作, 这样更接近实际, 体会更深刻。例如在设计制作心脏标本时,就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探讨怎样进行动脉导管修补,这样的探讨涉及心脏血管的解剖学知识及当今最先进的介入导管技术相关。在解剖实践中逐步形成系统与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观。每一件标本从设计、制作、指导、辨认观察、验收、评比等程序, 最好的标本进入陈列室。标上班级、姓名。

2 构建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第二课堂的意义

通过以上实践,我们认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局部解剖学第二课堂科研教学较之第一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教育形式上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上更加丰富,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内容实用性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另外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1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课堂的活动大多依托学习小组进行,通常要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例如,病例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的,领到到病例后,谁负责的文献查阅,谁负责制作课件,谁负责发言,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大提高。

2.2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在局部解剖学第二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 大部分时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在课余时间开展,不过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加上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知识应用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2.3 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二课堂活动集医学理论、课堂讲授及解剖学技术于一体,对于任课教师来说, 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 但也迫使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拓宽知识面,不仅要熟悉本专业还要熟悉了解非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真正体现教和学两方面的影响和促进。这对青年教师是一种挑战。为此,我教研室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定期组织老教师介绍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标本操作。为了评估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第二课堂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指导教师和活动组织进行评估。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教师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对第二课堂的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夏长丽,李波,孟祥辉,,等.局部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1,33(6):465-466.

[2] 王栋,党瑞山,黄会龙,等.多管齐下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教学[J].解剖学杂志,2012,35(3):397-398.

[3] 李亚光,李占生,李文明,等.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 66-67.

[4] 吴忠敏.开展人体解剖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解剖学研究,2009,31(5):391-392.

[5] 白玉江,金松,李晓龙,等.第二课堂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2769-2770.

[6]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 32(12): 39-43.

[7] 李艳伟,刘冬强,易志勇,等.解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4):4609-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