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地区行政垄断、集中度与利润率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地区行政垄断如何影响钢铁产业集中度并进而影响利润率。本文提出了破除地区行政垄断以及依托充分竞争建立全国统一流通市场等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钢铁产业;地区行政垄断;集中度;利润率

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在寡占型市场中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从各国实践看,钢铁产业集中度较高(何维达等,2015)。

自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钢铁产业实施了产能调控政策。然而目前,钢铁产能未能有效遏制,钢铁产业集中度远低于国际水平。

一、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迟泓,2015),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郝书辰等(2012)认为产业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影响。戚聿东(1998)认为提高产业集中度仅是提高绩效的一个方面。余增华(2008)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受保护程度与产业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二、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

贝恩根据绝对集中度把市场分为五种类型,依此分类,笔者对2013、2014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行考察。2013年钢铁产业集中度CR4为21%,CR8为34.7%;2014年CR4为19.5%,CR8为32.4%。

与贝恩分类表对照,当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然而,当前全国性的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并未形成,地区行政垄断现象严重,只有在一省之内,市场是相对开放的。因此,这种判断有失偏颇。

为此,笔者选取部分代表性钢铁省份的粗钢产量,以CR1来说明一省之内钢铁产业集中度情况。

此外,经计算,2014年河北、辽宁(含四川)、山西三省份CR4分别为41.6%、57.7%、47.7%。由此可见,各省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是适度集中或较高的。

三、钢铁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

国内众多学者认为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不足以说明提高产业集中度就可以提高利润率,前者只是后者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利润率的提高是通过市场竞争最终实现的。

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不过是市场充分竞争后的结果,其本身并不能作为提高利润率的手段。

四、地区行政垄断影响产业集中度的路径分析

地区行政垄断是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和排斥。其实质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滥用行政权力设置市场壁垒,削弱或限制地区外经营者的竞争力。

在我国行政地区管理界限尤其是省界内,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地方政府追求边界内的利润最大化,不顾资源禀赋,竞相发展经济带动明显的产业,导致各地重复建设。

这种重复建设在出现经济波动时,需求量减少,产能过剩并引发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又会导致地方保护,进而引发严重的市场分割,企业规模更难以实现最优,规模不经济现象将长期存在。

在钢铁产业重复建设方面,截至目前,钢铁企业数量骤减至500多家,但在400多家民营钢企中,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7家,相对而言,企业数量依然较多。

在产能过剩方面,在2012年,钢材表观需求量和总产量相差2.91亿吨,这表明国内钢铁生产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

在市场分割方面,工信部副部长苗长兴在解读2015年钢铁产业政策取向时讲到:坚决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限制措施。这表明了钢铁产业存在的由地区行政垄断导致的市场分割现象。

在规模经济方面,从世界钢铁产业看,合理的钢铁企业生产规模要在1000万吨左右。

然而,我们看到,国内新增钢铁企业多数是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的小型钢铁企业,在当前400多家民营钢企中,产能100万吨以下的达200多家。

因此,钢铁产业在地区行政垄断的影响下,先是产生了大量的重复建设,进而导致过剩产能和过度竞争,又进一步导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使得各钢铁企业长期无法达到规模经济,造成了全国范围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现状。

五、政策建议

1)科学设计晋升机制,消除地方政府实行地区行政垄断的动机,引导其把重心放在发展质量上。

2)建立全国统一的流通市场,让生产要素在全国自由流动。

3)是要完善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定价功能,取消地方政府的要素定价权。

4)是要积极构建地区行政垄断的省际诉讼模式。最后,完善《反垄断法》中治理地区行政垄断的相关细则。

参考文献:

[1] 迟泓.国际钢铁产业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5,01:86-88.

作者简介:

魏丛(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