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回顾与2004年信息产业展望

一、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期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又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从单一的制造业转变为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工业生产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运营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信息产业继续担当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角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主要技术和物质支撑。

1.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产发展速度大幅度增长,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有些产品产销居世界前列,装备能力显著提高。自“九五”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保持25%—35%之间,在全国王业中一直名列前茅,2002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69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年出口创汇达到920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的比重达到28.3%。

——经济结构从过去单一的国有经济为主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使电子信息产业较早形成了经济多元化格局,非国有经济不断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占全行业经济总量分别为70%和7%。投资结构开始从过去注重投资加工组装转向软件、网络、信息服务等领域,从过去注重硬件转向加大对研究开发和人才计划的投入。产品结构在市场导向下得到明显调整,以通讯、计算机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所占比重超过以彩电、音响为代表的消费类产品。

——全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列入国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已进入实施阶段,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组织实施大公司发展战略,企业结构从过去的小规模,分散经营逐步向大公司为主的格局转变,涌现了一批以产品为龙头、市场为契机、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和走出国门的大型企业集团,如海尔、华为等。

——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政府调控由过去注重产品数量规模转向提高有效需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企业更注重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创新。

2.电信监管进一步加强,有效地发挥了对通信运营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003年以来,信息产业部、各省两级电信监管部门把解决互联互通不畅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整顿和规范我国电信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新的成效。信息产业部还组织召开了通信政策通报会,加快了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及《电信法》起草等项工作的步伐,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发展、改革的宏观指导。

二、2003年发展评析

1.电子信息产业

(1)全行业产销保持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2003年前三季度,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看,均实现了大幅度或较大幅度的增长。生产方面,完成工业增加值2600亿元,同比增长27.2%;销售方面,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00亿元, 同比增长31.8% (见表表1 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动态》第8期,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

(2)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骨干作用充分体现

前三季度,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047亿元,完成利税25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1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33.7%、39.3%和28.4%。

(3)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销良好

前三季度,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销稳定增长,产销衔接良好,主要产品产销比率都在97%左右,手机产销双双突破1.1万部,同比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见表2)。数据来源:《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动态》第8期,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

(4)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保持强劲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876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0.4%。其中出口951.8亿美元,占全国商品出口的30.4%,同比增长49.94%,高于全国商品出口增速17个百分点,对全部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40.4%;进口9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4.94%,占全国进口总额的30.6%;实现贸易顺差27.1亿美兀O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好转,带动了全球商品易增长,同时随着信息化浪潮不断深入,各国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推进步伐, 网络经济经前阶段的调整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进而带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

——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加工基地的趋势日益明显。加入WTO以后,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加之我国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制造加工逐渐转移到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5)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2003年,我国软件行业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新的亮点。1—6月,软件与系统集成收入达1100亿元,同比增长32%,软件出口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创历史最好水平。集成电路生产、销售分别增长32.7%和34,7%。 2.通信运营业 (1)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业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电信

前三季度,我国电信业继续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前两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0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移动通信收入占到电信业务收入的46.2%,成为推动电信业持续增长的强劲增长点。电话用户在连续两年新增9000万户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发展规模,1~9月共新增电话用户6881.7万户,用户总数已达到4.9亿,其中固定、移动用户分别新增3070.3万户和3811.4万户,总数分别达到2.45亿和2.44亿。目前,电话普及率达到37.7%, 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87.9%。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6800万,比上年末增加890万户。

从1—9月电信发展情况分析,虽然SARS疫情对业务发展、工程建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全行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最主要、最根本原因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扩大内需、加快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国家将电信等行业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明确提出改善电信、互联网的消费环境,采取加大整顿和规范电信市场秩序力度等措施促进社会需求潜力的释放,为电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通信运营业固定资产投资恢复增长

通过历年数据的回归分析,国内通信市场的状况与通信业固定投资额增长速度有密切关联。2002年通信固定资产由于种种原因同比减少23%,2003年1—8月投资额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其中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9.4亿元,增长32.5%,增幅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个百分点,投资完成情况是近两年来最好的。预计这种增长势头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下去,这种趋势为通信行业的复苏带来了一些有利因素。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

1.有利形势

影响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为

(1)全球经济出现转暖迹象,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美国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2003年第二季度美国GDP以年率计算增长了3.3%, 明显高于第一季度, 出现温和复苏迹象。世界银行最新的报告《2004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略高于2002年的1.9%,预计2004年增幅可提高到3%。

我国经济克服SARS影响,继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0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比2002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比2002年同期加快8.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60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比2002年同期加快17.9个百分点;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合同项目近3万个,比2002年同期增长18.6%,合同外资金额792亿美元,增长36%。

(2)十六大确定的优先发展战略将继续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措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产业发展环境看好。

(3)新一届政府提出新思路,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指出新方向。当前我国新一届政府正在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并把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并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发展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和解决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地政府各部门扶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给以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商机。奥运经济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投入3000亿建设12个大工程。各地提出建数字省、信息港、光谷、硅谷、软件园等。

(4)“个五”规划实施及国家信息化大工程推进,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尤其软件和IC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创造新的巨大的市场空间。电力部门改造电力网和电源建设;铁路部门投入3500亿改扩建铁道网;“三网”工程(政府、企业、家庭的网络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传统家电与信息技术融合将成为家电市场新的亮点,如数码相机、机顶盒、交互电视、逐行扫描电视。

(5)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通信需求日益扩大,将拉动通信产品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电信运营业近年改革力度最大,资费不断下调,使其发展速度加快,总体水平取得突破。电信业发展带动并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通信网完成由人工向自动、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由小容量向大容量、由单一业务向多种业务转变。到2005年,我国通信业务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未来庞大的电信网的建设,必将带动程控交换机、基站、电话机、手机等通信设备和产品的巨大需求。当前我国手机普及率不足20%,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两年内,仅国内市场每年就有近6000万部的市场需求,国际市场也有6000万~7000万部的需求。

(6)电信运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通信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4年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为制造业提供较大的市场需求。

2.不利形势

(1)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面临国际经济错综复杂的环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难以预料,一些

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难以预料和抗拒;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稳定增长将是十分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反倾销和技术壁垒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电子信息产品还很少等。

(2)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新的挑战。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产业的跨国转移对我国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益增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是全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闲置,一方面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附加值低,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3)进口压力加大,产业面临较大)中击。加入WTO后,部分产品的关税进一步降低,国外电子信息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较大的>中击,特别是关税倒挂问题将对整机行业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但总的来看,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信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2004年市场热点预测与展望

根据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对2004年信息产业市场规模和需求做如下预测分析。

1.信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将继续发挥对信息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

(1)软件及信息服务

近两年,我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仍将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务院18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更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与IC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软件园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除现有财务软件、管理软件外,嵌入式软件、定制软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软件市场需求2000亿元。在2002年我国软件及信息服务实现收入额1100亿元的基础上,2003年达到1800亿元,预计2004年达到2200亿~2300亿元,其中出口达到20亿美元左右。

(2)集成电路产业

近两年来,国内新建、在建和筹建的6到8英寸IC芯片生产线达到项目18个,总投资额约122亿美元,相当于过去40年我国集成电路投资总和。据统计,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6英寸线有2条;准备建设的有4条。正在建设的8英寸线有6条,准备建设的有4条(常州柏玛、北京华夏、深圳先芯和深圳微电子研发中心)。12英寸线准备建设的有1条。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微电子项目相继投产,跨国大公司已看到中国IC的巨大市场。估计IC每年至少新增300亿元市场需求,产品仍以数字或者数模兼容的消费类电路、通信计算机电路为主;IC卡市场增长也较快。

总之,经过几年的积淀,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线将迎来收获季节。预计到2004年,我国对芯片的需求量将达到400亿块,市场需求额将达2200亿兀O

(3)计算机行业将继续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我国信息化推广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2003年以来计算机类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销量大幅度上升。特别是“非典”疫情的突发,加快了我国办公网络化的步伐,网上洽谈业务、网上教学、电子政务等迅速展开,明显地拉动了计算机产品市场的发展,累计到2003年9月全行业完成PC机、显示器销售同比分别增长了98%和56%,比2002年同期分别提高了近20个和10.2个百分点,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700亿元,同比增长58%;完成利润96亿元, 同比增长31.3%,分别占全行业的31%和21.2%,对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3.8%,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31.8个百分点中拉动了14.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通信产业,居电子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首。

(4)通信运营业突破瓶颈快速进展,是我国信息产业的主力军

通信运营业近年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很快,总体水平取得突破,电信业发展带动并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电话用户总数1979年为203万户,1990年突破1000万户,1998年突破1亿户,2000年突破2亿户,2001年突破了3亿户,2002年突破了4亿户,2003年达5亿户,2004年末将达到5.8亿-5.9亿户。网络发展突飞猛进。截止到2003年6月底,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5%。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2572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9.5%,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86倍,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和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态势。

中国未来庞大的电信网建设,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保持2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003年电信业务收入达到5200亿元。在此基础上,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电信业还将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预计2004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将达到6500亿元; 电信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也将达到3.2%左右。

2.信息产业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

(1)笔记本电脑成为计算机产业中的最大热点

2003年以来,笔记本电脑出口异军突起,成为拉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外贸出口增长的新生力量。据海关统计,1—9月,我国笔记本电脑累计出口703.17万台,是2002年全年的出口量的2.68倍,同比增长597.78%;累计出口额达到70.14亿美元,同比增长553.39%,占我国计算机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24%上升到18%,预计2004年我国笔记本电脑出口将达到1500万台,出口额达到120亿美元。

(2)数字电视发展将成为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模拟电视广播到数字电视广播,将带动数千亿的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专门成立数字电视领导小组,确定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系统标准,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超过了数字电视的本身,它将引发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2003年数字电视在北京扩大试播范围,到2004年,我国数字试播城市将进一步扩大,数字电视用户还将大量增加,数字电视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新型元器件将随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使国产化比重加大

随着PC机、移动通信手机的生产规模扩大,AV设备的市场正处在由模拟制式向数字制式转化,通信、网络产品、PDA、数字像机等热门产品发展,电子整机向数字化、高频化、多功能化和薄、轻、小、便携式的方向发展,电子系统向网络化、高速处理、高速传输和宽带的方向发展。整机市场还呈现出市场成长快、普及进程快、市场寿命短、更新换代快和国际化等新的特点。这就要求电子元器件产品开发快、形成生产能力快。未来几年我国元器件市场需求额在4000亿元左右。

(4)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领域

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为5625亿元,按照2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4年时我国汽车需求将接近50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到9000亿元, 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到2200亿~2700亿元。随着未来汽车市场(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的电子价值含量迅速提高,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新兴支柱产业。

3.2004年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强劲

据英国经济学人资讯社(EIU) 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海外直接投资(FDl)2003年回升,2004年加速增长,预计将达到25%。我国本身的市场空间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成本吸引跨国公司甚至将其核心部分开始向中国转移。在世界500强公司中,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超过150家,出现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一体化新趋势。中国已成为不少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和生产基地。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吸引外资的最大领域,特别是在电子及通信设备产品制造业中,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扮演了主角。随着政治和社会环境日益稳定、行政环境高效透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和改善,再加上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2004年跨国投资将继续成为拉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2004年我国信息产业主要宏观指标预测

预计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幅度,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700亿~3800亿元;通信运营业将保持约15%的增长速度,业务收入将达到6200亿元,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500亿元。整个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占GDP比重可望达到6.1%。

考虑到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基数较大,而且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因此,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将要放缓,全年出口额增长率将维持在15%—20%之间,预计全年出口在1400亿美元左右。

五、近期发展的主要思路

未来几年内,我国信息产业要坚持以下发展思路:

1.以市场导向,国内外结合,以外促内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IT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我国IT业资本、技术、市场、生产、配套的格局,我国IT产业的国际化、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入世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高度进行产业结构的重构,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

入世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中外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需要合作,两方面并存发展。因此,企业运作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重视彼此之间的合作。同时,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引进技术的档次;对于外资企业的独资化倾向,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积极的引导。

入世后,我国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定位于有利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制造业结构,加快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提升核心技术的开发水平和能力。

入世后,由于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 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依赖于国际市场。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积极应对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的限制, 另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加工贸易的作用,同时提升加工贸易水平和层次;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并推动企业“走出去”。推动企业联合与行业重组,促进跨国大公司的形成,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2.形成IT产业链生产基地,建立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加入WTO以后,IT产业链在竞争中必将发生变化,国内企业向产业链的前端转移大有可为,向技术型企业转变势在必行。所以,要抓住机遇,从加工组装向高精尖产品制造、研发等价值链高端转移,同时,要不断提高本地化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

全球IT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大转移,以跨国大公司为载体的资本、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正深刻改变中国IT产业、资本、人才、生产格局,促进中国IT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各地区应发挥比

较优势,优化本地资源,建立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IT产业链生产基地同时要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趋势,在全球结构调整和分工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3.加强对行业调控指导并进一步改善制度环境

在深入分析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面临形势和今后发展趋势, 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保持电子信息业快速健康发展。

(1)重点突破,加强对行业指导和宏观调控。结合“十五”计划分类指导提出重点发展,限制生产,关停并转,股权转让的产品和企业指导目录,通过市场竞争使行业前十名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对“量大面广”的产品通过引导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对重点发展的软件、微电子,片式元器件、DVD、数字化显示等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对有潜在市场的产品经过来料进料加工、合资合作、技术结合等途径促进其发展。

(2)通过产业政策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调整。贯彻”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的方针,对承担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电子军工企业,必须实行国有独资经营;涉及军民两用的企业要国有控股;优势产品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国有控股企业,一般性行业要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指导下,放开经营。

(3)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增强创新能力。通过规范上市、法人互相参股、境内自然人投资、外商投资、债转股、股票市场配售、内部职工持股等途径实现产权多元化,同时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

(4)通过推进大公司战略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继续实施大公司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大公司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全行业培育2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的大型企业,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基传.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我 国信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1月28日在 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世纪易网.2张翼南.我国信息产业下半年开局良好.人民 网,转自国研网,2003,93曲维枝.信息产业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 出版社,2002,3娄勤俭.2002—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人民出版社,2002,12吴华,马志刚.WTO知识解读及应对措施——信息产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9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小组办公室.统计新视,点,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