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与高校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

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学识风度、待人接物无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高校教师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营造沟通氛围,理顺沟通渠道,并在建立师生之间有效沟通、良好互动的过程中,塑造尊重为本、善于合作的职业形象,塑造善于表达、有亲和力的职业形象,更应该塑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职业形象。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人才的创新素质和独特个性受到空前重视、个人的主体地位得到极大凸显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正在经历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从继承式教育向创新型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从整齐划一的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的深刻转变。所以,现代社会的高校教师职业形象也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时代特色,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时代特质的高校教师职业形象。

近年来对高校教师职业形象塑造的研究中,一方面强调高校教师内在学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同时也强调外在仪容仪表和仪态的修炼,为高校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途径。本文拟从有效沟通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

所谓形象,通常是指个体或群体的表现,是个体或群体在道德、修养、知识、行为、外表以及个性品质等内外特征一起显示现于外的综合表现。而对于职业形象而言,传统的理解一般认为是从事某种职业工作的团体或个人通过自身的从业行为留给公众的总体印象,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技能、言行作风等方面的整体表现状态。而教师形象既是教师个体或群体展现给社会大众的整体印象,也是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教师个人或群体的印象和评价,是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品质、学识、才能、情趣、礼仪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高校教师职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学识风度、待人接物无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时代的呼唤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开启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神圣使命。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以及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知识经济的不断凸现,高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教师形象受到严峻挑战,新的时代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更强调高校教师应该具有感召学生的魅力人格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强调高校教师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强调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励学生自尊自强、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改革开放的时代赋予高校教师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与时俱进的教师职业形象是时代的呼唤和全社会的期待,也是高校教师对于中国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2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增进师生间的友好合作、互助互信,在师生之间搭建顺畅沟通和理解支持的桥梁。同时现代教育强调,教育并非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更在于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和信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全身心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教师形象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示范作用的巨大教育力量,也是传承人文关怀的纽带与桥梁。

二有效沟通与高校教师形象的塑造

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师生互为信息、思想和情感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当分享和传递的信息、思想和情感被正确地按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接收和反馈,师生之间就形成了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常常表现为师生之间信息传递顺畅,师生关系友好、互助,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够通过教师或教师群体顺利实施,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良好,教育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1有效沟通要求高校教师塑造尊重为本、善于合作的职业形象

人际交往的首要原则是尊重为本,师生之间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需要向教师表达友好和尊重,教师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合作共赢,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样需要互相了解、彼此尊重,合作互助。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但尊重不应该只是单向传递,而更应强调双向互动。只有以尊重学生作为前提,高校教师才能与学生在尊重彼此人格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才能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教育教学工作才可能顺利开展。在威蒂(P.A.witty,1940)对47000学生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学生眼中“有效能的教师”形象,首先应具备的品质是合作民主,仁慈体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善于合作的教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有效能的高校教师。要塑造这样的教师形象,就要求教师遵循有效沟通的原则,首先学会调整心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学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分析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特别关注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取得学生的认同和共鸣,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应该增强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后活动还是教学研究,高校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愿望,给学生创造自由表达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师生共同的脑力激荡和有效沟通中教学相长,谋求共同的成长和发展。

2有效沟通要求高校教师塑造善于表达、有亲和力的职业形象

人际交往的另一原则是善于表达。这里的表达是指高校教师善于利用课堂和其他机会向学生、家长和社会推销自己,全面展示作为高校教师的知识功底和人格力量。善于表达并不仅仅是指高校教师知识渊博、能说会道,也是指教师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更是指教师的个人形象、教学方法以及人际沟通方式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欣赏和共鸣。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灵魂碰撞、心灵相遇的精神活动、情感变化和内心体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应该扮演传统的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还应该扮演交流和沟通的引导者与倾听者,聆听学生的诉求、心声和反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沟通的观念,并主动运用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解决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善于表达还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良好,沟通渠道顺畅,沟通和交流的整体氛围轻松愉快。无论是在营造沟通氛围,理顺沟通渠道,还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亲和力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亲和力是指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能力,是高校教师在身教、言教和育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感觉到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亲和力是高校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爱的情感,是教师发自肺腑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事实上,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绝不是来自地位的威慑力,而是要靠教师自身的品格、才能、知识、情感等来影响学生,并使之信服。教师是以自己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内心世界越丰富,亲和力就越强,育人的力量就越大。

3有效沟通要求高校教师塑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职业形象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交往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渠道就越畅通,越有利于师生相互的交流、沟通和了解,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传统的师生交流方式,通常是教师利用深入寝室、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采用单独谈心、小组讨论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以面对面的形式充分倾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烦恼以及对学校建设、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在互联网和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开拓师生之间更多的沟通方式和渠道。班级QQ群的建立,飞信、微信的开通等网络交流的方式有力地补充了面对面交流的局限,其时空处置的灵活性可极大地拓展师生交流的时空领域,使普遍的、大面积和即时的交流成为可能,与学生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得以及时发布,教育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学生的思想动态得以及时掌握,同时还可以保持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顺畅沟通,不定期了解学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尤其是生活困难学生家庭等特殊学生家庭出现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高校教师不仅在沟通方式上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在沟通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主动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更新与学生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联系紧密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和和谐。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评教的机制,从学生定期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对高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也能感受学生对高校教师职业形象不断完善的期待。高校教师迅速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互动,不断完善职业形象,既是学生的呼声,也是家长和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