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现状及探索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先后出台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利用以及辅导员与青年大学生的互动等方面的建设状况进行探索,提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36-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高度重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①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必须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教育引导学生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研究和创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推进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效性的概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道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特定对象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与学生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促进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方面所希望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或者说有效性应是促使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日常行为上实现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辅导员。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三是实施者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利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队伍与青年大学生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日常事务管理者,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的角度,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及事务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困难学生资助、就业指导、社团指导及管理、公寓管理等服务育人工作。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教师,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可以承担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高校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然而据调查,“当前许多高校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出现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本来就数量不足的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包揽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1],如此一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很难做到细致入微和保质保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难免大打折扣。二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来看, 80后和90后年轻人群体居多,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流动性比较大,以至在这个岗位上留下来的专家较少,而新手较多,年轻辅导员虽说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容易融入青年学生这一群体,但是其生活阅历的单一和短暂,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没有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处理得好,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是选拔配备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的选拔,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没有专业限制,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储备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配备使用上很少考虑辅导员的自身专业特点,比如大部分辅导员,所承担的课程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因在选拔的时候没有专业限制,在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如心理健康课程)上课方面就可能存在问题,再比如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院校(如艺术类),如果辅导是相关专业毕业,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则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更有帮助。选拔和配备使用方面存在问题不但增加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推进高校的软硬件资源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高校的软硬件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高校内一切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软硬件资源。如今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资源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校园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师资引进、校园网络建设等。但在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协调配合问题。在高校教师队伍当中,一部分是进行专业知识讲授的专任教师队伍,另一部分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政工队伍。按照职责分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由专职政工队伍——辅导员教师负责,而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专任教师来讲授,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所有教师教学授课的应有之义,只不过专职辅导员队伍承担主要职责而已,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确然实效,专任教师和政工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必须实现1+1大于2的效果,然而在这方面进行要求的高校实在鲜见。二是校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利用问题。近些年来,校园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在高校校园里面获得充足发展,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校园网、园林式大学校园、校园交通车、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等,这些软硬件设施的利用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本质上这些服务设施是为高校的师生提供服务,鉴于高校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寒暑假处于空档期,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服务地方,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高校存在将校园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如体育场馆)承包出去,不但对外收费而且对师生收费,只不过对师生收取的较低一些罢了,表面上看似合理,维护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营管理,实质上却挤占了高校师生的正常教学资源。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校园软硬件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撑,若校园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遭到诸多限制(如挤占或者收费等),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学者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植于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寓教于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如高校及院系组织的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只注重形式,只做表面文章,忽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和渗透。在学生自己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者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中,高校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上,而不是引导上。另外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贫瘠、特色缺失以及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等情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与大学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是高校的政工队伍——辅导员,受众是青年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与青年大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授课、召开(学风、班风、安全教育等)主题班会、参加(学生志愿服务、素质拓展、党员发展等)各类学生活动、主持奖助学金评定、违纪学生的惩处、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等途径与青年大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是在互动途径和内容的安排上不合理的话,也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应该贯穿大学四年,除了课程开设外,还应根据专业特点,每学期或者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学业提醒及规划指导,但我们往往只是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再比如各类学生活动,基本上集中在低年级,一方面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自身适应环境需要和自身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对于已适应了大学生活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一些活动通知、安排往往会选择性地认为不需要参加或者想当然认为他们对已经熟知的活动没有兴趣。这些选择性的安排和想当然的想法必然会减少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覆盖面。比如安全教育,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安全问题的增多和犯罪手段的不断更新,低年级学生有被网络诈骗的,照样会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发生。再比如大学生参加传销组织,据警方统计,从被传销组织解救出来的人员来看,约有四成为大学生,大学生群体更是被传销组织紧盯的目标。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探索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配备足够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工作实效。其次,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中所规定的,在辅导员的职称评聘、级别待遇、培训研修、科学研究及必要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还应切实保障辅导员有一定空间和时间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储备。①第三,在辅导员的选拔方面,从高校的学科专业特点,倾向性地从相关专业大类人群中进行选拔。在配备使用方面,要考虑辅导员自身专业与工作部门、院系之间的相关性,尽可能安排辅导员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部门、院系工作,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便利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安排方面,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尽可能安排相关专业的辅导员来授课。

(二)充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老师的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等各环节。”[1]充分打破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围墙,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其次,高校的软硬件公共服务设施,应该首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杜绝挤占高校公共服务资源现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落到实处。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隐形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面,一方面要根据高校历史文化、学科专业特色、重大节假日等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育人潜能、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品味,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支持。

(三)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研究和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与青年大学生实现完美互动这一过程来完成。要完美实现这一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增强政治意识、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次,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生活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第三,推进互动性研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加强互动性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寓教于乐,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理论灌输之外,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紧抓实践育人,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志愿服务保障、社会实践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宋美娴,苏亚玲.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2]教育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15-02-06.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徐茂华,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

[5]薛天,姜辰蓉,陈晨. 新型传销盯上大学生群体.[EB/OL]

[2014-09-30].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jrt/2014

930/113458.html.

[6]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