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摘 要】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评分。结果: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2.34±7.98)分,(52.46±7.46)分;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2.68±5.79)分,(43.58±5.79)分,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结论: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此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有着较高的致残率,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会恢复部分自知力,病情出现稳定,对稳定的病情进行维持和巩固的这一时期称为康复期。康复期患者对周围世界和自身情况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因而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心情反复等情况,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使病情加重[1]。有研究显示[2],康复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还会表现对以后生活及自身地位的各种担忧等。故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其更快的融入社会,减少复发。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入选标准:

(1)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病情趋于稳定,精神症状显示阴性为主;

(3)无其他器官严重病变;

(4)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9±10.2)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病程(9.2±2.1)年;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17例,初中29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7例。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持续护理4周,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集体健康教育:每周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时间为30-50min,每周2次,要求每位患者至少有1位家属陪同,将疾病的相关知识、致病原因、治疗方式、药物不良反应等详细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在健康教育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可以任意提问,护理人员现场解答提问,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的认识疾病,指导一些减轻压力的方法。

(2)个体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仔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每周进行1次的一对一心理辅导,鼓励、疏导患者,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3)实施娱乐、劳动活动:每周一到周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兴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整理床单,娱乐活动如下棋、打球、唱歌、书法等,使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4)社会技能训练:对患者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改正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鼓励患者多跟病友、护理人员、家属进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5)情感网络建立:要求患者家属、同事、好友等进行探视,每周不少于3次,与患者多沟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稳定情绪,加快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3]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对患者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SAS量表和SDS量表各有20个条目,分为4级评分,标准分=总分×1.25,SAS标准分高于50分即表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高于53分即表示有精神分裂症状。分值越高表明,焦虑和抑郁状态越严重;SCL-90量表以个别方法测定,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独立评定,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由测试者以中性立场统一解读,每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该维度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2.34±7.98)分,(52.46±7.46)分;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2.68±5.79)分,(43.58±5.79)分,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好发于成年早期,此病的病程漫长,对患者神经功能有重大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成为家庭的负担,也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且还会对他人人身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对于此病的治疗要尽早。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部分阳性症状,但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无法改善行为倒退、精神衰退等症状。此时患者虽处于康复期,但不良的心理情绪仍可能加重病情,因此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更好的融入家庭和社会。除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也很有必要,使患者家属更多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多关心、照顾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重建生活的信心。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研究显示,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患者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此外,通过对护理前后SCL-90量表评分比较发现,护理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即使处于康复期,仍会有各种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尤为必要,能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秦春红.针对性情感支持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6):1665-1667.

陸艳.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5):70-7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42,81-9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