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其重要时代背景;上海浦东新区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推进浦东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美丽庭院建设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若干思考: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着力解决好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调的治理体系。

1 浦东新区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重点。一些地区明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并采取多种组合措施加速推进。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更高水平上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步伐,在全区农村开展了以净化环境、绿化庭院、弘扬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庭院建设活动,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安全、有序、整洁、文明、美观”的浦东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的“美”,不仅要有整洁有序的形态美,更要有乡风文明的“精神美”、和谐幸福的“生活美”、富有情怀的“文化美”、治理有效的“机制美”。到目前为止,创新试点工作已扩大到21个镇(南汇新城镇、金桥镇、高行镇基本无村庄)111个村,为面上推进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初步经验。具体内容是:

第一,整治环境、美化庭院,打造生态美。结合“无五违村居”创建,各试点镇村均把环境整治、拆除违章、清理庭院作为起步阶段的重点工作,促使试点区域环境迅速有了较大改观。在清理宅前屋后的同时,合理利用零星土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美化生活环境,让村民切实感受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同时,各镇村在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也积极探索、主动而为,周浦镇自筹资金800万先行建设了棋杆、界浜、瓦南试点村组的污水纳管,并在农村地区设置垃圾集中收集和分类点50个;大团、泥城、航头等镇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有效机制。

在庭院美化的过程中,各镇村充分发挥村民积极性,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一是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成为解决宅前屋后乱堆放难题的有效方法。大团赵桥村、书院外灶村等试点村将村民在房屋维修翻建时余留下来的“拿着手酸,扔掉可惜”的零星建材,或用于其自家庭院的整修提升;或出售给村里,用于公共区域的打造;或集中起来存入“柴砖银行”,定点堆放,随用随取。二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桃树枝、废旧轮胎、弃用的缸、罐等废旧物件,打造景观小品、装点特色,变废为宝,利用巧妙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宅前屋后的乱堆放难题。三是鼓励村民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废旧利用扮靓自家庭院,花小钱甚至不花钱,村民有了角色回归和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使得美丽庭院建设有了长久的内生动力。

第二,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打造产业美。美丽乡村要做到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在美丽庭院试点推进过程中,各镇也十分注重民宿、养老、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的探索,努力盘活乡村资源,发展美丽经济。在区商务委和各镇推动下,今年上海桃花节吸引游客同比大幅度上升,不少试点区域的优美环境受到市民欢迎,川沙连民村、大团果园村的民宿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此外,大团镇以東大公路(大团段)乡村休闲旅游黄金走廊带为核心,总体规划美丽庭院、美丽乡村建设布局。书院镇把老芦公路整治和美丽庭院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公路沿线的15个村居全部发动起来,把沿路村民和商户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美丽风貌展示出来,把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使美丽公路串起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美丽书院的“点线面”,力求让“一路风景美如画,处处庭院透诗情”的景象真正成为群众的乡愁寄托,从而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在书院美好家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第三,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打造机制美。试点工作一开始,浦东新区就把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予以明确,把能否发动村民参与、如何发动村民参与作为衡量试点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各镇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

——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共同参与。在不少试点村,总能看到一批老书记、老队长、老工匠、老劳模和“三八红旗手”等党员骨干的身影,他们在群众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泥城等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动镇、村各级党组织,以多种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党员干部划分责任区,落实公共区域的改造;设置党员包干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老港镇通过老党员宣讲队、村民文艺表演队,为美丽庭院发挥了很好的宣传和助推作用。

——目标激励、焕发热情,带领村民走出去,通过学习成功的建设成果,给村民最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航头、泥城、祝桥、宣桥等多个试点镇,领导亲自带队,组织试点村组的党员、村民去浙江或上海兄弟区县参观学习,激发起村民自主创建的欲望和热情,下定决心奋起直追。

——建章立制、组织队伍,想方设法把不同群众组织起来,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如航头镇各试点村率先成立了村民自治指导委员会,并制定了“家门口”服务延伸点、“美丽庭院”评比、睦邻点、五长制、文明平安创评、农业服务共6项管理制度;大团镇赵桥村通过“五会七步”村民自治工作法坚持群众事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决、群众办、群众评;泥城镇彭庙村组建的八支“炫灿分队”时常活跃在村前宅后;祝桥镇星光村的“花样阿姐”巾帼督导团既是“美丽庭院”的争创户,也是“美丽庭院”的督导员。

——延伸服务,增强获得感,吸引村民参与创建。各试点村普遍在试点队组建立起党建服务点、睦邻点、老年活动室、巾帼小屋、姐妹微家、八仙桌议事厅、休闲广场等形式多样、功能丰富的“家门口”服务延伸点。这些探索切实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激发了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热情。

——社会各方,协同参与,把共建共享的共治理念融入试点。航头福善村推行私人区域建设“三三制”,村民自己出一点、社会力量资助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的做法,既节省了政府投入,又调动了社会力量、群众深度参与的积极性;泥城镇联合临港管委会及四大高校团委,共同参与了白化墙面墙绘的设计、制作;川沙镇协调东华大学、海洋大学,为试点村提供无偿设计服务。区妇联充分发挥优势,牵头发动女艺术家、女企业家,通过文艺创作、种子旅行等不同主题活动,吸引和凝聚百姓参与美丽庭院建设。

——星级评选,挂牌激励,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各镇妇联主导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户创评活动,通过考核评级等形式来激发村民持续美化、不断提升的热情。

许多试点村在试点后,周边其他队组的村民纷纷要求参与美丽庭院的创建,主动提出要把自家环境打造地更优美,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观念转变。这些变化不仅给各级组织带来成就感,不断提振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广大村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更是给广大村民群众带来了成就感、获得感,享受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快乐。如今美丽庭院建设已经唤醒了广大村民群众对更高层面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了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热情,这必将对推进自治共治、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快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协调治理体系发挥深刻的影响。

2 浦东新区美丽庭院建设实践引发的思考

2.1 思考之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着力解决好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同志在上任总书记之初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政治判断。加快浦东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更高水平上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努力实现农村广大地区居民对美好环境比较普遍的新期待。

加快浦东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更高水平上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努力实现农村广大地区居民比较普遍的新期待:1、路成网:道路平整敞亮、家家通达、户户便行、村村通公交;2、水清洁:河沟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九曲回肠、鱼跃蛙鸣;3、树成行:绿化错落有致、色彩纷呈、候鸟栖息、花香四季;4、屋有韵:农居宽敞舒适、白墙黛瓦、宅前有园、屋后规整;5、田成方:土地规模经营、田块整齐划一、农田旱涝无灾、种植技艺科学;6、人和谐:村民依法自治、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共建共享。

2.2 思考之二:发展理念上,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总书记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環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在经济社会转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在理论上破解了发展中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关系、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环境生态与财富的关系等一系列难题,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2.3 思考之三:要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协调的治理体系

在美丽庭院建设试点过程中,凸显了要坚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才能切实防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群众置身事外的现象发生,以免“政府干、群众看、七嘴八舌乱评判”,同时要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如航头镇福善村推行私人区域建设“三三制”,村民自己出一点、社会力量资助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的做法,既节省了政府投入,又调动了社会力量、群众深度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工作方法就值得联系实际大力推广。

以美丽庭院作为浦东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就是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社会基本“细胞”,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美丽庭院的“美”,不仅要有整洁有序的形态美,更要有乡风文明的“精神美”、和谐幸福的“生活美”、富有情怀的“文化美”、治理有效的“机制美”。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美丽庭院的打造过程,应该成为激活村民自治体系建设内生动力的过程,必须着力改变少数村民“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心态:用典型示范和美好愿景唤醒广大村民群众对更高层面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庭院美化的过程点燃村民积极投身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通过自治共治、共建共享的机制激发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美丽庭院的打造将是一个持续不断升华提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实施的工程。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