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需求: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摘要】从洛阳市情、第三产业现状出发,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投入产出技术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析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从而研究洛阳第三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供领导和社会参考。
  【关键词】洛阳;第三产业;扩大内需
  2011年,洛阳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40.7亿元,人均水平达到1.28万元,总量和人均水平均居全省各省辖市第二位。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偏小、人均偏低、占GDP比重差距大。
  一、洛阳产业结构现状
  2011年洛阳三次产业构成比为7.5:61.6:30.9,从自身看工业地位突出,但放眼全省看第三产业具有一定优势。
  (一)就洛阳市本身看,工业占据“半壁江山”,在经济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如表1所示,2011年洛阳市三次产业继续保持“二三一”格局,其中工业占GDP比重为5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1%,是洛阳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表12011年洛阳市三次产业构成及贡献率
  增加值(亿元)构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GDP2717100100第一产业203.87.52.4第二产业1672.561.676.9工业1492.654.973.1第三产业840.730.920.7(二)从全省看,洛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低
  如表2所示,2011年洛阳市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位居全省各省辖市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第4位,均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
  表22011年洛阳市三次产业构成、人均水平在全省位次
  构成位次人均水平位次GDP 5第一产业1615第二产业106工业106第三产业42二、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三产业具有“边经营,边消费”的特征,服务产品不便于储存、运输,因而严重依赖内部需求。但洛阳第三产业需求水平不高,制约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内需求水平偏低
  生活需求:目前洛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3%和96%,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5个百分点,收入水平偏低制约了对第三产业的生活性消费水平。
  生产需求:洛阳工业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多面向生产环节,因而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程度较低,造成对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需求水平偏低,对服务业需求,多集中于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面窄、量小、附加值低。
  (二)市外需求水平与省会等中心城市差距较大
  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省会等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消費,同时其金融、新闻、电影电视等行业对周边地区辐射力也较强,因而外部需求水平多在50%左右乃至更高。而洛阳目前第三产业主要靠市内需求驱动,市外需求水平很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规模。
  三、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我们认为,发展第三产业,洛阳是具有相当优势的,目前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旅游资源优势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人文景观: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历经帝王最多的古都。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7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6项。
  自然景观:除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人文景观外,洛阳自然景观也优势突出,有甲天下的牡丹,有以白云山、鸡冠洞、龙峪湾、老君山为代表的伏牛山旅游带,有小浪底旅游区。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有3A级以上景区26家,其中5A级4家。
  (二)区位和交通优势
  洛阳具有“居天下中”、“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区位优势,陇海、焦枝铁路在此交汇,区域内高速公路、国道交织成网,高速铁路直通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并拥有全国净空条件最好的机场,为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发展机遇良好
  目前,洛阳第三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扩大内需战略,将使物流、信息流在内地加快流动,洛阳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区位优势将会凸显出来并充分发挥;国家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为历史文化名城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尤其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十多次提到洛阳,将助力洛阳第三产业发展。
  四、洛阳第三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需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动力。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从支撑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推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我市实际,我们认为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从激发需求、开拓需求出发,内外需并重,内需中中间需求和消费需求并重,强力扩大市内需求,努力开拓市外需求,通过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开放发展等手段,推动第三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一)利用工业优势,鼓励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
  从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也正在向服务企业转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手段。
  就洛阳而言,由于洛阳工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程度不高,加上传统国有企业仍有服务内置现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发挥得远远不够充分。洛阳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尚面临着继续推进工业化的任务,发展第三产业不能脱离工业化实际,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