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


  摘要: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趋同现象,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的宏观结构中,当把研究进一步推进到工业行业内部的中观结构甚至是工业内部具体优势产业的微观结构时,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则大大降低。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间的专业化分工,基本上是建立在各主要城市资源差异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管有些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但在许多情况下竞争是适度的,很少存在所谓的由于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后金融危机时期,为克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ased on Converg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MA Yun-ze,LIU Chun-hui
  (School of Economics,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There is some converg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this convergence mainly exists in the thrice industry macrostructure. When we study Meso-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this convergence coefficient will be weaken. The special division of labour is based on the resource difference and relatively preponderant between the main citi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lthough some industries have different level competitions, but in many cases, competition are moderate, there are few vicious competitions caused by duplication of the similar projec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converg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henomen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realize it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e have to take some policies .
  Key words:Post-financial crisis;converg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区和最大的产业密集区,具有地理位置佳、经济基础好,科技力量强等多方面的优势,是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国经济发展的新龙头。然而,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挑战之一就是近些年来学界一直热议的“产业结构趋同”(又称“产业同构”)问题。京津冀地区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关系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后金融危机时期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上述问题成为学术界乃至各级政府普遍关心的焦点。本文拟以当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该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趋同(或产业同构)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表现出的区域间的产业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演进变化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构成制造业的行业门类逐步齐全、区域间制造业各行业的产出比重趋于接近、各行业的地域属性日益淡化、空间分布走向均衡。在现有的参考文献中,关于如何测度产业同构程度,即采取何种方法来测度,不同的学者采取了不同的衡量指标。有的学者采用克鲁格曼提出的产业分工指数(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dex)(Krugman,1991;蒋金荷,2005),有的学者尝试根据Finger和Kreinin提出的出口产品相似指数进行改造得出的结构重合度指数进行判断(王志华、陈圻,2004),有的学者采用霍夫曼工业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夏骥,2006),还有学者采用区位商方法对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而更多的学者则运用结构相似系数进行比较研究。
  目前,对京津冀地区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较多的学者认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同构性[1],“产业结构趋同、低层次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是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强调这一产业发展格局是造成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2]产业同构问题妨碍着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各个区域必须联合行动降低产业同构化程度。其中的逻辑为:“重复建设”——“结构趋同”——“恶性竞争”——“政府干预”(陈晓永,2005;赵宏等,2008;周立群,2004;陈柳钦,2004)。
  少数学者则认为,产业同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协作的端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同构问题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严重,基本上不存在由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恶性竞争现象(刘刚等,2008;王永锋等,2008)。
  本文主要以结构相似系数测度方法为主,辅之以区位商法、工业的区域配置系数以及区位商方差等,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宏观层面、工业结构的中观层面、制造业内部具体优势产业的微观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做出较为准确的价值判断,为更好地推动后金融危机时代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
  
  (一)三次产业宏观层面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笔者主要采用结构相似系数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进行静态(时点)分析。
  依据结构相似系数公式,参照京津冀2008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笔者将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计算。
  通过比较计算数据,笔者发现京津冀地区的三次产业层面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三省市间的相似系数均超过0.85①,其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为0.8512,北京与天津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9024,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高达0.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