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实证分析


  摘要:铁西区通过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形成了高档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以及电气及新能源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成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典范。介绍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现状,采用区位熵法测算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对全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铁西区;集聚度;区位熵法
  中图分类号:F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6-0020-04
  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工业聚集区,是沈阳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动力引擎。探讨把铁西建成国内乃至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策略思路,对提高沈阳、辽宁乃至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现状
  2002年以来,铁西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重矿机械、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六大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装备、农业机械、新兴专用设备三大潜力产业,装备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 670亿元,是2002年的20倍,占沈阳市工业总产值的1/5;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 862亿元,是2002年的16.9倍,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33%;装备制造业增长值达461亿元,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总增长值的64%。铁西机床、特变电、煤机等主导产业实力雄厚,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沈阳机床、沈鼓、北方重工、远大、沈化、东药等6户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世界级重大装备产品达51个。其中,沈鼓集团压缩机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沈阳机床集团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智能机床操作系统;华晨汽车集团成为辽宁首家省属千亿级企业;特变集团沈变公司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三一重装迈入世界一流煤机制造企业行列。此外,铁西区还引进了德国宝马、法国米其林、日本精工等国外知名大企业,使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增至45个。二、三产业比重由95∶5演变为现在的71∶28。
  2 铁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分析
  自2002年6月以来,从合署办公到东搬西建,从产业升级到结构优化,铁西取得了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面积达65 km2,规模以上企业达248户。但与国外及国内一些装备制造业产业区相比,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竞争力还较弱。通过区位熵法测量产业集聚度,分析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集聚度测量方法
  以区位熵法作为主要测量方法。区位熵通过测定某些产业在某个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其计算公式为:
  LQ=(Di/D)/(Fi/F) (1)
  式中:Di为区域内某个产业部门规模以上企业的职工人数或年产值;D为研究区域内的职工人数或每年的工业总产值; Fi为全国某个产业部门的规模以上企业职工人数或年产值;F为全国职工总数或工业总产值。
  当该产业的区位熵Q>1时,表示在这个区域该产业集聚度较高,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当Q<1时,表示在这个区域该产业集聚度较低,尚未形成集聚;当Q=1时,表示在这个区域该产业的生产水平与全国持平,未形成集聚。
  2.2 集聚度数值计算
  选取2007—2011年的数据,分别计算工业总产值和就业人数两项指标的区位熵值。选择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数据作为分析数据的原因是:近几年沈阳市产业布局调整,政府对全市范围内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集中布局,据此带来集聚效应。目前绝大部分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中在铁西区,因此,沈阳市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铁西区装备制造业的现状。2007—2011年沈阳市和全国的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及就业人数分别见表1—4。
  通过公式计算出各产业区位熵的值,结果分别见表5—11。
  2.3 集聚度数值分析
  分析表5—1l的区位熵值计算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2007—2011年,沈阳市金属制品业设备、普通设备、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区位熵值一直保持大于1,从业人员区位熵值也高于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沈阳市的上述产业集聚度较高,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已形成集聚态势。
  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区位熵值接近于1,且从业人员区位熵值也接近于1,表明沈阳市此产业的生产水平与全国持平,已接近形成集聚。
  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制造业2项区位熵值都明显低于1,说明这两类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尚未形成集聚。
  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聚度低的原因分析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结构比较平衡,但除金属制品业设备、普通设备、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明显的集聚趋势,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有潜在的集聚趋向外,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明显偏低,未形成集聚。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历史原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历史积淀厚重,区位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一直追求门类齐全、各业并进、自成体系与自我配套,致使工业的39个大门类中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以铁西区为例,装备制造业曾经创造出300多个“中国第一”,填补了众多的国家空白,但全区装备制造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2/3左右。单一所有制体制结构无论是技术更新,还是管理理念,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最终导致传统产业失去优势,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精密机床、汽车等新兴工业还无法形成产业聚集区。
  第二,政策原因。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一直是沈阳的支柱产业。2002年以后,铁西区调整产业政策,借鉴国内外经验,通过“东搬西建”“壮二活三”等一系列大动作,对老铁西进行了全面改造,明确了聚集区内的支柱产业和潜力产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重矿机械、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6大支柱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农业机械和环保设备3大潜力产业。虽然聚集区内的产业分布相对平均,6大产业所占比例也比2002年以前合理,但从数字来看,全市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业发展缓慢。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技术更新的加快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三宝电脑的破产,这一行业出现明显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