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奥亲历记


  孙大光,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主任。
  曾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指挥室副处长;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总体部部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奥申委研究室主任。
  曾负责制定北京亚运会总体工作计划和总体协调工作;组织起草了两次北京申奥工作总体计划;编制了两次北京申奥工作计划网络图;负责组织编写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奥报告》,其撰写和合作撰写的多篇论文曾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等。
  
  第一章 黄花鱼的联想——从摩纳哥到莫斯科
  
  1.大使馆门前的“风波”
  2001年7月13日下午,莫斯科UL.DRUZHBY大街6号,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门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上千人等在门口。这条优雅安静的大街,从中国大使馆建馆以来,第一次来了这么多的人,第一次这么热闹,以至于使馆的工作人员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北京代表团做完陈述后,我带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工作团的部分人员,乘两辆大轿车从驻地出发,驶向大使馆。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各申办城市在国际奥委会全会陈述后都要离开会场,会议进行投票时,除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工作人员外,是不允许申办城市的任何人在会场的。国际奥委会在世贸中心里租了一个小电影院,每个申办城市只能进去几十人在电影院里看实况转播。因此,我们北京奥申委除少数领导同志外,选了一些著名运动员、各界明星等,到电影院看实况转播,其他所有人员都到使馆看实况转播。
  当汽车快到大使馆门前时,大家都呆住了。几天来,我们在莫斯科忙忙碌碌,也看到了许多来自国内各地的中国人,但眼前这么多中国人聚集在这里,红旗招展,横幅飘飘,还是让我们感到有些吃惊。在许多横幅中,最显眼的是一个“红牛集团”的大横幅。要不是远处尖屋顶的房子和街头有一些俄罗斯小孩在高兴地看热闹,我们还真会以为回到了国内呢!
  车上有人发出了感慨:“这么多人来莫斯科,说明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
  “也让老外看看咱中国人的奥运热情,这次要是不成功就太说不过去了。”
  “是啊,中国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多,奥运会在中国办才能更加体现奥林匹克的精神!”
  这时,前去联络的同志跑过来对我说:“孙秘书长,使馆门卫不让进,说今天没想到来这么多人,使馆领导说没有指示谁也不能进。”
  我说:“你告诉他们我们是北京奥申委工作团的,早已和使馆领导协调好了,并且已向使馆有关方面报过名单。”
  “我说过了,但他们说名单找不到,负责名单的人有急事出去还没回来。这几天使馆的工作人员都忙晕了,使馆的领导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大家听了都很着急,眼看国际奥委会开会时间就要到了。
  我们快步来到门口,我把情况简单向工作人员作了说明后,他们马上打了一个电话。
  很快,跑来了一个40来岁的人,一边和我握手一边说:“抱歉、抱歉,让你们久等了。国内来了很多团体,听说你们要在使馆看国际奥委会投票实况转播,成功了还要在这里开庆功会,就都跑来了,我们事先估计不足。负责名单的同志临时有急事出去了,这是我们工作疏忽,不过没关系,这样吧,先点清一下人数,请奥申委的同志们进去。”
  随后,我叫了几个奥申委的同志守在门口,一个一个确认,防止别人“混进来”。使馆的工作人员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喊着:“其他人员往后站一站,让奥申委的同志进来!”
  听到喊声,人群很快让出了一条路。
  进了大门口后,大家都跑步奔向使馆大礼堂。
  坐定后,大家很快安静了下来,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舞台上的大屏幕。屏幕上是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会场,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正在做对五个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
  后面陆续又有一些人进来,整个大礼堂笼罩在一片紧张而又兴奋的情绪之中。
  我坐在前排的一个位置上。
  看着大屏幕上国际奥委会会议一步一步地进行,看着大礼堂内我们团员们各种各样的表情,看着他们手里拿着国旗和北京申奥的小旗子,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了一个极为相似的画面——也是这样一群人,手里也拿着中国国旗和北京申奥的小旗子,也是这样的一个紧张而兴奋的场面……
  
  2.摩纳哥体育馆那疯狂的“一片黄”
  那是八年前的9月23日,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最难忘的一天。
  9月23日下午,在摩纳哥路易二世体育馆,在宣布申办结果之前,各申奥代表团展开了一场真正“面对面”的竞争。
  我坐在靠中间的一个位子上,身上“全副武装”:手里拿着四五个国旗和申奥旗子,脖子上挂着身份卡、照相机,左边口袋里装着手机,右边口袋装着一个小型录音机。那时的手机比现在的要大些厚些,摩托罗拉的,下面是翻盖的。小录音机是我专门从北京带来的,因买不起摄像机,又想多留点资料,哪怕留点声音也好。
  (但第二天发现,前面录了许多宝贵的声音,但非常奇怪的巧合是,当录到萨马兰奇宣布结果时说:“获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录音带到头了,“悉尼”两个字和后面的都没有录上。后来大家都说这是天意,录音机也不愿意听到这个结果。)
  摩纳哥时间晚上18:40,蒙特卡洛的艺术家们开始表演。
  19:00,举行了象征性的五个申办城市入场式,是由五个摩纳哥少年打着五个申奥城市的标志和标语走上主席台。
  19:30,大屏幕上开始播出五个申奥城市的录像,是各申奥城市自己提供的(我认为,北京的录像片不是个成功之作)。
  20:00,两位风度翩翩的主持人走上主席台,宣布国际奥委会的投票已经结束,萨马兰奇和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正乘车从夏宫会场前来路易二世体育馆。
  20:15,国际奥委会委员走进体育馆。
  20:17,主持人宣布:现在,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投票结果。
  这时,体育馆内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全场的人都在密切注视着萨马兰奇等人的每一个动作,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萨马兰奇先是感谢各申办城市……
  20:25,萨马兰奇从口袋里取出一个信封,打开信封,取出一个信笺,慢慢把信打开……
  全场极其安静。
  萨马兰奇开始宣布:“获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悉尼。”
  接下来的两三秒钟,体育馆内的时间似乎停止了,空气凝固了,我感到大脑出现了瞬间的空白。
  连澳大利亚人自己也不敢相信他们获胜了。
  几秒钟之后,他们才反应过来。像洪水暴发,只见坐在体育馆下方比赛场地右半区的、那些穿着黄色衣服的悉尼代表团的人,突然都跳了起来,疯狂地拥抱着、互相吻着,哭的、笑的、喊的、叫的、蹦的、跳的,有的把衣服、帽子脱下来扔向空中……
  一片黄色波涛疯狂地涌动着、翻滚着……
  
  3.男儿有泪不轻弹?
  伴随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我们像一群打了败仗的士兵跟着人群往外走。我的眼泪一直往心里流,极力控制着不让它爆发出来。出了体育馆大门,才知道外面下起了小雨。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我们都没有带雨伞,但所有人都没有犹豫,像没有感觉一样走进雨里。不知为什么,让小雨一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索性一边走,一边让它尽情地流。好在泪水和雨水掺在一起,不至于显得很狼狈。
  在体育馆门口,我得到了各轮投票的具体结果:
  第一轮:北京32票,悉尼30票,曼彻斯特11票,柏林9票,伊斯坦布尔7票被淘汰。
  第二轮:北京37票,悉尼30票,曼彻斯特13票,柏林9票被淘汰。
  第三轮:北京40票,悉尼37票,曼彻斯特11票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