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3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身体及心理评估,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制订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早期正确地进行功能煅炼,指导早期的离床活动。结果 34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康复。结论 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正确教育及指导,术后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可避免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合理的治疗,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老年人;关节置换;护理

所谓人工关节置换术就是用人造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并且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好发于中老年,特别是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在极小的外伤情况下便会在骨骼的任何部位,特别是股骨颈部位发生骨折,而这类骨折往往很难愈合,活动起来疼痛剧烈,而人工关节骨换术关节活动较好,可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早日康复,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常见而有效的方法,其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也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我科2009~2011年34例60岁以上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汇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年龄均为60岁以上,男8例,女26例,均采用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住院日为17 d,住院期间32例均能拄拐下地行走,2例由于伴有脑血管疾患后遗症不能行走,余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回访也无假体松动。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健康状况评估 因本组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故患者入院后应认真评估身体状况,能否承受手术的应激,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及对此病认识的知识成度,且要进行全身各系统的仔细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已患有的某些疾病,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这样可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1.2 术前心理护理及教育 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力选择人工髋关节,并详细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优点,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长期疗效等,消除顾虑,使之主动配合,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术后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一部分患者为了减少麻烦,以节制饮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我们应告诉患者充足的营养对机体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性格固执、害怕孤独、寂寞、各系统功能退化,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感觉及反应又比较迟钝,对治疗的反应缓慢,思维和表达能力欠连贯和流畅,加上骨折疼痛,不能独立活动,需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生活,自尊心受到挫折,因而较烦躁,焦虑不安,恐惧,并且有自悲自怜情绪,有时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或向医护人员和家属发泄内心的怨恨,有时还会表现为人格的改变等,护士应注意巡视,关心体贴患者,鼓励其说出心中感受和需求,给予悉心照料和安慰,并且谅解宽容患者,真诚相待,努力减轻患者的自悲、自怜心理,激发患者的能动性,置换不良心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探望、照顾、体谅、理解患者,多给患者家庭的温暖,帮助消除自怜心理。

2.1.3 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康复训练十分重要,让患者了解锻炼的内容,核心是提高患者肌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类患者患此病前多能生活自理,患病后多由于疼痛,限制其活动,要求绝对卧床。老年人绝对卧床后比年青人和中年人更容易出现卧床并发症,稍不注意,这些并发症还会危及患者生命。而术前的康复煅炼和早期的活动对减少卧床并发症十分有利。

2.2 术后护理

2.2.1 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术后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对全麻患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搬到病床时应扶托、牵拉患肢,使其处于外展伸直位,以防脱位。还应了解术中失血情况,如大量输血,需观察有无输血反应,使用镇疼泵的患者应观察排尿情况,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使其尽早 排尿,否则予以留置导尿,并观察尿量。

2.2.2 患肢护理

2.2.2.1 术后患肢应轻度外展30~45°,膝关节可屈曲10~15°(膝下可垫一软枕),患肢还可穿丁字防窜鞋,防止患肢旋转及垂足,术后2~3 d可床边拍片,观察假体位置。

2.2.2.2 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患肢末稍血液循环情况,如患肢皮肤发紫,皮温低,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考虑有循环障碍或血栓形成,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如有引流管应注意管道的通畅情况,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质及颜色,一般术后48 h引流量少于30 ml时拔除。

2.2.3 并发症的预防

2.2.3.1 肺栓塞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老年人卧床后血流缓慢,加上多合并有其他血管疾患,更易形成血栓。肺栓塞是因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疾病,其中血栓栓塞最常见。急性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心绞痛、昏厥等,一旦发生,立即给予吸氧止痛,抗凝和溶栓,控制心衰等治疗,因此对此类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凝治疗,口服阿司匹林2 g/d,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6250 μg/d。术后1~3 d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流动为目的,可做屈伸踝关节,每5~10 min就可以练习数次,可运用气压泵对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

2.2.3.2 预防感染

2.2.3.2.1 局部感染的预防 手术区皮肤的无菌准备非常重要,手术和麻醉后,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抵抗力极低,易引起感染,抗生素在术前及术晨应用对关节置换尤为重要,手术后最好将患者置于人员较少的病房,减少陪护,既保障患者充分休息,又能防交叉感染。换药及拔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2.3.2.2 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患者卧床后肺部感染率达20~30%,所以鼓励患者多咳嗽,深呼吸,指导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叩背,痰多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口腔2次/d。

2.2.3.2.3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日会阴擦洗2次。留置尿管者可夹闭尿管每2 h开放1次,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2.2.3.3 压疮的预防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功能减弱,感觉较迟钝,皮肤及营养条件限制,长时间卧床极易发生褥疮,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干燥无皱褶等,不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加强营养。使用便器时要防推、拉、拖,以防皮肤擦伤。

2.2.4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当日在可耐受的情况下,教会患者主动活动屈伸踝关节,也可用下肢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被动活动腿部肌肉,减少血栓形成。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活动上肢,外展,扩胸,增强心肺功能。术后第2~3天行股四头肌等张收缩活动,伸直下肢,绷紧,先做健侧再移向患侧,并能自觉进行健肢或患肢的主动与被动活动。术后4 d患肢行肢腿抬高练习,抬高<30°,增加下肢静脉回流,术后第5天逐渐取半卧位(<90°),坐位时间不宜过长,先坐在床边及站立。术后1周指导患者在助行器的协助下进行行走训练。在练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安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强调心理治疗,避免患者担心活动后出现后果不肯活动,以使肢体处于僵硬状态,由于肌肉处于低氧状态,导致肌肉痉挛,加重疼痛。

2.2.5 出院康复训练 教育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功能煅炼的重要性,它是一项持之一恒,循序渐进的运动,需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要做到不坐矮凳子或软沙发,不跷“二郞腿”,不能盘腿坐。完全康复后应保持每天3~4次每次行走20~30 min。行走有助于您保持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同时与患者建立联系电话,进行电话及上门访视,对患者煅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给予指导,使患者尽早恢复功能。

3 结论

本组34例患者术后2~6个月复查,均解除了关节疼痛,除两例伴有脑血管病变患者不能下地走路外,其余均能正常行走,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给予正确教育及指导,术后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可避免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合理的治疗,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