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对策与处置方法。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及抗凝、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对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网植入后,对周围型DVT患者,尿激酶经上肢静脉滴入,对中心性及混合性DVT患者,在踝关节上方5 cm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用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患肢。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和抗凝溶栓治疗,25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静脉血形成;护理;血栓消融;分娩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c)-100-02
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经静脉造影检查确诊了25例产后DVT患者。DVT发生后以血栓消融为主,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5例,均行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确诊,其中,自然分娩7例,剖宫产18例,发病时间为产后5~30 d。其中,左下肢19例,右下肢6例,混合型2例,中央型17例,周围型6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双下肢周径差在3.2~12.7 cm。
本组病例均采用了腔静脉滤网植入。腔静脉滤网可阻挡溶解脱落的血栓碎片进入下腔静脉,防止发生肺栓塞。对周围型DVT患者尿激酶经外周静脉输入,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中央型及混合型患者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在踝部加压,以增加血栓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2结果
本组25例病例经腔静脉滤网植入治疗护理后,全部治愈。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本组病例为产后并发DVT,因抗凝、溶栓治疗改变了新生儿喂养模式,且治疗时间长、恢复慢、费用高,加之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急躁心理,医务人员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用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清楚产后并发DVT的原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陷入焦虑和忧郁中,而影响治疗效果。指导患者放松疗法,听音乐分散注意力,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3.2 DVT急性期护理
3.2.1 卧床休息 DVT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 d,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防止室温过低,注意患肢保暖,但禁止热敷,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4]。
3.2.2 减轻肿胀 将患肢制动并抬高30 cm,以利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用50%的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温度50~60℃,每天3次。严密观察患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程度及患肢动脉搏动,每日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3.2.3有效止痛 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部位、程度,疼痛剧烈者采取有效止痛措施,可口服镇痛药物,肌内注射哌替啶,以及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
3.3抗凝溶栓治疗护理
3.3.1尿激酶经上肢静脉滴入 对周围型DVT患者,采用传统的给药方式,当腔静脉滤网植入后,尿激酶经上肢静脉滴入。患者卧床休息,尿激酶2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每12小时静脉滴注,20~30 min内滴完,同时联合应用祛聚药物,丹参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肠溶阿司匹林25 mg,每日3次。以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凝集。
3.3.2 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 对中央型及混合型DVT患者,当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成功后,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尿激酶2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用微量输液泵恒定泵入,15~20 min内输完,每12小时输注1次。在踝关节上方5 cm处用止血带或弹力绷带阻断浅静脉,以使溶栓药物尿激酶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加上微量注射泵的动力作用将减少药物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可增加血栓部位药物浓度从而起到局部高浓度的溶栓作用[5]。
3.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4.1 观察出血倾向 使用尿激酶等抗凝栓治疗,有出血的可能,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注意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如皮下淤点、淤斑、牙龈出血、穿刺点和伤口有无渗血、血尿或黑便等,观察患者面色、尿量、患肢温度、肿胀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4.2 观察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血栓脱落所致,尤其在发生早期,血栓松软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脱落造成肺栓塞。在溶栓治疗期间,溶解脱落的血栓碎片也易阻塞肺动脉造成栓塞,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肺栓塞的发生,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4健康教育
产后并发DVT主要机制为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由于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过分强调休息与营养,产后体质虚弱、活动少、出汗多,过量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等食物,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下肢血流缓慢。又因孕期内分泌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剖宫产患者由于手术中牵拉、切割组织,可引起静脉壁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狭窄,这些因素均可并发产后DVT。因此,产后应指导产妇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活动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和长时间走动。避免过量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等食物,多食用粗纤维食物,防止产后DVT发生。
5结论
通过对25例DVT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及抗凝、溶栓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实践证明,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42-645.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5-1559.
[3]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4]王桂梅,卢桂芝,席桂华.出院前健康教育表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6):24-25.
[5]廖桂红,刘丽森.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