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教学中的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0-01

临床教学教育是实践性的科学,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对疾病的认识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把患者作为载体,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深化医学基础理论,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

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构建既能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并为打破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束缚,建立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的医学临床教学新模式。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三年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奠定了基础。如何在该基础上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如果说前三年的教学是理论的教学,那么临床实习就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综合,同时又是在学习中对基础理论的深化和升华,是培养临床医生的转折点。

在临床教学中的教育模式,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临床素质,培养全面的临床思维为目标,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进步提高和完善,具体方法如下:

1 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在临床教学中,教师起指导、促进和帮助作用。在结束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并构建了最基本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他们有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能够形成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临床教学教师应当做好引导者角色,保证学生在既定原则规则面前不动摇,但在诊疗细节方面,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 以患者为中心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

知识的建构需要从环境中换取信息,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生动、逼真及实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医学知识,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实习学生大多数时间面前的都是模拟人,虽然这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有利于同学们反复的联系实践技能,但同时也降低了同学们应对真实情况的反应能力,因为病人是活的,真实的,在实际诊疗中,医生要时刻注意病人的反应,而不是像在模拟人身上那样,怎样操作都行。因此,尽一切努力创造真实的诊疗场景非常重要。

3 强化临床技能的培养

在实习教学中,应当实行一对一带教制,临床技能训练项目分解到科,带教教师负责实习生在该科实习期间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出科时统一考试,临床技能训练项目应该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定期的强化训练,将临床基本技能变成一种本能。

同时,应当加强实习病种,分管床位、病历书写、教学查房、临床技术操作等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登记记录制度,严格出科、二级学科出科考试,规范操作内容,保证实习质量,将“三基”“三严”要求落实到实处。

4 加强师德医德建设

临床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教学中,各单位往往将重点放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忽略了临床教师师德医德建设,但是教师的思想水平是很重要的,不爱学生的老师不会是好老师,不爱病人的医生不会是好医生,因此,师徳医德必须摆上重要位置,将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作风行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医表。保证带教老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关心爱护学生。

5 教学管理

严格和有序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障。

在教学医院的教学管理中,应做到教研室岗位齐全、合理、职责明确,设有固定的教学秘书,按照科研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所承担的教研教学任务,领导和组织实施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科教科负责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实施各项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进度表、实习、见习轮转表,组织理论课讲授、实习、见习的临床带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