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许多中职校都普遍存在教学与生活脱离的现象,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复杂枯燥的专业知识,开展生活化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悟生活、备生活、授生活、反思生活穿插于专业知识当中,学生在教师的生活教学中领悟到知识有趣、知识有用、知识会用,是一种行而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同时,用生活的方法去“教书”去“学习”,在自然而然中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 生活化教学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07-02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中等職业学校医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知识点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基础学科。微生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肉眼看不见,但生活中的面包馒头、调味品、发霉腐败现象、细菌及病毒性传染病无不与微生物密切相关;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患病有些人却能保持健康,免疫系统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因而可以说《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但许多中职校都普遍存在教学与生活脱离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改变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以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的教学现状为目的,笔者尝试在《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学环节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用知识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专业性强,现有教材内容均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虽与专业工作岗位结合的知识较多,但教材的编写总是先于教学实施,因此教材内容缺乏时政新闻、实时临床案例等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资源,导致教学实施与当下生活脱离。要做到教学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悟生活、备生活、授生活、反思生活穿插于专业知识当中,学生应在教师的生活教学中领悟到知识有趣、知识有用、知识会用,即教学环节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用知识。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现象导入教学,如“霉菌的显微观察”中青霉和曲霉的显微结构区别是今后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判断感染霉菌种类的基础技能,微生物显微结构抽象、无法用肉眼识别,单纯的语言阐述显得枯燥且无力,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致学习,教师在上新课前可以用发霉的馒头、发霉的玉米、发霉的筷子等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鸣,接着导入一组数据证明黄曲霉能够产生毒性是砒霜68倍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如何鉴别霉菌,使学生把专业知识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

科学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热点层出不穷,社会新闻热点往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1],2018年发生的问题疫苗事件引爆微信朋友圈,持续性的引发了各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可以将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素材导入新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诸如血型测定的演示实验、青霉素的发现史、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史、日本血吸虫引发的寄生虫事件等均可以有效导入课堂,教师将专业知识中领悟到的生活现象、生活经验备入课堂,导入新课,使得专业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探究理解新知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强,生物个体及其细胞、器官、组织结构肉眼无法看见,抽象不可观察,即使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也难以将专业知识点陈述清楚。所幸的是课程中涉及的知识均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若能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把生活中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作为素材,让学生觉得有探究的欲望又有探究的意义,在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可以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授病原微生物之间的传染时,首先可以结合2017年底至2018年初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流感,尤其结合本地医院及院校中流感爆发情况进行讲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引起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接着,“传染”这个专业名词的解释还可以结合日本731部队侵华历史事件,教师讲述侵华日军假借研究内容主要以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爱国情绪的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再将关注点由鼠疫传染转移至流感传染,最后总结至“传染”的概念,这样不仅引起了学生共鸣,且促进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实现了专业技能与生活的融贯。这样,我们尝试不以某种教条空洞的道理以及抽象的理论进行教学,而是遵循生活规律和教育规律,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于自然而然中感召和触动学生去学习新知[2]。

(三)课堂教学任务布置生活化作业,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的有效应用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专业知识侧重于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这时课后作业的形式就应该更为多样,与生产实际更为贴近。如免疫系统中讲授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相关知识后,以问题疫苗事件为开放式题目,要求班级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以自己身边儿童为调查对象或者入幼儿园调查,统计儿童预防接种证中一类疫苗接种情况,同时了解家长对国家推行强制疫苗注射的看法,小组制作PPT对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汇报。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国家强制免疫计划专业知识的了解,还能够有效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挖掘理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更为多样的方式去巩固知识,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得到了提升。

二、用生活的方法去“教书”去“学习”

人是社会的人,人时时刻刻无不与时俱进着。教与学也是一样的,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生活化包括了教学手段生活化和教学道具生活化。《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的专业课程,教学道具的使用应不限于单纯的普通道具,如在学习细菌細胞壁组成这节课时,单纯的视频、图片等传统多媒体教学道具的展示虽能促进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但不足以让学生理解透彻,即使课堂上理解了也难以牢固记忆,其中各类抗微生物药对细胞壁破坏的作用机理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有效记忆时间不会超过10小时,我们尝试将这堂理论课转战学校食堂,让学生分组用面泥塑造细菌细胞壁结构,用不同的蔬菜连接抗微生物药物作用位点,用生活的方式来学习一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将生活中的实物和知识结构形象地联系起来,强化了他们的记忆。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引导学生用生活的方式去学习,主动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的生活化可以包括学习习惯生活化、学习体会生活化、学习工具生活化等多个方面。以学习工具生活化为例,中职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但不排斥学生上课开手机,反而鼓励学生打开微信,实时关注微信群的动态,我们还建立了课程公众号,定期发布国内外相关的新闻,将与学科相关的前沿信息传递给学生。不但消除了手机的不利影响,反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课堂真正由“教的课堂”转变成“学的课堂”。

陶行知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3]。《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药学专业基础课程,必将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生产。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悟生活、备生活、授生活、反思生活穿插于专业知识当中,学生在教师的生活教学中领悟到知识有趣、知识有用、知识会用,是一种行而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同时,用生活的方法去“教书”去“学习”,在自然而然中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杲,施成良.中职医用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交流平台,2016,(02):155-156.

[2]陈翠平.对中职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新认识[J].中职教育,2012,(4):58-59.

[3]朱士华.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职教专业课程再造[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