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护理要求为中心加强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

摘 要: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正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正确掌握解剖知识、准确掌握人体体表结构特征,是快速、准确进行护理操作的关键。如何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相结合,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于临床为病人服务,是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通过完善教学内容、突出体表解剖教学、融入其他学科、适当引入临床病例等教育改革思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 临床护理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目前使用的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专业本身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护理专业的教学不应生搬硬套临床专业的解剖学的全部内容。笔者本着多年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路。

1.改进教材,完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育有一种倾向,不论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解剖学,其内容区别不大,更没有主次之分。我们认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解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都不应该相同,护理学专业的解剖学内容改革应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符合临床护理需要。所以,护理专业的解剖学在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既保障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较系统掌握人体基本的形态结构),又突出其应用性,适当增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如适当增加与注射技术相关的解剖内容(臀区、肩区及表浅静脉、动脉、皮下、皮内、心内注射区应用解剖及表面解剖等);各种护理操作(如胃管、导尿管、支气管镜、膀胱镜、结肠镜及灌肠等)应用解剖内容;各种穿刺(如胸腔、腹腔、胸椎、腰椎、心包及膀胱穿刺等)应用解剖内容和常用手术应用解剖内容(阑尾、疝、气管切开、男女绝育手术等)。

2.突出活体表面解剖教学,提高护生对人体表面解剖部位及结构的识别能力

活体表面解剖是通过观察和触摸研究体表的形态结构、深部器官和结构在体表形成的形态、器官搏动及体表投影等。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护生尚缺乏对活体表面的观察,即使观察也仅限于两人之间,很少达多人,故无熟练过程。又因个体与群体间身体形态、高矮胖瘦不一,缺乏比较性。护生虽对常用体表标志的知识掌握较好,但用于真人身上时,甚至连最简单的胸骨角也难以确认。因此,在课堂和实验课教学中突出活体表面解剖知识,可提高护生对体表标志的辨认能力及各器官的确定水平。方法是利用护生宿舍做实验室,个体或相互间进行观察触摸。(1)个人观察触摸。如在自己身上触摸胸骨角、下颌骨、肱、桡动脉搏动的位置等;对着镜子观察眼、口及口腔器官、上下肢浅静脉等。(2)相互观察触摸。此法可在多人间进行,如观察心尖搏动,常选用穿刺的浅静脉等。触摸体表标志,如臀肌注射定位的髂嵴,计数肋骨标志的胸骨角、肩胛下角等。在腹部划出肝下界、胆囊底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等。并将活体表面解剖内容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计入平时考核成绩,督促护生多练习。实践证明,适当选择活体表面解剖内容进行辅导,可较好地反映专业教学内容;由于能在多数同学之间比较,留下的印象深刻,既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对人体表面解剖部位及结构的识别能力,避免了护理操作中“找不准”的现象。

3.重视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融入

现代科学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生长,又不断分化。人体解剖学是学生学习生理学、健康评估、成人护理等诸多课程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把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其综合知识能力并使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从相关学科中获取营养。

我们对解剖学知识进行了适当拓展。通过拓展既让学生有焕然一新之感,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并兼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效。如在讲授“心脏的腔内结构”时,可结合瓣膜、心壁等结构内容,给学生简要介绍心音的形成原理;讲述动脉的管壁结构时,指出大动脉与中动脉的区别,从而引申出大动脉作为弹性动脉对收缩压的影响,而中、小动脉主要影响局部供血量的作用,为今后的生理课学习打下基础。关节部分可联系运动损伤,从损伤的主要症状理解关节的结构特点;骨学知识可联系骨外伤的常见部位、神经损伤的常见部位,等等。这样既完成了本部分知识的讲授,又深刻揭示了各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及完整性。使解剖学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使其真正成为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听课兴趣高,理解记忆全面,拓宽了知识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人体解剖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前沿学科知识。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一提到解剖学,就自然认为人体结构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没有新发展。恰恰相反,解剖学教师应转变观念,不断更新与充实自己,掌握一些前沿学科中与本专业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和科学性。

4.适当引入临床病例

理论是枯燥的、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形象的,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疾病关系密切,学生对临床知识都比较感兴趣。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中,我们抓住学生愿听临床知识的心理,在某些章节中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典型临床病例,把解剖学与临床联系起来。

让学生用所学解剖学知识解释临床问题。如讲述周围神经时提出疑问:坐骨神经损伤后临床上为什么会出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外侧面的疼痛症状呢?让学生根据坐骨神经的行程和支配范围解释疼痛部位。再如讲述心脏的营养血管时让学生推想冠心病可能出现的症状。这样,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提出临床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解剖学知识。如学习视器时,先列出近视眼、远视眼、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散光等眼部疾患,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其形成原因。通过对临床疾病的讨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最后由教师稍加总结,问题就迎刃而解。学习椎骨的联结时,让学生讨论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及引起的临床症状等,对学习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大帮助。这样,把解剖学知识与临床疾病结合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化,记忆就容易多了。通过联系临床讲授,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的枯燥乏味,突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完善教学内容、突出体表解剖教学、融入其他学科、适当引入临床病例,所学内容以来自实践的问题为焦点,学习目的始终定位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使知识由割裂状态变为纵横联系,开阔护生的思路,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欢迎这种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说明传统的解剖学授课方式及课程内容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内容压缩、课时削减的情况下,必须注重突出护理专业特征和专业需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l]林乃祥,陈尚,李文.护理应用解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胡哲,智晨霞.多媒体教学在中等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包头医学,2006,30(1):64.

[3]曹秋生,黄存嫦,蒙艳斌.因人施教法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尝试.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93-195.

[4]赖红,吕永利,赵海花.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思考.解剖学研究,2005,27(2).